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庄光霞

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庄光霞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镇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 探究并比较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4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并由专业医生对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病灶扫显示描情况、肝动脉显示情况以及肿块定性诊断情况。结果 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后在病灶以及肝动脉显示方面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肿块定性诊断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加大了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但同时也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辐射伤害,临床上选择需谨慎。

关键词:CT动态增强扫描;肝脏占位病变;辐射

在肝胆外科中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1]。术前需要确定患者的病变位置、周围组织和病变的联系、病变的性质等等。以上条件准备充足后才能对手术进行评估,有利于医生提前对患者进行技术准备[2]。现为探究并比较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现将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4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进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为26至68岁,平均年龄为(46.38±2.61)岁。患者中11例良性,其中5例炎性淤胆,6例血管瘤;33例恶性,其中25例肝细胞癌,8例胆管细胞癌。

经血液以及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功能、神经系统均健康良好。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动态扫描,采用电流调控技术,把电压设置为120千伏,患者平躺后,用仪器对患者进行腹部平扫,再对患者进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浓度为300mgI/mL,碘海醇的注射速率为每秒4毫升,分别进行30秒动脉扫描,70秒门静脉期扫描、180秒延迟期增强扫描[3]。图像结果出来后交给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医生每次阅片均需进行评价。病灶分为4级:边界较为清晰视为I级,60%以上的分辨范围视为II级,低于40%分辨范围视为III级,边界无清晰部分视为IV级。肝动脉分为3级:周围组织密度显著低于肝动脉血管密度且血管分辨清晰视为I级,周围组织密度略低于肝动脉血管密度且血管大概可以分辨视为II级,周围组织密度与肝动脉血管密度相似且血管难以分辨视为III级。肿块诊断:确定为恶性肿块视为I级,可能为恶性肿块视为II级,无法确定视为III级,可能为良性肿块视为IV级,确定为良性肿块视为V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1)比较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中病灶以及肝动脉的显示差异。(2)比较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中肿块定性诊断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结果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 SPSS16.0进行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中病灶以及肝动脉的显示差异 由相关数据可得,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中病灶以及肝动脉的显示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脏占位病变在临床上多选择手术治疗方法,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关患者病情的病变信息,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辐射[4]。

有相关研究显示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小肝癌以及低血供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肝脏实质病变患者进行CT扫描时,能够快速出现肝实质的强化峰值,大约在注射对比剂后1分钟左右。二期扫描已经达到了对病灶检查的目的,所以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检查结果差异不大。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检查后血管的显示结果,如肝动脉[5]。肝动脉的主要功能是向肝管系统提供血源并向肝脏部位进行供血。部分患者术前没有对肝动脉做好正确检查,导致术后胆管坏死。所以术前准确检查并术中正确处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对肝动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期CT动态扫描对血管显示已达良好的效果,不需要进行三期CT扫描[6]。本次结果还显示二期和三期的CT动态增强图像中肿块定性诊断差异较大,可能因为样本病例数量较少,也可能与小肝癌数量偏高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加大了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但同时也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辐射伤害,临床上选择需谨慎。

参考文献:

[1]简继华.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J].安徽医学,2014,(3):340-342.

[2]冯仕庭,陈境弟,孟悛非等.肺癌、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附44例分析报告)[J].癌症,2006,25(3):348-351.

[3]何超,林万里,任巧文等.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3):67-69,99.

[4]乔鹏岗,盛复庚,陆虹等.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2):117-120.

[5]孙灿辉,冯仕庭,宋敏等.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肠外浸润判别函数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7):716-720.

[6]梁汉欢,张洪,彭可雨等.CT动态增强扫描对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5):357-360.

论文作者:庄光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庄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