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表论文,落到实处论文,重要思想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关于“三个代表”的提出,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为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集中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同时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工作中,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迎接建党80周年的最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本问题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1989年6月16日, 邓小平同志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可以说,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嘱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作为最关注的一大问题。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6300万党员、有近八十年历史的大党,是一个面临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党,是一个肩负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的党。面向新世纪,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所以党的自身建设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个根本性质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建总目标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为了使我们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实际上构筑了党领导和执政的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先进性,绝不是一般的政治要求,而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根本问题。党能保持先进性,才能具有继续领导人民前进和执掌国家政权的资格和能力,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新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先进性要体现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说明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先进性是整体性的政治要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个人的职业身份。先进性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体现,而且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体现到全部实践活动中。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党的先进性与不同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在不同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统一的先进性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不同的历史内涵,保证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走在时代的前列。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进步纲领,领导人民取得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的胜利,当之无愧地确立了自己的先锋队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再一次确立了自己先锋队的历史地位。
党的先进性是一个过程。党所身处的形势在变化,肩负的任务在变化,队伍自身也在变化,先进性不可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固体。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过程,党的先进性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也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将来必然先进。不努力,停滞了,先进性就会蜕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自身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自我进步的过程。当前,要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解决党所面临的“三个相当不少”的问题: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相当不少;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问题相当不少;党的建设中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相当不少。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问题在于做到“代表”
“代表”一词在词典中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意思,任何政党都有利益表达和整合的功能。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懂得“三个代表”的道理并不容易,而要把这个道理真正落实到工作上,体现在实践中,更为不易。“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代表”,看你“代表”什么和能否“代表”好。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既蕴涵进步发展的大势,也存在此起彼伏的浊流。生产力现状中,总是先进与落后同在;思想文化领域,总是文明与愚昧并存;社会各个阶层,总是有不同性质的利益差异和冲突。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揭示了我们这个没有任何私利的政治力量,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层次上,回答了人类社会的运动方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成为领导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文化的发展有自身内在的规律,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方向,就是从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问题,把文化工作作为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社会现象更是纷繁复杂,要体现党的先进代表性,一方面,要能敏锐地从天下大局中洞察历史发展的大势,准确地从社会现象中把握时代进步的走向。这特别需要科学理论的武装和指导,需要对现实作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需要对国际环境和国情有透彻的了解和正确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制定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里强调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强调的是“根本利益”,而不是暂时利益和局部利益。
做到“三个代表”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过程。一要在党建指导思想的把握上,做到“一个结合”。就是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总目标,做不到“三个代表”,就会落空。“三个代表”是抓住了党建目标的定位、着力点、落脚点和明确的方向。二要在党的建设中,立足于回答和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个课题是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两个水平”;另一个课题是如何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个能力”。要回答和解决这两个历史性课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三要在领导和执政的实践中,体现“两个自觉调整”。无论面临的矛盾如何错综复杂,归根结底,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自觉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清醒地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重复建设、“小而全”、地方保护主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要为生产力的进步发展自觉扫清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的障碍,积极提供上层建筑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在光怪陆离的思想文化现象中,准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实质和发展规律。脱离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脱离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盲目追逐卖点、迎合低级趣味、搞形式主义等,就会阻碍先进文化的发展。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在经济利益多样化的新条件下,既不能动摇“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又要妥善地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或不能继续使群众的利益得到发展,或损害先富起来的群体的利益等,都会影响全局的稳定。杀富济贫、红眼病、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回到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只能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说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体的,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要做切切实实的工作。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着眼点在创新
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执政的过程,就是党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实现党自身的发展。我们熟知“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比较多的是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理解这个道理。其实,党也要发展,党的发展也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不只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谈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从“四个紧密结合”出发: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建设从“四个紧密结合”出发,就意味着不仅面临重大的需要探索的理论问题,更面临着紧迫的实践探索的课题,需要解放思想,但不能空对空地谈理论,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理论来套复杂的新现实;需要大胆探索,但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而要把理论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理论思考和理论指导。
目前,党的建设问题之所以摆到十分突出的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全面性的、根本性的挑战。这是个两重性的挑战:一方面是对党建本身提出的全面挑战,涉及党的组织方式、活动内容和方式、领导方式、社会基础等;另一方面是对党的领导能力的挑战,看党适应和驾驭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两方面密切相关。党面临的新形势,肩负的新任务,队伍本身的新变化,都要求在党的建设的问题上探索创新。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又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新问题,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党的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不如此,则不足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经受新考验,迎接新挑战。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落脚点在基层
“三个代表”不只是对领导干部、各级党委的要求,也是对全党每个基层支部和每个党员的要求;不只是深入学习的问题,更需要知行合一,“起而行”。
首先是每一个党员。对全党同志,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三个‘代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对“三个代表”的要求学习、领会得如何,贯彻执行得怎样,最终要看是不是真正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融入自己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实践,贯彻于自己在党内外活动的各个方面。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共产党员要有学习了解一切先进的东西的热情和能力;要有保护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维护人民利益的自觉性;面对新情况,要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风险挑战,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否则就没有资格成为先进分子。
第二是所有的基层党组织。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在上海时又讲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两条标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每个党员是基层组织的细胞。细胞健康,党的肌体才会健康。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分属于某个基层党支部。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起到表率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要求每个党员“从我做起”,每个党支部在平时发挥积极作用,在关键时刻有战斗力。党的强大,党在新时期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资格,从根本上说,不是一种量的体现,而是一种质的体现。所以党的建设本质上是党的素质建设。党的素质建设的基本取向,就是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从上到下,落到实处。
第三是怎么做?就是要对照检查。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我们党的命运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个党员个人的命运就是同党的建设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一个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和解决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更有一个过程。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本在“先进”,关键在“代表”,着眼在“创新”,落脚在“基层”。由此,来提高党员个体的素质,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就能确保我们党在新的世纪,永葆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