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优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观察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经常性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习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师语言和评价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多,但课时少,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改进教学设计,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

      笔者以《英语》(新标准)(供一年级起始用)学生用书第五册Module 1 Unit 1 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以下简称MIU1)和《英语》(新标准)(供一年级起始用)学生用书第十一册Module 4 Unit 2 It'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以下简称M4U2)的教学为例,针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展开了探究,并找到了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优化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授MIU1时,在所教的三个班级尝试了不同的导入法,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导入法的优劣,找到最佳的导入方法。在第一个班级,笔者尝试谜语导入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使用“Do you want.?”和“Do you use.…?”来询问对方是否想吃某种食物和使用某种餐具,同时了解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chopsticks,knife,fork三个表示餐具的词是本课的生词,了解这三个生词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笔者通过请学生猜谜语“两根棍子长或短,什么好吃它先尝”的方法,自然地导入并讲解生词,练习“Do you use chopsticks/a knife and fork? Yes,we do./No,we don’t.We use.…”等句式,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在第二个班级,笔者尝试检查预习导入法。学生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之集声音和画面于一体的光盘的帮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笔者经常在新课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请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再从学生在预习中遇到困难的地方着手,自然地导入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时,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当学生正确地说出某个生词或句式时,教师可引导大家大声地跟读,让发言的学生充分体会到当“小老师”的成就感。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生词和新句式。当学生遇到发音困难、理解错误等问题时,教师一方面应该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坚持预习。

      在第三个班级,笔者尝试了表格导入法。表格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将文本的主要内容立体化、直观化(黄碧华,2012)。笔者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表格(见表1),以此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在利用表格导入听音活动之前,教师要进行初步的单词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表格里的主要词汇,以保证听音活动的顺利进行。笔者首先提出“How do people eat?”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使用chopsticks,knife,fork,spoon等生词回答,接着用“I often use chopsticks to eat.It's easy for Chinese people.But is it easy for English people?”引导学生思考。

      

      课后,笔者反思教学目标,反观课堂教学效果,认为这个表格不够完善,未能清楚地展现课文脉络,不利于学生练习本节课的功能句,故将表格做了改进(见表2)。从目标语句功能、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虑,表2的实效性高于表1。表2包含课文的主要人物(Daming和Amy)和大部分的生词(chopsticks,knife,fork),不但能引导学生练习生词,巩固“Do you use...? Yes,we do./No,we don’t.We use.…”等新句式,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语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导入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谜语导入法适合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学生,因为这种方法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查预习导入法适合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表格法由于条理性较强,易于接受,适合所有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类型、实际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境及时调整和优化导入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在导入方法的选择上,教师既要防止导入方法的僵化,又要处理好求新和求实的关系,积极尝试歌曲、谜语、插图、问题、图表、复习、交谈等多种导入方法,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最佳方法,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

      课堂预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预设做得越全面,课堂教学就会越顺利。课堂生成则是由教学内容催生的、伴随教学进程出现的各种现象,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无论是具体的知识性生成,还是抽象的非知识性生成,都是对教师资源意识和教学智慧的挑战。课堂生成对教师的课堂预设有很好的反拨作用。仔细观察课堂生成并记录下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优化教学设计,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

      以M1U1的教学为例,在教学预设时,面对文本中chopsticks,knife,fork等生词,笔者并没有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的spoon。当学生在课堂上用spoon回应教师的问题“How do people eat?”时,笔者马上意识到自己备课的不足和学生课堂生成的价值。在教授这个生词后,笔者立刻把它加到听音画钩的表格中,并在调查学生使用餐具的习惯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编的对话中就可以运用spoon来表达自己使用餐具的习惯,加强操练。此外,讲到knife和fork时,学生马上联想到牛排,于是笔者立刻把steak写到黑板上并进行教学,以此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学生的课堂生成启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机智带来了学生的意外收获。有些教师担心接纳这样的课堂生成会造成额外的负担,但事实证明,在真实语境下出现的生词,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得也很快。这样的接纳会给学生带来观点被重视、被认可的成功体验和知识增长的喜悦。

      在开展关于学生使用餐具习惯的小调查时,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虽然大部分学生习惯用筷子吃饭,但也有一些学生不习惯用筷子,而是用勺子。笔者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表述,提升其语用能力。在此后进行的关于学生喜欢Chinese food还是English fast food的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喜欢Chinese food,但也有不少学生喜欢English fast food,当问及原因时,他们给出了“It's very nice./It's delicious.”等答案。面对学生的真实想法,笔者并未批评或责怪学生,而是这样劝导:洋快餐可以尝试,但不要经常吃。学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教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接纳和引导的态度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教学效果很好。

      课堂生成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内教授,课堂生成的内容也会不尽相同。但是,不同的课堂生成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却有着相同的启示: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不但要敢于承认自己备课的不足,欣然接受学生的生成,还要及时把生成纳入原有的教学设计,使两者有机结合,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预设能力和教学智慧。

      (三)优化语言训练方法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教材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长长的文本、大量的生词和新句式难倒了不少教师:有的教师授课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到位;有的教师不重视教材的重要作用,撇开图文并茂的现成文本,创设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训练方法,提升语言训练的效果成为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能只会教教材,还要学会用教材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依托原有的教材,另一方面又要有对课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即通过挖掘课文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适当改变时间、地点、对话主体和语言情境等要素的方法对课文进行恰当的增减、整合和拓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

      以M1U1中的课文为例,这个课文包含五幅配有对话的图片,结合本课“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 No,we don't.We use a knife and fork.”等功能句,笔者选取第一、第三和第四幅图,将对话内容进行灵活的组合、拓展和重点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师生交流

      第一幅图的内容是Daming和Amy之间的对话,Amy说:“I'm hungry.” Daming问她:“Do you want noodles?” Amy答道:“Yes,please.”虽然“Do you use.?”是本文的功能句,但谈论想吃什么食物和用什么餐具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Do you want.…?”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笔者通过课文学习、角色扮演和师生交流三个由浅入深的步骤,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语言知识,内化课文内容,提升其语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笔者首先自己扮演肚子饿了的Amy,配合夸张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真实的课堂情境,用“It's 11:20 now.Are you hungry? Do you want noodles?”等语句和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教师的关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则能够活学活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的用“Yes,please.”表示接受,有的用“I'm not hungry.”回绝,有的说“No,I don't like noodles.”,或者连连摆手嘴里“No,no,no…”地说个不停。

      学生可以用本文所学的“Yes,please.”接受别人的邀请,但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主动邀请但自己不想接受时,该如何礼貌地拒绝呢?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但以何种方式教授这个本课并没有涉及的内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学生的多种回答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显现了他们在这方面语言知识的欠缺,因此教师教授这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未尝不可,但没有真实语境的灌输,教学效果会非常有限。笔者在课前有这方面的思考,因此迅速捕捉这个真实的语言情境,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顺势教授“No,thank you.”这种表达方法,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如何礼貌地拒绝他人,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Yes,please.和No,thank you.”的用法,提升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不断替换句中的食物品种,例如,询问“Do you want cakes/chocolate/sweets?”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请学生作答。随着师生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交流是双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Do you want.?”句式询问教师想吃什么食物,而教师则不断回答“No,thank you.”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的猜测,学生的询问慢慢从食物过渡到饮品,cola,juice,water等词纷纷出现在学生的语言输出中,猜测在一位学生的“Do you want water?”中结束。课堂深层而有效的互动在师生间的互相关心中实现,新课程倡导的“用中学,学中用”的理念在师生真实的交流中得到了真正落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在交流中得到了巩固,语用能力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师生间的感情也在交流中得到了加强。学生不但充分感受到语言学习的意义,还深刻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2.课堂提问

      第三幅图是Daming和Amy之间关于筷子的对话,Daming问:“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 Amy回答:“No,we don't.They are hard for English people.”这是本课最重要的功能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角色扮演外,笔者还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轮提问的环节,使回答者变成提问者来继续提问,这就使交际对话内容更具互动性、思维性和真实性。提问内容如下:

      Daming: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

      Amy:No,we don't.They are hard for English people.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China?

      Daming:Yes,we do.They are easy for Chinese people.

      有了角色的调换,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这样能够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语用能力。同桌之间、男女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有力地保证了学生语言实践的广度。

      3.小型调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对话能力较强,描述能力较弱,即学生比较擅长有别人支持和帮助的对话,而不太擅长自己独立完成描述。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描述能力,完成课文学习后,笔者首先进行“I use chopsticks.It's easy for me.I don't use a knife and fork.It's difficult for me.What about you?”等描述,并询问学生的情况。教师对自己使用餐具习惯的描述很快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缩小了文本和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差异。听了教师的描述,学生纷纷举起手,都想试着描述。每个人使用餐具的习惯不尽相同,这使得学生间的调查具有必要性,扎实的语言训练和教师到位的示范使调查具有可操作性。调查因为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满足学生交流互动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参与语言实践和进行个性化表达的机会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调查因为能够显示学生的真实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度而备受教师的青睐。小小的调查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和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四)优化教师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重要的语言输入,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克拉申提出的“i+1”理论认为,只有当学生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i”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水平,“1”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Krashen,1985)。由此可见,为使学生能有效地习得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输入要稍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王哲,2011)。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积累有限,因此学生之间的语言知识差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决定着学生语言输入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习得效果。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避免“i+2”或“i+0”的语言输入,为学生提供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i+1”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保证语言输入的质和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笔者教授的教材在每个模块第一单元的课文后,都配有训练本单元功能句的Practise活动,活动形式以对话为主,也有一些描述性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如果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作为热身,如用听音标号、听音判断、听音指图等活动为学生说的活动做铺垫,学生很难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关注了语言输入的难度控制。在学生语言积累较少的一、二年级,笔者主要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个话轮的对话进行语言的输入,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教师语言输入的难度也随着增加,具体体现为对话话轮的增加、语篇篇幅的加长和新旧知识的融合。从三年级开始,笔者尝试用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小语篇对学生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发展学生的听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例如,完成MIU1的Practise活动时,在进行活动要求的问答练习之前,笔者创设服务员为客人点餐的情境,设计了听音连线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听一个小语篇,将图中的人和他/她点的食物、选用的餐具连起来。这个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进一步巩固新学的功能句“Do you want.?Do you use.?”和单词chopsticks,knife,fork的用法。教师在做必要的听力导入之后,进行如下语言输入:

      Hello,boy! What do you want? Do you want rice? Oh,you don't want rice.You want noodles,and you use a knife and fork.So noodles and a knife and fork for you,thank you.

      Hello,girl! What do you want? Do you want noodles? Oh,you want some rice.Do you use a knife and fork? No,you like chopsticks.So rice and chopsticks for you,thank you.

      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以前学习的各种句式有机地融合,形成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小语篇,把语言呈现在极具生活气息的餐厅点餐的新语境下,用服务员自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这样的小语篇比教材要求的一个话轮的问答“Do you want rice? No,I don't.”在难度上有所提高,新形式的语言组合和新语境带来的挑战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输入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好奇,学生听得认真、专注,学习效果很好。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提升语用能力,在听音连线之后,笔者引导男女生轮流扮演服务员的角色,用所学语言主动询问客人想吃什么、要用什么餐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旧的语言、新的语境、新的练习形式相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教师“i+1”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中感知语言的丰富性,在角色扮演中真正理解语言的功能并享受学习语言的过程。

      (五)优化教学环节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多则意味着每个环节分配到的时间少。过多的教学环节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过程比较仓促,而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形成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做保证的。优化教学环节,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是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环节过少会造成学生无法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有些教师在开始学习新课时,或省略热身环节,在学生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时就匆忙学习新内容,或省略复习环节,在学生没有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情况下就直奔主题。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热身来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通过复习来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环节,突出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证教学实效。

      以M4U2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简洁的教学环节带来课堂教学的高效。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人们在家里摆放圣诞树、互赠礼物和互送贺卡等圣诞习俗的复习,以及对圣诞节的具体时间、节日氛围和节日的重要性等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提升对圣诞节的全面认识。

      在热身复习环节,教师首先以学生在二年级学习的歌曲“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作为导入活动,营造圣诞的节日气氛,唤醒学生对圣诞节的记忆。接着,教师通过“What do people do at Christmas?”这一问题来唤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相关旧知识的回忆,如Christmas tree,present,dinner,song等。然后教师通过提问“When is Christmas?”顺利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圣诞节的具体时间这一新内容上来。很多学生会用中文表达圣诞节的具体时间,但不知道12月25日的英文表达方法,于是笔者让学生仔细听课文录音。第一遍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并按句子的顺序给四幅图标号;第二遍让学生带着课文后的五个问题(When is Christmas? What do people put in their homes?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treets? What do people give? What do people send?)听录音,然后大声说出答案。由于课文不长,加之有相关背景知识的铺垫,通过听两遍,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问题的答案,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个别问题的答案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将教学活动从听力练习巧妙地过渡到阅读训练:笔者引导学生先给五个问题按顺序编号,然后边读课文边钩出问题的答案,以此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方法。听力训练后的文本阅读,为在听力环节没能抓住问题答案的学生提供再次尝试的机会,也为已经抓住问题答案的学生提供核实答案的机会。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学活动,因关注点的不同而呈现出更多元的意义和更丰富的价值。

      通过以上听和读的活动,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准确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语用能力,笔者在引导学生听读文本后进行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系列语言巩固和拓展活动:首先利用课文后的五个问题进行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快速反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在这一阶段,学生输出了单个句子。接着要求学生利用问题的答案,围绕Christmas说一段连续的话。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建构了新知识,意识到把五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就是围绕Christmas的一段话。最后引导学生挑战更高的难度,进行小组间的Christmas主题演讲比赛。由于有前面听读和巩固环节活动的铺垫,活动完成得比较理想。随着教师帮助的减少,学生的语言输出实现了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每一位英语教师都需要不断加强教学优化意识,讲究课堂教学优化方法,从优化导入方法、优化课堂预设、优化语言训练方法、优化教师教学语言和优化教学环节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编辑手记: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经历了从“有效”到“高效”的探索,其实就是一个践行最优化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如何优化,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一些经验。黄碧华老师在这篇文章中,结合生动的案例,从多个层面探讨了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对之前教师研究成果很好的汇总和提炼,相信会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标签:;  ;  ;  

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