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通过摆一摆,得出如下结果: 8根小棒,可摆2个正方形; 9根小棒,可摆2个正方形,还剩 1根; 10根小棒,可摆2个正方形,还剩 2根; 11根小棒,可摆2个正方形,还剩 3根; 12根小棒,可摆3个正方形; 学生经过操作,知道了余下的根数一定要比每个正方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少,这样就不能再分了。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上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问题,列出了相应的算式:8+5。在求计算结果时,我引导学生用学 具分别表示 8和 5,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进行操作,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理解算法。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收集各种信息,展示多种算法,明白各种算法算理。 并选择优化算法,提高计算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三、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学生动手操作时, 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我在教学“欣赏与设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教材出示的四幅插图,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感受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后,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 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从他们的创作图案来看,有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画、剪、贴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获得创作图案的经验和体验。 四、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皮亚杰曾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以采用学生喜爱的“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实际操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例如我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试着不用尺子量的情况下,剪下1厘米长的纸条。剪完后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剪下来的部分,看看是不是1厘米,如果相差大的同学,就再剪一次,看第二次能不能剪的更准确一些。二年级的孩子对1厘米的长度比较模糊。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的剪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一次或多次的剪,比较明确地建起1厘米长度的表象。又如在七巧板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找它们共同特点,再利用七巧板拼数学图形。 让学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 在拼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论文作者:贾翠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