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摘要】目的:一般情况下,大多早产儿都会存在生长受限和发育迟缓等现象,不利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发育。而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的不断增多,大量生存脆弱的早产儿需要新生儿科医师解决他们的喂养和营养需求问题,而喂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为了帮助早产儿寻求更好的喂养方式,从而有效的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此次研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进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分析,为日后早产儿喂养方面提供更可靠的治疗依据。
【关键词】早产儿;效果;喂养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56-01
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的出生率越来越高,对于寻求较好的早产儿喂养方式来提升早产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也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根据早产儿自身生理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早产儿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了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帮助早产儿有效的改善症状,提升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此次研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进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分析,为日后新生儿喂养方面提供更可靠的治疗依据,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喂养后出现腹胀、多次呕吐、以及呼吸暂停和明显的血便都为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
2.1 胃肠道动力低下
新生儿胃肠道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MMC标志着胃肠功能的成熟,而32周以下的早产儿(<32周)则没有MMC,故此早产儿的胃肠道动力较为低下[1]。
2.2 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
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也是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早产儿的盐酸基础分泌量较少没有办法让细菌、微粒以及病毒停留在在胃肠道表层中,此外早产儿在使用抗生素时也会出现细菌移位加剧现象,导致感染型喂养不耐受。
2.3 胃肠激素分泌水平低
据以往的研究显示,胃动素的分泌细胞是在整个小肠中分布,有刺激上消化道机械运动和电活动的作用,MMC是由胃动素启动的[2]。而一般情况下早产儿都没有MMC或者是MMC较低,导致胃肠激素分泌水平低。
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进展
3.1 乳类和喂养方式的选择和治疗
由于早产儿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相对较低,所以在乳类和喂养方式的选择上必须要慎重选择,对于免疫力和抵抗力都相对较低的早产儿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母乳中具有较为丰富的谷氨酰胺以及牛磺酸,能够较好的帮助早产儿维护小肠黏膜的完整性,且利于早产儿的营养吸收。而对于不能够以母乳进行喂养的早产儿则可以通过早产儿配方奶来进行喂养,但是在对早产儿运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时必须要根据早产儿的自身身体情况进合理的比例调配。根据早产儿的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利于促进早产儿的肠胃消化和营养吸收。
早产儿由于吃奶量不够,大肠运动不好,无法较好的进行排便,需要进行适当的例如肛门刺激等机械性刺激及腹部按摩帮助早产儿进行有效的通便,帮助早产儿的肠胃较好的消化,从而较为有效的提升早产儿乳汁的摄入量及喂养的耐受性。
3.2 药物治疗
目前的研究证据仍不足以推荐红霉素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仅限于严重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经常规延长喂养时间、刺激肛门排便以及腹部按摩等无效时使用,疗程不超过14天,推荐口服。而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使用在调节肠粘膜防御屏障的基因表达、血管生长、促进肠道发育成熟,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预防NEC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3 护理干预
体位的选择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措施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合的体位能够较好的提升早产儿的安全感,较为常见的体位方式为传统的体位方式和鸟巢式体位方式,而经研究发现鸟巢式体位护理方式更接近于母体宫内的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及减少胃残余量及返流[3]。能够较好的帮助新生儿改善症状,利于身体健康发育。
对早产儿进行适当的抚触,能够避免和减少早产儿的恐惧感,容易使得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哭闹的次数极大程度的减少,也利于早产儿的体重得到增加,可以定期的请较为专业的抚触师为早产儿进行抚触,每天1~3次,每次10~30分钟。
4.小结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近年来临床中早产儿的出生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而早产儿一般都会存在生长受限和发育迟缓等现象,不利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发育,严重者还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早产儿提高抵抗力改善生长受限和发育迟缓等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和降低早产儿的死亡发生率,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根据早产儿自身的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早产儿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经此次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进展的探究分析,进行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发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包括胃肠道动力低下、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以及胃肠激素分泌水平低等原因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而通过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的探讨分析后,发现对早产儿应该进行适当的乳类和喂养方式的选择、体位的选择、新生儿抚触、刺激通便以及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等一系列的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方式来进行有效改善。对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措施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基本症状,帮助早产儿的肠胃较好的消化,从而较为有效的提升早产儿乳汁的摄入量及喂养的耐受性。从而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缩短治疗时间,提升生存质量,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方式。
【参考文献】
[1]谭举方,朱晓芳,周艳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20-322.
[2]谭举方,张丙宏,严彩霞.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1):4095-4098.
[3]陈赫赫,蔡成,吕勤.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4):317-319.
论文作者:程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早产儿论文; 方式论文; 新生儿论文; 体位论文; 较好论文; 胃肠道论文; 质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