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刘香[1]2006年在《我国发展闲暇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一个人从他降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进入了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开始了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来开发人类潜在能力。近年来,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涌现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即闲暇教育。闲暇教育的出现,不仅扩展和丰富了人类闲暇活动的内容,而且成为引人关注的一种新的教育现象。目前,这一新的教育形式,正以闲暇与教育相互融合的趋势,迅猛地向前发展着,走上了社会的生活舞台。作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闲暇教育的理论依据层面,探讨了闲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之间的联系,并从现实层面探讨了闲暇教育对个人、经济、社会和国家的重大意义。通过对人们进行闲暇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就个人而言,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就我们国家而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对美国、日本闲暇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得到的启示,提出了在我国实施闲暇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闲暇和闲暇教育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了闲暇和闲暇教育的特点,比较了闲暇教育与其它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目前在中国,闲暇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独立、整体、规范的实施系统,而是与其它类型的教育渗透在一起。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发展闲暇教育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闲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闲暇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闲暇教育;闲暇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闲暇教育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条件。我国发展闲暇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闲暇教育是:(1)提高人们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基本途径;(2)人们闲暇生活现状的迫切需要;(3)指导闲暇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4)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5)能够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

张洁[2]2000年在《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闲暇教育是随着人们生活中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而提出的。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闲暇和闲暇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教育社会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教育中区域专题研究的方法,对美国有关闲暇及闲暇教育的研究、闲暇教育的现状及借鉴意义进行了系统探讨。前言分析说明了我国公民利用闲暇时间的状况以及我国目前有关闲暇教育研究的现状,在简要分析美国闲暇教育成功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闲暇及闲暇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闲暇的特点、价值及闲暇教育的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美国闲暇教育的历史演变;第三部分介绍了美国闲暇教育的现状;第四部分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现实,对我国开展闲暇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陈建华[3]2007年在《美国中小学闲暇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闲暇教育的历史背景,进而阐述目前美国中小学的闲暇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包括独立形态的学校休闲课程,以及渗透形态的校内和校外闲暇教育活动,最终指出它们对于我国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的启示。

赵琴[4]2017年在《上海市中高年级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直接影响其身体、思想、心理、智能、道德素养的发展。我国自1995年5月1日实行双休日工作制后,小学生闲暇时间增多了,闲暇时间的增多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拥有了闲暇时间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能全面发展,其关键还在于学生是否能“明智地”、“有意义地”利用闲暇时间。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多方压力下,学生处在紧张、机械的学习与生活节奏下,导致“闲而不暇”的状态;当自己一旦拥有闲暇时间时,却又因为对闲暇教育认识不够,加上缺乏必要的闲暇教育技能,造成“闲暇消极”等现状。因此,了解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并对学生开展恰当的闲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所研究的闲暇教育是指一切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包括校内闲暇教育和校外闲暇教育两个方面。闲暇时间包括校内闲暇时间和校外闲暇时间两个方面,校内闲暇时间主要指课间十分钟,校外闲暇时间则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以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针对上海市中高年级小学生闲暇时间的安排与利用、闲暇教育状况做了调查研究。本文以上海市五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共600多位小学生为对象做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92份,辅之对20位学生、12位教师、9位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拥有量较为乐观,但是小学生闲暇教育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闲暇活动交往对象以家人为主,集体性活动缺乏;闲暇教育活动内容单一;学校对学生闲暇教育的实施不系统;家长支配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性,导致“闲而不暇”的状态;社会总体上对学生闲暇教育的实施不够重视;学生自我规划意识普遍较弱,闲暇技能匮乏;学生对于闲暇时间的期望导向有偏失。针对上海市中高年级小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经过理性思考,分析了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对于学生闲暇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构建以“学校为基础,家庭为桥梁,社会为根本”的横向一体化的新体系,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保证闲暇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蒋金玲[5]2018年在《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分析及实施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生的闲暇时间有所增多,这为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各种外来压力的影响导致他们“闲而不暇”,再加上小学生自身闲暇教育意识薄弱,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引导其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形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论文共分为6个章节:第1章:绪论。交代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与框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章: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首先阐述闲暇教育的理论依据,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回归生活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其次分析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现实意义,即小学生闲暇教育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交往能力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提升。第3章: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本文选取上海市徐汇区3所小学三四五年级共372名小学生、6位教师和6名家长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小学生闲暇时间占有量、小学生闲暇活动的类型与组织方式、小学生闲暇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小学生对闲暇教育的期待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章:小学生闲暇教育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根据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发现小学生闲暇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小学生闲暇时间占有量不足;小学生闲暇活动缺少教育指导和小学生闲暇教育开展不足。究其原因,是学校闲暇教育存在短视效应;家庭闲暇教育的功利化影响和小学生自我闲暇教育意识薄弱。第5章:小学生闲暇教育实施对策。针对小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小学生四个层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与建议。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上海市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的调查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小学生闲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家长的支持与努力,还需要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闲暇教育,这样闲暇教育的开展才会顺利。

陈志伟, 穆伟山[6]2009年在《美国、日本学校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认为美国和日本学校闲暇教育起步较早,进展较快。从发展历程来看,两国对学校闲暇教育的社会重视程度、对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采用的闲暇活动形式和研究者的实证探索等方面均给与我国许多启示。

叶设玲[7]2018年在《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研究(1912-1949)》文中研究说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民国时期,休闲教育被认为是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休闲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本文以休闲学的学术思维为指导,综合运用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基于民国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对民国休闲教育的思想及其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考察,以揭示其中丰富而精辟的休闲教育智慧。绪论是古今中外的休闲教育研究的述评。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民国时期的休闲教育应是我国现代意义上休闲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端。挖掘民国休闲教育思想能拓展中国现当代休闲学研究视野,弘扬休闲学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并推动我国当下休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发展。第一章探讨民国休闲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产生是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成果,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式逐渐走向现代生活文明的印证。民国时期“培养新民”的时代特征、走向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以及西式生活理念的传播,为民国休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供了有利环境。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第二章探讨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从思想与实践、传统与西方两个维度来作分析。民国休闲教育思想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孟“闲居为不善”的训教、《学记》中“藏息相辅”的教育方式,以及唐宋山林讲学与游学的休闲教育之风,并在借鉴西方休闲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如亚里士多德的“闲暇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斯宾塞的闲暇教育论、杜威的生活教育论,在当时广泛流行的“民众本位”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社会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在看到与听到当时西方主要国家休闲教育的成果与实践后,构筑了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多个理论支点。第三章论述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内涵。本章根据民国学者对休闲教育不同角度的认知和定位,将休闲教育的内涵分为五个方面:指导善用闲暇时间之教育、调剂生活之娱乐教育、指向艺术生活之教育、追求快乐幸福之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社会补充。这是认识休闲教育的五个不同的角度,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级、自身经历及目标群体有关。第四章探讨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流派。以陶行知和俞庆棠为代表的民众派,强调回归生活、回归人民;以蔡元培、朱光潜为代表的学院派,将休闲教育视为实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以林语堂、梁实秋、王国维、梁启超为代表的生活艺术派,他们的休闲教育思想共同的逻辑起点是休闲教育能有助于超脱世俗远离不良道德,达到生活之艺术化。第五章主要论述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实践。主要从学校、民众、乡村三个方面展开。学校休闲教育的实践主要包括游戏娱乐、艺术创作、户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民众休闲教育坚持经济性、服务性、引导性等原则,以民众学校、民众教育馆、新民茶社等为主要休闲教育组织。乡村休闲教育主要通过公益电影、民乐、补习班、戏剧等形式来实施。第六章是对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的评价。民国休闲教育思想基于对“闲暇”价值的肯定,倡导社会多方推动共同实施,倡导民众平等、全面共享的进步思想,并与时代结合致力于挽救国家危亡与改善民众生活,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局限性在于全民休闲教育理想与社会实践形成反差,艺术追求与谋求生存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最后是余论。当下的中国也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积极倡导实施休闲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方法。在全国推行公共休闲教育计划、在教育系统内构建学校休闲教育体系,这是本文最后给出的参考性建议。

阳作林[8]2011年在《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悠闲出智慧”这句古老的谚语,说明闲暇之中,在放松的状态下会自然而然的提升自己。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确,利用好闲暇时间,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革,闲暇时间的增多,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未来的高素质的技术与技能实用型人才,闲暇时间自我管理强与弱直接影响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影响高职学生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影响其将来能否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甚至影响整个社会能否和谐的发展,因为他们的人格素养、生活的品质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闲暇时间管理的引导,让高职学生具备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掌握闲暇时间管理的技能,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与社会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的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理论,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审视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此为现实依据,为改善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提出建议。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自身的观察发现闲暇时间的增多与闲暇时间缺乏管理存在矛盾,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随机的调查,以及辅以网上问卷对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与案例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闲暇时间充分;闲暇时间监控感缺失,自身缺乏对闲暇时间的计划与管理;闲暇时间管理满意度低;大部分学生需要学校加强闲暇时间管理引导;大多数学生认为闲暇时间会带来价值,闲暇时间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性;但是对于闲暇的具体价值的认识存在茫然性与模糊性;以及闲暇活动层次低,闲暇价值追求纯粹的放松。进一步对高职学生的闲暇问题进行归纳:一是闲暇时间的充分与闲暇时间缺乏管理之间的矛盾,另外就是闲暇活动丰富与闲暇活动技能缺乏之间的矛盾。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社会两种截然相反的闲暇观念的影响;二是高职院校对闲暇教育重视不够,闲暇教育资源不足;三是高职学生闲暇管理意识薄弱,闲暇时间管理技能缺乏。最后,本文针对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闲暇时间管理引导的策略与建议,从高职院校为起点,到高职学生的自我闲暇管理为目标,并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同。高职院校闲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闲暇管理意识,掌握闲暇时间管理技能,通过开发与利用闲暇课程、培养闲暇教育师资、创新闲暇教育的方法、改善校园环境等措施来实现目的;高职学生从改变错误的闲暇价值观念出发到掌握与运用闲暇时间管理技能,最后是加强闲暇活动技能,从而提高闲暇生活品质。

李文英, 续润华[9]1998年在《日本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1995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周体二日制,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闲暇时代。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闲暇时间的增多不仅意味着旅游、娱乐等闲暇产业的发展,更意味着对教育的挑战。如何度过充裕的闲暇时间和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更好地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成为我们亟待关注的问题。在国外,闲暇教育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结和借鉴国外闲暇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闲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日本闲暇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作一初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有益于我国闲暇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张璐璐[10]2017年在《美国小学生闲暇教育的探析及其启示》文中认为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在小学实施闲暇教育,建立了完善的闲暇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美国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的社会重视度、有效的闲暇教育机制、丰富的闲暇活动以及科学的闲暇课程设置给我国小学生闲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 我国发展闲暇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研究[D]. 刘香. 四川师范大学. 2006

[2]. 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D]. 张洁. 河北大学. 2000

[3]. 美国中小学闲暇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 陈建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07

[4]. 上海市中高年级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赵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5].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闲暇教育现状分析及实施对策[D]. 蒋金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6]. 美国、日本学校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陈志伟, 穆伟山. 成人教育. 2009

[7]. 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研究(1912-1949)[D]. 叶设玲. 浙江大学. 2018

[8]. 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阳作林. 西南大学. 2011

[9]. 日本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 李文英, 续润华. 日本问题研究. 1998

[10]. 美国小学生闲暇教育的探析及其启示[J]. 张璐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标签:;  ;  ;  ;  

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