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感悟论文_朱洁

《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感悟论文_朱洁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绿色生态德育体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要贴近生活,而是意味着从理念、过程到环境全方位的变革。其核心从生命的原点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尤其重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现实的问题及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成就个体的幸福人生。本文指出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绿色的学习内容,必须为学生构建绿色的课堂学习模式,必须保证达到绿色的学习效果;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他们参与的时间、体验的空间、感悟的自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绿色生态;生态德育;生命体悟;幸福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教育才可能实现拓展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景。因此,从生命的原点提升德育品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研究中我们感触深刻,学生收获颇丰。 

一、把体验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与实践中体验和创新

体验是针对情感而言的,体验的不断积累会量变为情感的丰富与升华。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中,德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弥漫着情感的德育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丰富情感,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

体验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参与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德育情感体验。学生在听赏、表现、创造等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德育的同时,情感得以熏陶、学习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要根据课程、课堂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多体验,才能多感悟。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教师应把学生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学习中体验,体验后感悟,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尽量把感悟的自由还给学生

有参与才会有所体验,有体验才有所感悟,有感悟才有所发现与创新。亲身参与和体验是学生最忠实的向导和老师。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指出:“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学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体验、领悟,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三、人与人,在生活中学会和谐相处

古代先贤庄子说:“与人和着,谓之人乐。”“与人和”是人间最大的乐事。教师创设民主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和谐相处。

1.欣赏――让学生心态更加阳光。青春期初中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迅速发展会带来诸多人际矛盾,开展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处于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欣赏同伴尤为重要。就像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所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可通过班级整体活动创设人际之间的空间环境,如游戏“镜中的我”,利用活动本身提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的途径,欣赏成功,分享赞美。

2.互助――合作中体验每次成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谓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学的重要性。因此,班级可建立“一帮一”、“多帮一”、“多帮多”的活动。互帮互学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体学习目标和整体学习计划,互相督促与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教师也牵手学生,与学生结队帮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3.尊重――心灵沟通的友谊桥梁。人是在学习中学会长大;人是在体悟中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在彼此的尊重中,架起心灵的友谊桥梁。因而,教师作为营造绿色氛围的主体,应建立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讲求沟通心灵的技巧,对学生某些“过失”的行为给予宽容,从而保证素质教育获得实效。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尊重,少一些约束。

  四、人与社会,在细节中培养爱心与责任

绿色生态德育源于对生命的热爱,源于对生命的律动,其价值根植于对生命的思考,为孩子的幸福人生种下绿色的根基,养成做人的根本。

1.懂事――从“问候”开始。对学生而言,养成是其一生的财富。和谐人文的理念在学生身上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慢慢养成,点滴积累。“问候”就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天清晨,教师和两个“娃娃校长”微笑地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每一名进校的学生会主动地说:“老师,您辛苦了!”或“老师,早上好!”老师也回应“早上好!”对于校外人员,学生也会说:“阿姨好!”“叔叔好!”等问候语。

2.改变――从小目标开始。列宁说: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书香校园”营造“小而实”的目标,没有大道理,只在体验中学会改变。首先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拟定具体目标,比如计划每天阅读五页书,明天在日记上写道:“我读了 ,读了几页 ,完成了 ,没读 ,为什么?”其次是改变自己,每天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读书的习惯改变了孩子的行为,学生体会到自己改变的不仅是阅读页数的增加而是知识的积累。最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积极的心态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3.感恩――谱写爱的乐章。爱是人性中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或事物的爱”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可如今的学生在浮躁的心理驱动下,普遍缺乏爱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为别人付出一点点的爱。因此,《留守的天空不孤独》展现了学校把更多的爱洒向留守儿童,关爱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舞蹈《感恩的心》表达了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感谢,孩子给爸妈拥抱,和爸妈交换亲情卡,温情的画面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总之,用绿色理念把生态德育观引入到学校,构建绿色生态系统,就是要为学生种下生命的种子,奠定绿色的根基;采用绿色教育生态策略,就是让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体悟生命的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评论员[N].中国教育报,2016-01-20(1).

[2]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06):33-40.

[3]《庄子》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M].

[4]吴鸿清.《礼记.学记》国学经典书法系列[M].

[5]陈峰.成功教子奥秘(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127.

[6]任洪亮.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2).

论文作者:朱洁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  ;  ;  ;  ;  ;  ;  ;  

《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感悟论文_朱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