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边防部队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把握边防部队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把握边疆部队特点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部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11-5381/D(2009)-08-62-03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军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最能唤起广大官兵爱国报国热情。驻守边疆地区官兵长年累月地忍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艰难困苦,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更需要爱国主义这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新世纪新阶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对边疆部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关系国家安危的戍边守防事业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近期,我们就边疆部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来看,边疆部队能够紧密结合使命任务,始终抓住爱国主义教育不放松,广大官兵热爱祖国、献身边疆观念牢固。同时也感到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边疆部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边疆部队实际,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驻守祖国边陲、社会环境复杂的特点,把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作为重要内容

边疆部队大部驻守在边远、偏僻的戈壁荒漠、雪山高原,人迹罕至,同时边疆地区绝大部分为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边疆部队官兵大部分来自内地各省份,汉族居多,“80后”、“90后”逐渐成为兵员的主体。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练,同时由于一直生活在以汉文化为主的环境中,一下子置身于大多有着民族风俗习惯的祖国边陲,内心对边疆地区认可与接受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官兵对边疆地区的认同是建立在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上的,因此边疆部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国家观与民族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国家观是军人对国家这一主体的根本认识,是形成军人爱国主义意识的认识论基础。没有国,何有家?广阔的边疆地区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爱国不分地域,尽管目前我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与内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决不能以此轻视其地位,应当看到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没有稳定的边疆就没有祖国的发展,边疆地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国家的战略要地。由于官兵和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相互之间交流沟通难度较大,对官兵增进相互了解带来一定的影响,使部分官兵对少数民族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深官兵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人文风情的了解,在教育中引导官兵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科学含义,树立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广义的民族概念,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要使宪法所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下根来,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国家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针对肩负特殊使命、任务异常艰巨的特点,大力激发官兵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

在使命感激发上,主要讲清:边防是国家的“门户”,边界边务自古有之。早在西汉时期,就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东汉又派班超等人治理西域。鸦片战争以后,俄、英、日等帝国主义将魔爪伸向中国,祖国的版图任人宰割,漫长的边界线饱含着那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那时,尽管边疆各族人民对外来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但仍避免不了国土沦丧、备受屈辱的命运,边界防务日益衰败。新中国成立后,边疆才真正结束了有边无防的历史。历史昭示我们:边防巩固则国泰民安,有边无防则外患迭起。作为新一代的戍边官兵,要清醒认识到每一块界碑都是祖国强大的象征,祖国的强大离不开边防的强大。要坚决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爱军习武,苦练精兵,高标准履行好祖国赋予的使命。

在责任感激发上,一方面要大力进行民族英雄史教育,增强献身边疆的历史责任感。在我国近百年的斗争史上,有无数民族英雄,在边疆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英雄业绩。张骞不畏艰辛,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班超父子不畏强暴,镇守边关;左宗棠“扶柩”出征,气吞山河。在现代,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先烈为边疆的解放和发展而献身的悲壮事迹更是妇孺皆知。另一方面要讲清当前边疆地区面临的严峻形势,尽管我国与周边国家边界基本勘定完毕,但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铭记肩负的神圣责任,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光荣感激发上,边疆部队大都是红军传人,队伍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炼,积淀了深厚的爱国主义基因。50多年来,涌现出罗光燮、王忠殿、司马义·买买提和“喀喇昆仑钢铁哨卡”、“卫国英雄连”、“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天山猛虎胡筱龙”等灿若星河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战斗集体,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要把这些英雄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教育戍边官兵充分认识到,能够成长在这支英雄部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应当感到无比的荣光与自豪。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针对生存环境特殊、实际困难突出的特点,落实人本关怀

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边疆艰苦的外在条件是客观现实,但部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一个充满人本关怀的内部环境。比如在硬件建设上,进一步加大营房、营院建设的力度,力争构建绿色军营;依托现代技术改进官兵执勤装备与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建好阅览室、学习室、活动室、网络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在软件建设上,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问计于兵”;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杜绝徇私舞弊;要引导官兵立足岗位成才,积极拓展实践平台,激励官兵在日常工作中大显身手、大展才能,让官兵感受到边疆部队是干事业的热土、成长的净土、成才的沃土。

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优待制度。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一直致力于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待遇和文化生活条件,解决官兵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目前,国家和军队对驻边疆艰苦地区的官兵发放了艰苦补助,对在边疆地区连续工作多年的同志在家属随军落户、子女就学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具体的政策制度。比如,优先提拔使用边远艰苦地区干部,完善与内地干部交流任职制度等。同时,我们一定要重视物质利益原则运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讲物质利益,更讲爱国奉献,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进一步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由于边疆地区生存环境艰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民族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官兵面临诸多实际困难,诸如信息闭塞、生活单调、两地分居、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比如解决信息闭塞问题,可以在全军政工网这一平台拓展官兵视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立军营网吧以满足官兵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解决“两就”问题,可以采取建立专项资助基金、联系驻地优质中小学进行定点培养、在军区范围内选择一所大学对边疆部队干部子女进行集中录取培养等,努力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戍边光荣”的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针对环境相对闭塞、资源比较缺乏的特点,积极创新教育载体与形式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媒介。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囿于长期以来单一说教的模式,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官兵接受新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育形式。比如宣讲报告、演讲比赛、展览展示、观看电影、红歌会等手段,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应结合边疆实际,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比如每周举行升国旗和降国旗仪式,用对国旗的庄严敬意来教育和强化官兵对国家的热爱;每年在新兵入伍、老兵退伍、任务转换等重要时机,进行各种宣誓活动。此外,应善于运用大众传媒,主动借势,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边疆发生的巨大变化,强化爱国爱边之情。

突出军营特色文化熏陶。边疆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色来展开。许多部队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具有戈壁特色的“石头文化”,在营院内、外醒目位置摆放刻有“忠诚”、“国家”“士兵”、“责任”等文化石,有的单位还建立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以唤起官兵内心的共鸣和震撼,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激励和感染。此外,应搞好单位军史陈列室、纪念碑、人物雕塑的建设,让官兵在对历史和老一辈戍边人光荣事迹的了解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卫国戍边热情。

搞好各项任务结合渗透。爱国主义是一个“行动性”范畴,它源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由此产生一种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只有转化为戍边守防的具体行动,才是边疆军人名符其实的爱国主义。为此,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使教育转化为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军营、热爱本职的实际行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前开展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四项重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军事训练、边防执勤中去,不畏艰苦、敢于挑战,叫响“宁愿倒在界碑前,也不让一草一木丢掉”的口号;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去,只要祖国一声令下,必将以实际行动维护边防的安全和稳定,不辱当代边疆军人的神圣使命。

收稿日期:2009-07-02

标签:;  ;  ;  ;  

把握边防部队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