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访农业部长杜青林_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访农业部长杜青林_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访农业部长杜青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部长论文,新农村论文,战略论文,是一项论文,杜青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俊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首先,请您谈谈如何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

杜青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要求,生动描绘了未来农村发展的美好图景。五句话相互融合,有机联系,体现了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城乡统筹的基本方略。新农村建设不是孤立的,要把它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并为整个国民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加强城乡之间信息、科技、人才等各种资源的交流,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只有经济发展了,新农村才会有稳固的基石,才能有强有力的支撑。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道理,乱发展更是践踏硬道理。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不能“刮风”,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干那些劳民伤财的事。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据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发挥政策引领、科技支撑的作用。在把现有政策执行好、落实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依据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变政策的力量为巨大的物质财富。如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政策,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局出发,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强化科技支撑,抢占发展先机,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宏大的而艰巨的工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聪敏才智,形成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亿万农民共建的工作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引导农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富了钱口袋,而且要武装脑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坚持夯实组织基础。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有组织、有领导、有序开展的行动。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支部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支部带头人,带领农民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新农村建设中,要多做强本固基的工作,特别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必须完善村民自治,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刘:中国的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的现代化。从现代化角度,我国目前农业和农村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要完成什么样的转变?

杜:从农业和农村的深刻变化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战略转变阶段,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进入了在保障供给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任务,迫切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优质化、区域化、标准化、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迫切要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必须尽快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从农业和农村的重大任务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攻坚爬坡阶段,必须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对农业基础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及过渡期过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各种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抓住历史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刘:您曾提出今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三增”,从中国农业和农村国情出发,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呢?

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着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从围绕“三增”目标来讲,“转变、拓展、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战略。

实施“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树立人本观、坚持统筹观、转变增长观,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转轨,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实施“拓展”战略,重点是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水平。实施“提升”战略,主要是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健全农业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刘:新农村战略实施的基本力量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部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哪里来?首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自主经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今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强化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力度,积极争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其次,要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突出、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实行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满足广大农民对实用科技的迫切需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步伐、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道路、饮水、居住、通讯等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三,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税收优惠、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逐步建立起以农民“一事一议”为基础、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引导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第四,要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刘: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在农村改革方面您认为应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杜: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任务,又是解决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同时,积极参与农村金融、粮食流通、征地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了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我部还从自身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机关工作各项改革。一是推进农业项目投入和管理机制创新。以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载体,完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建设项目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惩戒措施,形成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二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能下能出、干部任期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三荐三考”、“六点一线”、“三级综合测评”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干部结构,提高服务“三农”的整体工作水平。三是推进行政审批综合办公。这项工作我部自2003年11月启动,以“便民、高效、规范、廉洁”为宗旨,增加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办结行政许可申请21199件,按时办结率达到99.8%,明显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2006年,我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已经实施的65项行政许可全部纳入综合办公,真正实现行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

刘:非常感谢杜部长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

杜:也感谢《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

标签:;  ;  ;  ;  ;  ;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访农业部长杜青林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