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焕霞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目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心电图变化:28例出现梗死型Q波,8例无明显ST段抬高,6例无梗死波形,ST-T出现变化;下壁为最多见的梗死部位,其余分别为前壁、前间壁以及广泛前壁;共出现22例误诊,总误诊率为52.4%。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为及早诊断,可采取实验室、心电图联合检查法进行诊断;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75-0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后遗症多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1]。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本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并探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9.8±5.4)岁,患者主要伴有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呕吐、休克、晕厥、脑供血不足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合并症:32例高血压,20例冠心病,12例肺心病,10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
1.2 心电图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32例T波倒置,ST段下移;10例患者ST段抬高。
1.3 方法
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相结合,对患者采取抗凝、吸氧、营养心肌、扩张冠张动脉、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疗法治疗。如有必要,对患者应用尿激酶等溶栓疗法;如患者合并高血压,则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如患者并发传导阻滞,则可应用阿托品药物;如患者合并心衰,则可为其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补充液态多巴胺等药物。
1.4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综合护理法进行护理,主要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给药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指导护理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4.1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肢体行为、言语、神志等进行密切观察,并加强观察脉搏、心律、心率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室颤、室性早搏、室速以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危险因素;另外,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尤其是要注意观察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有效防止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心理护理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营造良好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区域内保证灯光柔和、安静,进行检查时,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检查频率高给患者机体带来刺激;另外,在病房内完善监护仪、报警器等设备,给患者提供足够心理保障;(2)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和其加强沟通、交流,应用专业语言鼓励患者;也可鼓励患者家属、好友共同参与到心理护理中,使其运用积极、健康心态接受治疗。
1.4.3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用药时,要根据患者疾病种类针对性的指导其用药。如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则指导患者服用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物;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则指导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用药过程中,严格根据医嘱用药,避免用药失误导致发生医疗事故;另外,用药治疗过程中,患者卧床休息或者控制饮水,会导致出现便秘,如患者用力排便,会加大心肌耗氧量,导致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因此,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正确排便法,并指导患者饮食高维生素、低脂肪以及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1.4.4健康知识指导 对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并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加强锻炼,促进恢复。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梗死部位、心肌酶谱以及误诊率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
心电图变化情况:28例出现梗死型Q波,其S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T波倒置,规律性动态演变,占66.7%;8例无明显ST段抬高,迟缓出现梗死波形,占19.0%;6例无梗死波形,ST-T出现变化,占14.3%。
2.2 患者的梗死部位
患者梗死部位:前壁9例,占21.4%,前间壁9例,占21.4%,广泛前壁8例,占19.1%,下壁16例,占38.1%,下壁为最多见的梗死部位,其余分别为前壁、前间壁以及广泛前壁。
2.3 患者的心肌酶谱
本组研究42例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以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均满足心肌梗死心肌酶谱演变过程、规律。
2.4 患者的误诊情况
4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共出现22例误诊,其中,1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哮喘,2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7例心绞痛,2例急性胃肠炎,2例胰腺炎,1例胆囊炎,2例胰腺炎,总误诊率为52.4%。误诊最高的分别为心绞痛,误诊率为16.7%。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主要受到冠状动脉内出现粥样斑块破裂,给心血管产生阻塞等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出现缺氧、缺血以及坏死等症状[3]。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应用心电图辅助检查,但常常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发生误诊,给最佳治疗时机产生影响[4]。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以不明显胸痛或者无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患者则主要伴有心力衰竭、腹痛、头晕、胸闷以及呕吐等其他系统症状,进而易导致发生误诊。本组研究中,4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22例,误诊率达到52.4%,主要受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因素导致。
结果显示,经心电图检查,约有34%的患者不出现梗死波形或者迟缓出现梗死波形,因此,医护人员要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等动态变化监测,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18导联心电图,进而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后,在对其采取营养心肌、硝酸酯类、抗凝、抗栓、抗休克以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应用联合用药法积极治疗合并症[5]。
此外,还要加强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除了实施常规护理,还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为提高诊断正确率,要加强心电图、心肌酶的动态监测,及早诊断和治疗,进而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余海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03):182-183.
[2]尹心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易疏忽环节及措施[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10(01):100-101.
[3]李爽,韩慧茹,刘国艳.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15):227-228.
[4]孙小慧.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3):200-201.
[5]谢俊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05):119-120.
论文作者:薛焕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电图论文; 典型论文; 心肌论文; 波形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