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新型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徐凤琴 陈冬冬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新型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徐凤琴 陈冬冬

徐凤琴 陈冬冬 黑龙江技师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重点专业,培养以数控加工为主体,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维修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复合型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机床操作能力、中等复杂零件的编程能力和常见机床故障检修能力,适合在大、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从事数控车和数控铣操作、编程与维护等方面工作,能够胜任普车、普铣、数控车和数控铣等岗位的工作。

一、概念界定

在“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轴心”的课程体系指导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基于工厂实际工作流程以调整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

就人才培养的构成要素上来说,包括人才培养者、人才培养措施和人才培养对象三个。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者在培养活动开始之前就设立职业技能三级(高级工)和职业技能等级四级(中级工)的目标,通过采取一体化教学,使培养对象的身心发生变,达到预定目标。

二、理论依据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特制定以数控加工为主体,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维修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运行情况

依托专业现有基础,校企合作共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建立与“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轴心”的课程体系;建成集教学、教研、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数控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岗位需求与变化,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挖掘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提取培养岗位能力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岗位工种,合理划分课程模块,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与模块课程匹配的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校内一体化教室模拟仿真、实训车间技能训练、企业来料任务实践、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现理实结合,学做合一,校企合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用工需求相对接的“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1、基本能力培养阶段

通过开设岗位认知实习和职业指导、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掌握数控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识图能力、检测能力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基本要求、树立职业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核心专业能力培养阶段

在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实训车间,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完成基础课题和校企合作“来料加工”真实产品课题训练,实现80%实训内容,完成本专业的普车、数车、普铣、数铣等核心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工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工件的基本加工技能,初步形成职业意识。

3、岗位能力形成阶段

通过校中厂和校外实习基地真实工作场所的顶岗实习,完成20%的实训内容,实现真实的企业生产加工,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并能按工厂要求适应企业的管理, 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达到数控机械加工行业对操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能够胜任基本的数控机械加工工作,具备准员工的要求,在校期间至少有一个工种达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要求,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在掌握基本的数控机械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发展和就业需求,选修相应的专业课程,拓展能力,提高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为培养拔尖人才和特种加工人才打下良好基础,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

5、建立动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机制。通过广泛的企业、毕业生走访调研,结合评价反馈意见,形成分析报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分析结论,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使方案的制定形成良性循环。

6、根据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对普车、普铣、数控车、数控铣和数控维修岗位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四位一体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轴心”课程体系。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适应性为原则,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形成的需求,以“实用、够用”为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个性化发展及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并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工种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制定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 将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贯穿在整个核心课程教学中,加大技能训练的比例,通过真实生产实践训练,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四、操作实效

1、操作性强,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高技能的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工,根据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三者循序渐,实现学习的系统性,知识的连贯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掌握工作流程,能工作,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人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实现会工作,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培养模式与岗位对接,增强了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每一个课程对应一个工作岗位,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都来源于企业,并且教学过程基于企业的工作流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来料加工”打好学生的基本技能, “校中厂”顶岗实习,更近一步提高学生技能,也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校毕业生到带薪顶岗实习过程中,比同等其它院校学生上手快。带薪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企业,适应企业,使企业更喜欢接受我校毕业生。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数控加工为主体,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维修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复合型技能人才,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轴心”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坚持“学用一致,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念,我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论文作者:徐凤琴 陈冬冬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新型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_徐凤琴 陈冬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