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 266300
摘要:目的 重视卒中前的先兆表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方法 通过循证医学对脑卒中先兆重视观察,早期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对卒中的高危先兆重视预防,使发生卒中的概率明显降低。结论 重视脑卒中的先兆表现并适时进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先兆;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约为200万人,死于脑卒中的病人约为150万人[1],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直接关联。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存在,将增加脑卒中发病概率。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重视脑卒中的先兆表现,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1、主要危险先兆
1.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为多呈单侧分布、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声光刺激或日常活动可使疼痛加重,安静环境和休息可使疼痛缓解,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约1/3的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系统症状,即所谓的偏头痛先兆,主要影响视觉系统。偏头痛主要被认为是脑功能紊乱,但与血管系统疾病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偏头痛,特别是伴有先兆症状的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密切相关[2],虽然其关联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但偏头痛与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壁病理改变,以及小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存在的[3]。这貌似提示偏头痛也与出血性卒中有关。
有研究表示,在有偏头痛与无偏头痛的试验者中,汇总调整后的出血性卒中的相对风险值(RR)为1.48(95%CI 1.16-1.88;P=0.002);相对于总的相对效益估值,妇女(RR=1.55)及年龄小于45岁人群(RR=1.57)的风险值稍高。男性及年长患者则无相关数据报告。有研究报告偏头痛先兆患者的相对效益估值(RR=1.62)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RR=1.39)高。
多项研究与汇总分析提示偏头痛是卒中风险增加的标志,强调了既往观察到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也对应着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尽管对两种出血性卒中相对效益估值提示风险增加,但其生物学机制可能并不相同,此外卒中可引发偏头痛,头痛也是卒中(尤其是出血性卒中)的常见症状,相对于无卒中的个体,卒中患者偏头痛的分类常有偏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的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有报道每8位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约有一位在卒中前7天的某个时刻发生TIA[4],提示应该将TIA作为一种急症来治疗,以便更好地预防随后发生的卒中。有研究报告,在最近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大约有23%在卒中前有TIA病史,其中近半数(43%)在卒中前7天内发生过TIA,17%的TIA发生在卒中当天,9%发生在卒中的前一天,将近3/4的患者(70%)是首次发作TIA。有报道TIA经常是严重卒中的前兆,发生TIA的患者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近半数最近发生的TIA和1/3首次发作的TIA都发生在卒中前两周内[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干预方法
2.1 偏头痛:
2.1.1 注意评估病人头痛发作的频率、诱因、发作前有无先兆表现,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有无伴随症状等;
2.1.2 教会并协助病人和家属采取缓解头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冷热敷、指压止痛等;
2.1.3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帮助病人积极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抑,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
2.1.4 告知病人和家属避免可能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如焦虑、精神紧张、饮酒、禁食、月经来潮、强光刺激、用力性动作等。
2.1.5 告知病人和家属发作的先兆表现、可采取的自我护理方法、常用药物等的相关知识,出现黑蒙、亮点等先兆症状时不要紧张,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安静,头痛严重者应立即就诊或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
2.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2.1 指导病人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抬高15°~ 20°为宜,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且转动幅度不宜太大,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频繁发作者避免重体力劳动,沐浴和外出应有家人陪伴,沐浴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不宜过高,以防发生意外伤害。
2.2.2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踩脚踏车等,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以上,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2.3 告知病人和家属疾病发生的基本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及时就诊的指征,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小板聚集,并定期复查,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机制和不良反应,不可自行调整、更换或停用药物。
2.2.4 告知病人和家属康复治疗的知识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落实康复计划,并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2.2.5 对频繁发作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伴随症状,观察病人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有无减轻或加重,有无头痛、头晕或其他脑功能受损的表现,警惕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54.
[2]Spector JT,Kahn SR.Migraine headache and ischemic stroke risk:an updated meta-analysis.Am J Med2010;123;612-24.
[3]Kurth T.Chabriat H.Migraine and stroke:a complex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implications.Lancet Neurol 2012;11:92-100.
[4]付晓霞.卒中前数小时或数天常出现预兆.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8,4:210.
作者简介:李昌娥,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论文作者:李昌娥,赵景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偏头痛论文; 卒中论文; 先兆论文; 脑卒中论文; 缺血性论文; 病人论文; 风险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