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思想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小学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既有助于其良好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又能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学生更好地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进行探讨和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实践
前言:
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取向,要将合适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接触这些经典读物,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国学经典的有效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经典的教学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
(一)积极鼓励的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不作逐字逐句的精讲,只需要学生理解了大致意思就可以,并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中,这才是国学经典的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对国学诵读充满信心和动力,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评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到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二)尊重差异的原则
在全班开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每天的任务完成程度也会有差异,《三字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易懂,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内容的掌握也会不同。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能力稍差的学生要放松要求,多鼓励他们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经典的乐趣,爱上国学经典。
二、国学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固守课本,业务能力低
许多教师对于语文课本十分看中,超出课本外的知识就认为不重要,对于国学经典的继承发展,没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导致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除此之外,许多教师的国学知识储备不够。对于一些国学经典,他们自身理解和诵读方面都很困难,就很难实施课堂教学,而且有部分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千篇一律的教学造就千篇一律的学生,学生缺乏个性,没有自己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语文也是一知半解,多是摇头晃脑的背诵就完事,一些学生也并不喜欢文言文,觉得难读难懂,对经典诵读有排斥心理,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另外,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经典诵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认为在学校课堂进行经典诵读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一)在范读中训练学生的诵读节奏
教师在给小学生选取国学经典读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国学经典读物普遍是用文言文写作,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字经》文本篇幅通常都较小,这使得这部分素材非常适合诵读。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范读引领,《三字经》相对于其他国学经典来讲,较为通俗和容易理解,教师的引导就会减少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感受阅读节奏和韵律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帮助,有了这个基础后,学生再来尝试独立诵读时更容易找到感觉,会提高其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范读,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了解诵读的节奏、侧重点等,这样学生对于读物的学习感受才会慢慢加深。例如,国学经典《孟子·告子上》中《舍生取义》这一内容,就应该通过反复让学生听音频,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含义的理解,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能了解国学经典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内容,让学生能够对于经典读物的核心思想有初步掌握。
(二)改变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但是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致学生对于国学经典不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用故事或者话剧扮演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消除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排斥感和枯燥感,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例如,教师在《论语》中,就可以通过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故事的编排,或者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故事进行复述,以学生进行故事重现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诵读,这些都可以让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的延伸,领会文本中传递的道理及表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引导学生进行摘录运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国学经典中有许多经典名句只靠背诵很容易遗忘,而且学生即使会记住,也不会使用,所以当遇到一些经典的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摘录在笔记本上,除了要积累,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上台表达或平时写作的时候进行正确的使用。另外,教师也可以举行一些比赛,比如以“好学”为主题,让学生找出一些有关的国学经典事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真正的实现知行合一。
结束语:
总之,国学经典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与中国文化以及国学经典均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我们要重拾经典,从孩子开始。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方法,开展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以及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兰.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德育相融合[J].学周刊,2017,34(34):135-136.
[2]郑增仪,苏金良,卢洪利等.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涵养学生君子人格[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54-57.
[3]黄璐,周嘉淇,梁静雅等.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之一[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130-133.
[4]董玲萍.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26.
作者简介:宁妮(1986.10-),女,广西贵港市人,大学本科,中教二级,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论文作者:宁妮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国学论文; 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内容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