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体会到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由于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笔者认为,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境,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此,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那么六根同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拼成几个正三角形呢(强调六根都用上)?这一问,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拿出小棒进行拼、摆、搭。结果有几个学生拼成了有四个正三角形的三棱体。此时学生兴趣倍增,从而顺利地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克服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这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重点。这就使学生怀着充满情趣的心理,较容易地去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动力,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环节。
二、设置疑问,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探疑才是教学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思维活动高潮迭起。
三、巧用学具,以动导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粘面撕叠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都相等;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梭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四、巧用实例,以新诱趣
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挖掘和展示新的内容和形象,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种新奇的实例展示了学生熟知的形象和内容,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学号,通过游戏,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增添了情趣,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为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赋予了新的内容。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学生相当熟悉的用转笔刀把铅笔头削成圆锥体的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圆锥体和圆柱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表象。这样,学生就从旧知识中意外发现了新知识,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热爱学生,春风化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要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敢于倾诉心声,同时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真正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胃口”,寓教于“趣”,使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愿大家成为学生喜爱的小学数学老师。
论文作者:李月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正方体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长方体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