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新成就183号新意识183号新经验_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新成就183号新意识183号新经验_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新成效#183;新认识#183;新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效论文,新经验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07)06-0120-05

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1] 从这个视角审视,不难发现,勃起于新世纪的我国社区教育,对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社区教育八年的推进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升华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对社区教育的理性认识,并产生出了宝贵的社区教育推进经验。

一、社区教育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社区教育”理念;80-90年代,部分省市开展了探索性社区教育活动;2000年4月教育部职成教司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政府主导的社区教育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八年的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

(一)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普遍开展

教育部对社区教育的推进,采用了“行政推进”与“课题推进”相结合的方法。2000-2006年,教育部先后确定了遍布全国的四批81个“国家社区教育试验区”,通过教育行政系统层层推进社区教育;同时,由职成教司成教处处长张志坤担纲,开展“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下简称“实验研究”——笔者注),有选择地组织了18个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市教育局、5个独立单位,参加13个分课题、10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直接参加研究的人员有995人,相关参与单位344个。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省、市三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超过400个,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大多省区普遍开展。

在社区教育“遍地开花”的基础上,一些地区已呈现出“花团锦簇”的局面。目前,社区教育开展最好的当属长江三角洲地区。2003年底,上海首先发起并组织了“长三角社区教育论坛”,为社区教育推进的交流、协作搭建了平台。至今,该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影响越来越大,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工作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

2005年,环渤海的北京、天津、辽宁、山东也开始突破“关门实验”的格局,探索区域性合作。2006年上半年,“环渤海地区社区教育协作组织”成立,至今已开展数次活动。另外,以重庆、成都、武汉、太原、广州等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活动也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

(二)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先进社区

在社区教育推进过程中,各地不少社区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卓有实效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目前全国已涌现出众多各具特色的先进社区。譬如北京西城区、朝阳区,天津河西区,上海闸北区、嘉定区、浦东新区,南京鼓楼区、玄武区,杭州下城区、上城区、萧山区,宁波海曙区,厦门思明区,深圳宝安区,青岛四方区、市南区,成都青羊区,太原杏花岭区,武汉峤口区,大连干井子区等等。这些先进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社区民众的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大大推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为全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榜样。

(三)创造出不同类型的运作模式

在社区教育“实验研究”进展过程中,各分课题研究单位都能根据自身基础、实验实践创造出不同类型社区教育运作的专门模式。譬如,适合于不同类型社区的中心城市城区社区教育模式、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模式、外来人口聚居区社区教育模式、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模式,适宜于不同运作方式的以街道为中心的联动教育模式、学校与社区互动型教育模式、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居民自治型教育模式、网络互动型教育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为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参照。

(四)培育了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

“实验研究”推进过程中,总课题组、各分、子课题组多次举办培训班,培训专门人才。据统计,几年来课题组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7个,参加培训的有3343人;开设讲座85个,参加者11844人。① 同时,课题组采用“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办法,通过社区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锻炼、培育专门人才。至目前,社区教育已经培育出三种层次的专门人才:一类是社区教育基层工作者,包括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者、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他们有理想、有热情、有干劲、有办法,创造出了扎扎实实的社区教育业绩;一类是社区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学贯中西,又深入社区一线,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深化研究,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对社区教育的理论指导、人才培训、运作顾问作用;更可喜的是,分、子课题组大都选拔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同志充实到社区教育一线,经过锻炼,他们大多成长为有开拓能力、有丰富经验、有第一手资料,又会搞科学研究的中等层次“文武全才”,成为今后我国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社区教育研究不断深化最可宝贵的优秀人力资源。

二、社区教育实践升华了理性认识

八年的推进实践,升华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对社区教育的理性认识:

(一)社区教育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1]。基于前二十余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2]。实践证明,没有具备现代素质的国民,就建设不了现代化社会;即使有了一些现代化建设成就,也难以维护、保持。所以,国民素质的高低便成为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促进国民素质现代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教育。

对于国民素质教育来说,社区教育因其教育对象覆盖社区民众的“全员”,教育内容囊括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内容的“全面”,教育进程贯通人从出生到逝世的“全程”,而在各类教育中独具优势,必然成为普遍进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首选。因此,社区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归根结底,必须以社区教育为着力点。

(二)社区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平台

跨入新世纪,人类社会迎来了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经济强调知识的创新,同样强调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所以,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创新就成为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与此相适应,我国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3] 的社会发展目标。学习型社会是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社会,是通过学习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必须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支持系统。这就要求对现有的教育、学习体系进行整合。

从生存环境的角度看,现有的教育分四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场教育、社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般具有封闭性、差异性;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限制性(有年龄、身份、智能、经济条件等限制);职场教育则具有突出的功利性、实用性。这些局限使它们不可能成为各类教育整合的载体。

唯有社区教育,不封闭、不限制、不功利,能开放、能协调、能包容,重在为社区全体民众提供全面、全程教育服务与学习支持。加之社区政府可支持本社区内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行为的协调,所以,社区教育是唯一能整合本社区各类教育的载体。换句话说,社区教育是整合各类教育,支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平台。

(三)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凭借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发展。因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2]。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发展,则需要社会政治层面的权利公平、法制层面的规则公平做保障,更需要发展层面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的教育公平来支撑。

人的一生要接受的四类教育中,家庭教育因其运作的封闭和家庭状况的千差万别,根本谈不上教育公平;学校教育因其类型、性质、资源拥有等的不同而对教育对象设置种种限制,也难得实现教育公平;职场教育因其范围的狭窄、功利目的的突出,更不可能讲求教育公平。只有具备“三全”特性的社区教育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P294)创造了条件。而教育公平的实现将为社会机会公平的实现扫除障碍,“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支撑。所以,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机会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四)社区教育是一场社会革命

放眼新世纪,全球范围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激烈竞争,我国与国际社会快速“接轨”的大势,都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崭新的高标准要求:在政治层面,面对“一超多强”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局势,我国国民必须具有时代感、责任感、正义感,具有捍卫国家、民族权利的能力,成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理性公民;在经济层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我国“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我国国民必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胸怀、气度机敏而又守法、诚信的现代“经济人”;在文化层面,面对“西风东渐”、“本土文化销蚀”的现象和弘扬华夏文明的重任,我国国民必须成为承袭中华文化传统、吸纳海外多样文明、格调高雅、情趣丰富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人”;在社会层面,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我国国民必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5] 的合格公民。

要使国民具有上述现代素质,非进行一场规模宏大、深入持久的社会运动而不能完成。这场运动,是向几千年农业社会形成的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积淀的民族心理、思维习惯发起的全面而严峻的挑战。这场运动从对国民素质改造、民族精神重塑的角度看,不啻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而这场革命的重担将主要由社区教育来承担。就是说,在新世纪,社区教育应该承担也必须完成好国民素质提升的艰巨任务。

三、社区教育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年的推进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区教育推进经验:

(一)重视发展理念的更新完善

更新的理念酝酿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思想指导清醒的实践。八年的实践证明,要推进社区教育,首先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发展理念的转变。现阶段,必须强调三种理念:(1)国民教育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6] 那种“见物不见人”,只重视产业发展、GDP增长、“形象工程”建设,而漠视、忽视人的发展的观念必须尽快扭转。(2)社区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在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只视正规学校教育为国民教育,而将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一律排斥于国民教育之外,采取轻视、忽视、歧视态度,这种观念不彻底改变,社区教育的资源投入、有序推行、成效实现都难有保障。(3)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互动的理念。没有社区发展便没有社会发展,而社区发展与社区教育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发布的《社区教育宣言》强调:“社区精神、社区教育、社区管理是一个良好的、强有力的社区内部的三种强大力量,其中社区教育又是获得发展的关键。”(泰国·1995年)。因此,必须确立以社区教育为着力点,推动社区乃至社会发展的理念。

(二)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刚性责任

实践证明,在我国社区教育的起步发展阶段,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推进社区教育至少要在三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1)制订发展规划。要把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摆在“基础建设”的重要位置,根据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计划,要有目标、有指标、有措施、有组织,任务明确,责任落实。(2)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要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有利于调动学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各个方面投入、参与社区教育的政策、措施;要制定相应办法,通过资格评定、荣誉授予、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励社区民众积极学习。(3)进行宏观协调。要动员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包括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制造舆论、形成氛围,启动民众的学习意识,促发学习行为;同时及时了解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社区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三)全面提供社区教育运作的保障条件

实践证明,要保障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社区政府及各界要为其提供全面的保障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1)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各地社区应该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7] 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的完善是社区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的最重要保障。(2)要有系统的社区教育建设工程。主要应该有:一项好政策——政府出台的科学引导社区教育的方针政策;一支好队伍——尽责的领导团队、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热忱的志愿者队伍;一个好体系——由三级学习基地系统、自主开发的区域网络系统、多向沟通的信息交流系统合成;一套好教材——有面向社区民众、内容不断更新、满足各类学习培训的专门教材;一种好氛围——形成尽显社区特色、决定社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社区精神。(3)要有基本的经费投入。要将社区教育投入视为“生产性投入”、“发展性投入”,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尽可能争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对社区教育的财力支持。

(四)精心构筑社区教育的多维体系

实践证明,社区教育要做到“高起点、快发展、好素质、优服务”,便需在以下方面着力:(1)努力搭建完善的教育体系。社区要努力构筑多层次(扫盲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类型(思想品德、基本智能、职业技术、文化休闲等教育)、多样化(学校式、短训式、互训式、研习式等)的教育体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各不相同的学习要求。(2)切实提升社区教育的素质。要为社区成员提供理想、平等的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便需努力提高“七性”:开放性——公平地向所有有学习能力、学习愿望的公民开放;灵活性——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加入、退出;自主性——充分尊重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进度等的选择;即时性——根据学习者需求快速更替教育内容;创新性——着力启动学习者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终身性——为学习者提供多次叠加而不间断的、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教育服务;高效性——使学习者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经济投入,收到明显的素质提升回报。(3)尽快构建区域教育网络。应该看到,仅仅依靠传统的学校式教育,要为社区民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根本没有可能,只有依靠学校式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凭借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五)努力实现社区教育的科学运作

实践证明,社区教育要实现科学运作,必须努力提高“八度”:(1)努力提高教育规划的科学度。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是显著特点之一,社区教育必须从本地区区情、民情出发,使教育规划更加切合不同社区的发展实际。(2)努力提高教育主体的整合度。社区必须在其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对区内学校、部门、企业、单位及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强劲的教育实力。(3)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度。社区必须摸清自己的教育资源“家底”,充分挖掘社区人力、物力、财力,“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4)努力提高教育对象的参与度。社区教育必须充分调动每个社区成员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者为着自身的发展、为着社会的进步自觉努力学习。(5)努力提高教育内容的适宜度。社区教育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素质状况、学习要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满足社区成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6)努力提高教育手段的先进度。社区教育必须不断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武装自己,通过多媒体教学、电子网络等高科技方式提高教育质量。(7)努力提高教育进程的持续度。社区教育过程必须贯通社区居民从出生到逝世的整个生命历程,为其提供满足所有人生阶段需求的教育服务。(8)努力提高教育结果的有效度。社区教育必须通过教学互动,通过及时的反馈、验证、调整,不断明显提高教育质量。

(六)认真抓好社区教育的两个关键

实践证明,社区教育要想不停留在轰轰烈烈、花花哨哨的层面上,必须认真抓好两个关键:(1)必须抓好学习型组织建设。从实践层面看,社区教育实效归根结底要落实于各类组织的学习化建设。社区教育要抓好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必须合理组建学习团队,特别是无组织民众的学习团队;要分类指导各类团队的组织化学习;要科学引导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2)必须抓好社区文化建设。从理念层面看,社区教育实效最根本的是要追求先进、独特的社区文化的养成。社区文化是社区民众共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是社区民众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社区独具特色、尽显优势的精神品质。社区文化看似无形,却深植于社区民众的头脑之中,影响着民众对社区的认同度、依存度、忠诚度,决定着社区的凝聚力、学习力、创造力,最终决定着社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社区教育要抓好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精准凝练社区文化,多方宣介社区文化,持续养成社区文化。总的来说,组织是“机体”,文化是“灵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文化建设树立旗帜。抓好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和社区文化创建这两个关键,社区教育便能获事半功倍之效。

(七)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自主创建

实践证明,社区教育是一项崭新的、艰苦的、长期的社会改造系统工程,它必须从本社区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自主创建。自主创建要注意的是:(1)特别强调理性推进。当社区教育全面推进之时,要特别防止“刮风潮”、“运动式”的大轰大嗡运作方式,要有声势、有氛围,但更须强调扎扎实实地理性推进,以避免“热时一阵风,冷时无影踪”,要保持社区教育稳步、持久、健康地推进。(2)十分注重科学借鉴。一方面要强调科学理论的指导,通过对国内外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转变观念、明确认识、提高觉悟、把握规律,以清醒的头脑进行理性运作,避免因盲目实践而“多缴学费”;一方面要强调向先进地区学习,要有目标地选择与自己社情、民情基本类似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进行对口学习,认真借鉴其成熟经验,以少走弯路,尽显“后发优势”。(3)最终必须立足于自主研究、实践。社区教育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各地社区教育的推进,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注重边探索、边研究、边实践、边创新,通过切实为社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民众素质来促进本社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年的实践证明,社区教育是我国新世纪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各级政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地社区只有理性认识社区教育的独具功能,积极汲取已有的成功经验,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促进人的发展”这个关键,因地制宜地创新开展社区教育,才能有效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注释:

①参见“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秘书组2006年6月在丹东会议上提交的《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标签:;  ;  ;  ;  

社区教育:新成就183号新意识183号新经验_社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