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作业”引发亲情教育讨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亲情论文,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个行政区的教育局曾进行过一项德育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中小学生不从事家务劳动,不少学生不知父母的生日、爱好、生活习惯,也不体谅父母的辛苦。针对这种情况,该局从2002年10月起,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主题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就是“亲情作业”。即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或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为父母整理一次房间等。据介绍,许多学生在完成“亲情作业”之后,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太懂、不太在意,因而也没有太珍惜的东西。”学校也反映:“亲情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引领了校风的改善。短短三年,这种“亲情作业”很快传到各地,不但中小学布置“亲情作业”,连大学也搞类似的活动。对此,仁智各见,褒贬不一。
“亲情作业”,让亲子之间享受亲情
方程(高一学生):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由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同学很少回家,因此,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也少了;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星期天回家,不但不帮父母干些举手之劳的家务活儿,反而还顶撞父母。学校根据这种情况,给同学们布置了“亲情作业”。要求我们回家要体贴父母,吃饭时要主动给长辈盛饭夹菜;每个月要给父母洗一次脚。然后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来,教务处每月检查。乍一听,我也觉得没意思,甚至觉得完全是在“做秀”,可是做了以后感触特深。记得,当我把菜夹到妈妈的碗里时,妈妈愣住了,她一个劲儿地自言自语——“我不是在做梦吧……”我可以体会妈妈当时那种惊喜交加的心情,于是我暗暗发誓:今后只要和爸妈一起吃饭,一定主动地多给他们夹菜。
我爸今年45岁,他患末稍神经炎好几年了,症状是手脚麻木,发凉,这我知道,至于程度轻重我就不清楚了。直到我给他洗脚那天才发现,原来爸爸脚上的肌肉明显有萎缩的迹象,整个足部干瘦干瘦的,简直就是一个古稀老人的脚。当我的手在热水盆中触摸到爸爸那依然冰凉的脚板时,我哭了,爸爸也流出了泪水……我知道,爸爸的病只要坚持治疗,会好的。可是每次妈妈劝他治疗时,他总是推辞说:“工作脱不开手。”所以就一直没有治。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里没有钱,妈妈单位效益不好,我上学又要花好多钱……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惹父母生气了,而且学习更加刻苦。可以说,“亲情作业”让我懂得了亲情,懂得了怎样回报父母。我打算将来报考医学专业,不仅仅为我爸,也为像我爸这样的父亲母亲们,治好他们的疾病,让他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戚先生(国企管理者,儿子上初二):说实话,第一次儿子说要给我洗脚,我也感到有点别扭,当时,我也不知道他是在完成“作业”。心想:他有些假装孝心,我既不是七老八十,又不是有病在身,何必让他洗脚呢?于是拒绝了他。第二次他又提出了这个要求,见他那诚恳的样子,我觉得他是实心实意的,就答应了。洗的时候,我心里很激动,当时确实流泪了——过去一直是父母伺候他,他还觉得理所当然,总是带着心安理得的神情;而今,他也知道回报父母、孝敬父母了。做家长的咋能不感动呢?这次洗脚好像对儿子触动很大,从此,他更懂事了,有什么心里话能主动和我们交流。
别给“亲情作业”泼冷水
某小学的张校长介绍说,学校布置“亲情作业”的出发点,是想让孩子懂得孝敬和关心家长。许多孩子通过完成“作业”,缓解或消除了过去与家长的矛盾,密切了与父母的关系,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完成“亲情作业”时却遭到了家长的“阻挠”:孩子给父母洗衣服,家长不让,说“你写作业去吧,别浪费时间”;还有位同学要给爸爸洗脚,他爸爸对他说:“你不如好好学习,长大后出人头地,那比给我洗一辈子脚都强得多。”可见,不少家长内心都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父母就很满足,心甘情愿替他们包办一切。这成了普遍现象。家长们这种偏颇的观点,也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孩子,以至于很多孩子认为,享受家长照顾是天经地义的!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我们就是应该多学习,长大后,只要有份好工作,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当父母的也开心。所以眼下做不做“亲情作业”都无所谓,到那时再孝敬也不迟,没有必要通过学校安排作业的方式来强制。
窦苗是一位高二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不少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很重,我老爸也是这样。从我上学时起,每次我要学着干点家务事,他都不让。总是说,“你个毛丫头,能干啥活?添乱!这点家务事还不够老爸干的呢,你只要把前三名守住,老爸就谢天谢地啦!”上学期,老师布置我们给家长洗脚。我回去一说,妈妈没表态,爸爸反映十分强烈,带着愤怒的语气说:“你们老师叫学生都回去给父母洗脚,她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是不是想把你们一个个都培养成浴池的搓背工、削脚工啊?没出息!”我吓得不敢再提洗脚的事,便每天给爸妈泡杯茶,谁知不到一星期,老爸又发火了:“你这孩子天天不好好学习,搞什么假孝心?是不是想训练当服务员啊?那就别上学了,去宾馆、饭馆干好了!现在你天天倒水泡茶,考试时保不住前三名,我饶不了你!”
窦苗百思不得其解:家长们为什么宁愿要孩子不孝心的“成才”,却不要“不成才”的孝心?这是父母的糊涂还是父母的无私?
社科院研究员王先生就这个问题分析指出:“这与前些年的应试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社会重视分数和升学率,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其它的好像都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注重了孩子学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读书以外的完善人格的培养,不知道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因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一直享受着父母的精心照顾,却不理解父母的艰辛,由于孩子从小形成了这种观念,所以长大后根本不关心父母,缺乏家庭责任感,扩大了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王先生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让他们学会孝敬父母,就得加强亲情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亲情作业”是亲情教育的一种方式,用这种方式来唤起孩子心中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意识,不管这种方式能否最终改变一些孩子冷漠、自私的心理,父母都应该正确对待。不管做“亲情作业”的同学们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说明已经有所醒悟、有了孝心。家长当然应该支持,应该让他们坚持下去。
重在培养亲情,方式可以多样
在访谈中,也有一些家长认为,“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亲情作业”太形式主义了。每天向父母问声好,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整理一次房间等等,这类日常生活小事,现在却变成了“作业”,让人觉得不可理解。改变孩子冷漠、自私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不是靠一两次“亲情作业”就能行的。其实,培养亲情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
杨老板(房地产老板,女儿上四年级):父母年龄大了或身体有病,行动不便,子女给他们洗洗脸、洗洗脚,都是应该的;父母下班回来非常疲惫,孩子给他们冲杯咖啡、泡杯茶或者递份水果,也应该;如果父母闲着没事或是在跟别人打麻将、打牌,而孩子正忙着写作业,再叫孩子给他们拿烟倒茶,就不合适了。
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的孝心通过“作业”的形式转化为行动。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父母的义务、责任,也是自愿,父母也无需回报;反过来,孩子对父母的孝敬是良心、是道义,也应该是自愿的。
李树枝(网络工程师,女儿上一年级):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孝敬老人,也不可能从小培养孩子孝心,那样,孩子即使完成了“亲情作业”,也不一定是长期的、真心实意的孝敬父母。所以,我告诉女儿:“你看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许笑(幼儿教师,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我们平时比较注重给女儿做表率:出门时先跟老人说声“再见”,回来时先跟老人打招呼。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每次出门,我都提醒她和爷爷奶奶说“再见”,回家时也不忘提醒她和爷爷奶奶打招呼。现在女儿已养成了习惯,上学、放学都很礼貌地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打招呼。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总是先让给爷爷奶奶和我们。奶奶洗衣服的时候,我们让她搬凳子给奶奶坐,帮奶奶洗袜子;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时,她总是和我们一起陪在老人床前,递水送药。
刘星(医师,儿子读初一):让孩子孝敬长辈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记得我儿子两三岁时,一次他爸爸下班回家,他跑到门口给爸爸摆好拖鞋,帮爸爸拎包。我们及时夸奖了他,并告诉他以后大人回来都要迎接,他高兴地答应了。从此,每次我们回家,只要儿子在家,他都主动跑出来迎接,帮助我们拿这拿那。
周末,我们去看望老人,顺便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并带他一起去。每次,我们都把食品交给他,让他亲手交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使孩子从中感受对长辈的敬爱。在我们的引导下,他非常孝敬长辈,外出旅游他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些纪念品。老人节,他要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四位老人买小礼物。像我儿子这样,还有完成“亲情作业”的必要吗?
让亲情意识形成习惯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能不能将这种“作业”方式变成行为习惯,长期、自觉地做下去?我手边正好有个方案,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个方案是一所普通中学制定的,他们实施的以“孝”、“诚”、“爱”为主题的中华美德教育,把“孝”的教育列在首位。在“孝”这个主题方面,主要是通过长期的,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要爱父母,爱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孝敬意识和“崇孝”的美德,真正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步骤:
1、“学孝”——注重讲故事
要求同学们积极开展大阅读活动,自己收集有关“孝”的古今中外故事及名人名言,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的美德,我们应继承和发扬。
2、“行孝”——注重立规矩
“行孝”要求学生做到以下10条:①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②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③上学时要和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告诉父母我回来了;④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⑤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先让父母吃,还要为父母盛饭;⑥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让父母休息;⑦记住父母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⑧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药;⑨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教孝”——注重亲身体验
“教孝”让学生在以下活动中亲身体验:①过中国年,承传美德,孝敬父母的自我教育活动;②围绕“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开展“孝”的教育活动;③介绍父母职业、工作量、业绩,讲父母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④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望;⑤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⑥和父母同堂讲“孝”道;⑦古今孝敬父母童话、故事会;⑧和父母同台朗诵、演讲和歌唱“孝”;⑨给爸妈洗次脚;⑩家长会上读子女给父母的一封信。
4、“评孝”——注重树榜样
①制定《孝星标准》——“行孝八心”: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忌盲从,不迁就,谏父母真心;重感恩,孝父母,铸社会爱心。
②设置《行孝考核单》,请学生父母打分、邻居旁证。
③设立“孝星榜”,树立学生身边的新榜样。
亲情是家庭生活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亲情应早日回归到生活中,希望‘亲情作业’能够引发孩子心中的亲情意识,继而形成长期的、自觉的孝敬行为。父母从孩子小时就应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关爱父母的品质,使孩子富有爱心,知道孝敬父母,体谅父母。这样可能比“亲情作业”的形式,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