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在高校教职工中检出现状的分析论文_杜丽君

杜丽君

(内蒙古大学医院 010020)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提高防治重视程度,积极进行健康干预。方法: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内蒙古某高校教职工,合计1699人,其中:男性829人,女性870人,采用KHB卓越35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用无抗凝剂真空管采集肘正中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30min后,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尿酸氧化酶法,使用尿酸检测试剂检测血尿酸水平。对体检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四格表法和两列多格表法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P=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14.13%,女教工的检出率为3.22%,男教工检出率为25.57%。男教工的检出率高于女教工(x2=173.038,P<0.01﹚,男教工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x2=-4.2049,P>0.05)。女教工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x2=7.3295, 0.01<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高校教职工中患病率较高,男教工检出率高于女教工,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我国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高校;教职工;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051-03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是引发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解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积极进行健康干预,及早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保障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对2013年内蒙古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中高尿酸血症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参加健康体检的内蒙古某高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共计1699人,其中:男性829人,女性870人,男性平均年龄为48.3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3.3岁。

1.2方法

采用KHB卓越35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用无抗凝剂真空管,采集肘正中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30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方法采用尿酸氧化酶法,使用尿酸检测试剂检测血尿酸。

1.3 判定标准

血尿酸正常值范围,男性血尿酸水平为150-350umol/L, 女性为100-300umol/L, 男性尿酸≥420umol/L,女性尿酸≥360umol/L者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四格表法和两列多格表法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P=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下表

2013年内蒙古某高校教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结果

2.1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14.13%,与杨应兄等报道的兰州某高校的14.27%基本相同[1],与谭琳琳等报道的重庆市的13.0%相近[2]。与陈涛等报道的9省市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 12.08 %相近[3]。

2.2 高尿酸血症男教工的检出率为25.57%,女教工的检出率为3.22%,男教工的检出率高于女教工(x2=173.038,P<0.01﹚差异非常显著。男教工检出率显著高于陈涛等报道的男性为14.59% 的患病率,而女教工检出率明显低于陈涛等报道的女性为10.21% 的患病率[3]。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性别差异明显。

2.3男教工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x2=-4.2049,P>0.05)。与杨应兄等报道的兰州某高校男性检出率逐年升高的趋势相反[1]。

2.4 女教工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明显[4](x2=7.3295,0.01<P<0.05)。随年龄的增大,雌激素分泌水平逐年降低,特别是绝经期以后更加明显。雌激素有促进尿酸从尿中排泄的功能,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肾脏对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上升[5]。

2.5 男性各年龄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相应各年龄组的检出率(x2值分别为157.39, 62.28和13.02,P均<0.01)差异非常显著。

3.讨论

3.1 尿酸(UA)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由次黄嘌呤、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作用下生成。而嘌呤是核酸氧化分解的代谢产物。人体内尿酸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之分,外源性尿酸来源于食物,占体内尿酸来源的20%;内源性尿酸源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占体内尿酸来源的80%。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尿酸70-80%经肾脏排泄,20-30%经肠道和汗液排泄。

3.2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法: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规范化治疗、持续性治疗。

3.2.1目前常用的西药如: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毒副作用明显,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研究证实几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新药[6]:如:拉布立酶、黄嘌呤氧化酶/脱氢酶选择性抑制剂药、钙通道阻滞药等,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高,且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小,降尿酸作用强,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3.2.2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盐结晶体溶解后自尿液中排出,口服药用炭可吸附肠道的尿酸、肌酸,促进尿酸从肠道排泄,该药是惟一不增加肾脏排泄尿酸负荷的药物,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雌激素具有促进肾脏排出尿酸的作用,患高尿酸血症的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

3.2.3中医治疗: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种中药方的研发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中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毒副作用低,便于在临床上长期使用。中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除湿化痰法、健脾化浊法、补肾平肝法。均能达到健脾益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之功效。如熟地黄、泽泻、山药、山茱萸、土茯苓、萆薢等不仅能够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对于同时患有三高症的患者亦有协同治疗作用[7]。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则采用内服外敷的内外兼治法使诸药达到相互补益,既可改善调节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又可缓解局部疼痛症状达到迅速消肿止痛,且疗效稳定[8]。

3.3 高尿酸血症的健康干预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无论是药物还是运动治疗,都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将药物治疗与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嘌呤的摄入、改变生活方式相结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中医药饮药膳指导,才能预防和减少高尿酸血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发现,多数人对高尿酸血症缺乏了解,在不同的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文化程度群体之中健康教育依从性并不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遵医行为缺陷,尤其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早期其危害性常被忽视,直到出现痛风症状才引起重视。大部分患者由于未早期诊治或治疗不规范,或依从性欠佳,未长期坚持正规服用降血尿酸药物,相当数量的患者用药后长期不随诊,而造成严重后果,这对高血尿酸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非常不利。

我国高校教师担负着育人和研究的重任,高校教师的健康不良状态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高校中,首先应该大力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强化高校教师的健康意识,培养教师自我保健的自觉性。高校教师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坚持体育锻炼,要做到劳逸结合,戒烟限酒,合理健康饮食,确保营养均衡,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其次,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校医院应结合教师年度体质健康检查,进行电子档案跟踪,并对存在健康问题的教职工督促其进行复查及电话随访,有针对性的普及健康知识,解决健康问题,扎实推进高校教师的健康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切实保障高校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应兄.兰州市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98~99.

[2] 谭琳琳,任君,等.重庆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1101~1103.

[3]陈涛 李卫 王杨,等.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2,6(13):3526-3529.

[4] 薛森海,赵长海,等.女性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及其伴发疾病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2):204~205.

[5] 徐原兰,卢玉彬,等.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3):206~207.

[6] 臧路平,刘志刚,吴新荣.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1):69-73.

[7] 梅莎莎, 宋恩峰, 项 琼.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 30 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46(11):18-19.

[8] 赵亮,艾万里.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78例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4,32(5):27-28.

论文作者:杜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高尿酸血症在高校教职工中检出现状的分析论文_杜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