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寤》、《保训》“日不足”等语的读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程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清华简《程寤》曾有传本在《汉书·艺文志》所录《周书》中,但久已亡佚,今本《逸周书》里已经没有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文字残存在类书。①简本《程寤》是完全的,只是古奥费解,幸而其若干文句可与《逸周书》其他篇章参照,减少了释读的困难,同时反过来又能解决传本中久悬的问题。这里试举《程寤》篇末几句为例。
简文这几句,隶定不加标点,是这样的:
人彊不可
寤後=戒人用女母
日不
对照《逸周书·大开》:②
王拜〔曰〕:儆我後,人谋竞不可以藏,戒後,人其用汝谋,维宿不悉日不足。
又《小开》:
维周于民,人谋竞不可以,後戒後戒,宿不悉日不足。
彼此间相应的关系,是很清楚的。
首先,简文“人彊不可
”,就是《大开》的“人谋竞不可以藏”。过去《逸周书》的注释家,多以人字归于上句,由此可知其误。其实,《小开》的“维周于民”应参看《逸周书》另一篇《文儆》的“维周于民之适败”,也证明“人”字当连下读。
“”即“谋”字,可参照说文“谋”字古文“
”或“
”,均从“母”声。“彊”和“竞”则是音通互训,《诗·桑柔》毛传:“竞,强(彊)也。”“
”字从“爿”声,在此即读作“藏”。至于《小开》的“人谋竞不可以”句下,应脱一“藏”字。
《说文》云:“虑难曰谋。”潘振《周书解义》释《大开》这数句说“竞,力也。藏,不行也……言我後人即此谋而用力焉,不可以不行也”。③这已经把文句大意讲明白了。
《程寤》简文“後=戒”的“戒”字下应误脱一重文符号,原当作“後[,=]戒[,=]”,读为“後戒後戒”,与《小开》相同。在《逸周书》里,《文儆》也有“後戒後戒”,《寤儆》只作“後戒”,《大开》则为“戒後”,意思都是一样的。
简文“人用女母”,对照《大开》“人其用汝谋”,可知应读为“人用汝谋”。
再往下,“日不
”的“
”即“爱”字,义为爱惜,“日不
”即“日不足”。对照《大开》“维宿不悉日不足”,《小开》“宿不悉日不足”,其间关系明显。《寤儆》则于“後戒”下有“维宿”两字,乃是同《大开》一样文句的残留。
“日不足”一语,曾见于《诗·小雅》的《天保》,云:“降尔遐福,维日不足。”郑笺:“天又下予汝以广远之福,使天下薄蒙之,汲汲然如日且不足也。”因此,潘振注释《大开》,说:“日不足,嫌日短也”,是正确的。简文“爱日不足”,即惜日之短,恰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将《程寤》简文这几句释读如次:
人(谋)彊(竞)不可(以)
(藏),後[,=]戒[,〔=〕](後戒後戒),人用女(汝)母(谋),
(爱)日不
(足)。
二
《大开》、《小开》言“宿不悉日不足”,各家注释也是异说纷纭。清华简《保训》篇末云:
敬才(哉)毋淫,日不足惟宿不。
其“宿不”与《大开》等“宿不悉”相当,还有待研究解说。
丁宗洛《逸周书管笺》云:“宿,夜也。二语(指‘宿不悉日不足’)犹言日夜黾皇,常如不及也。或曰:《礼·祭统》‘宫宰宿夫人’,宿读为肃,戒也(按此郑注语)。宿不悉,言戒之不尽也。”④“宿”训为夜,是很晚的,因为“宿”本与“夙”通而“夙”训早,先秦文献未见训夜之例。⑤可取的,是丁氏的第二说,读“宿”为“肃”,训“悉”为“尽”。
“不悉”义即不尽,不妨对照《逸周书》另两篇,即《文儆》的“後戒後戒,谋念勿择”和《武穆》的“钦哉钦哉,余夙夜求之无射”。“勿择”与“无射”都是《诗》、《书》习见的“无”,故《武穆》的孔晁注便说:“射,厌也,终也。”“不悉”意思是不尽,也和“无
”意义近似。
《保训》简文的“不”,读为“不详”。《孟子·离娄下》注:“详,悉也。”《汉书·食货志》注:“详,谓悉尽也。”又《董仲舒传》注:“尽也。”所以“不详”即等于“不悉”。
《程寤》、《保训》及传世《逸周书》的这些话,使大家想到《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讲的“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于此便说:“学如不及,唯日不足”。⑥关于“日不足”等语的涵义,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了。
三
有学者在研究《保训》时,指出在一些战国至汉代的文献中,还有与“日不足惟宿不羕”相似的文句,⑦这可以举出下面几例:
其一是《墨子·公孟》:
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
其次是《说苑·政理》:
文王曰:善,宿善不祥。还可参看《银雀山汉墓竹简(一)》的《六韬》七三九简:
……曰:吾闻宿善者不□,且日不足。
但所缺一字从轮廓看不像“祥”或有关的字。
《说苑·政理》一条,“善”字下原有“对曰”二字,向宗鲁《说苑校证》据日本学者涩井孝德说,认为是衍文,是很对的。向氏还说:“《淮南·缪称篇》云:‘文王闻善如不及,宿善如不祥’,则此为文王语可知。《墨子·公孟篇》:‘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亦述文王语。”但以今本《淮南子·缪称》及《文子·上德》作“宿不善如不祥”为非,⑧删去“宿不善如不祥”前一个“不”字,则显得没有依据。
按《淮南子·缪称》:
文王闻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非为日不足也,其忧寻推之也。
而《文子·上德》说:
故见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苟向善,虽过无怨;苟不向善,虽忠来恶。⑨“见善”与“向善”呼应,“宿不善”与“不向善”呼应,怎么能把“宿不善”改成“宿善”呢?
不管是“宿善”还是“宿不善”,都比《保训》以及《程寤》等,在“宿”字下多了一个“善”字。实际上,《保训》等都不曾涉及“善”的概念,因而涵义也大不相同。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引马宗霍云:“《说文》:‘宿,止也。’《诗·周颂·有客篇》:‘有客宿宿’,毛传云:‘一宿曰宿。’《淮南》‘宿’字当兼毛、许两义。‘宿不善如不祥’者,即不欲使不善之事一宿止于其身也。”⑩这种训释移用于《保训》或者《大开》、《小开》,都是讲不通的。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记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如《说苑校证》所论,“宿善不祥”云云传为周文王语,而《保训》的“宿不秉”,还有《大开》、《小开》的“宿不悉”,都说出自文王,这或许不是耦合。猜测当时人曾见《保训》或类似的文献,误解“宿不”之义,强增“善”字,成了“宿善不
”,后来又改加“不”字,变为“宿不善如不祥”,这就距离原意太远了。古书中这类鲁鱼亥豕的例子不少,却也不足为异。
注释:
①参见李学勤:《清华简九篇综述》,《文物》2010年第5期。
②引用《逸周书》,见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标点做适当调整。
③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第216页。
④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第216页。
⑤朱右曾的《逸周书集训校释》也训“宿”为夜。参见氏著:《逸周书集校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⑥黄怀信等:《大戴礼记汇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450页。方向东:《大戴礼记汇校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18页。
⑦孟蓬生:《〈保训〉释文商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6月23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827。
⑧向宗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50页。
⑨彭裕商《文子校注》引明人叶山《叶八白易传》卷一一“宿不善如不祥”作“宿善不祥”,恐怕也是参考《墨子》等而误删。见氏著:《文子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130页注3。
⑩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054页。
标签:逸周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