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多元带来的经济发展新契机论文_高跃勇

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多元带来的经济发展新契机论文_高跃勇

高跃勇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10087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这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对于文化与经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我国文化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经济发展;契机

1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来的经济金融层面,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全球化对于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文化具有显著的传统性、民族性、时代性以及包容性,既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重要脉络,也是推动这个民族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一个国家想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文化。基于长远发展的眼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想要更好的延续传承下去,必然要经受时代的考验,从鼓励逐渐走向融合,文化既具有时代性和包容性,同时又具有传统性和民族性,因此文化本身就是矛盾与统一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为了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实现本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破除闭塞的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然后将其融入本土文化之中[1]。融合并不等同于混合,不是要丢弃自己传统的特色,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不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有外来文化会进入本土领域,同样本土文化也要面临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是各种不同文化全球化发展,逐渐融合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该将优秀的本土文化向文化经济价值转变,提高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与世界文化进行融合,就像明朝郑和下西洋一样,选择走出去,主动的将我国的陶器、丝绸、茶叶等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输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通常来说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体现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特质,因此从某种含义上讲,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形式决定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形式。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与经济之间有时相互促进,有时相互阻碍,但不管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阻碍均表明了文化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大到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确定,政策方针的制定,小到这个国家人们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方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更多是通过人的作用来实现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智力支持以及精神支持均是由文化所提供的,这种智力和精神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文化力发挥作用,近些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发展,这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思想的解放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奠定了文化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但是我国文化中也有对经济发展起负面作用的成分,主要体现在我国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官僚主义的严重性等。这些不良思想主要是受到我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抛弃这些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

3 文化多元背景下对文化经济的影响

我国传统经济不管是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都属于资源型经济,严重依赖于物质资源,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文化经济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历久弥新的特点,文化资源不会像矿产资源那样枯竭,而是可以一直重复利用。因此文化经济可以有效缓解传统经济模式所造成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运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文化经济具有明显的创新属性,文化经济的基础是思想文化和精神,因此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更具有创新属性。比如文化经济的产品可以是影视作品、音乐、游戏、动漫等非实体物质,也可以是书籍、丝绸、雕刻、茶叶等实体物质。他们同时具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更容易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非物质型消费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了旅游、娱乐、教育、健身等多种新型业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影响下也逐渐表现为全球化的特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直接促进了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特点的新时代文化,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起到更加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4 文化多元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点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互动,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多元的影响,并且基于我国实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个经济发展点。

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我国具有非常多的风景名胜以及人文古迹,因此可以大力发展旅游行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景名胜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色,还充分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比如宗教、教育等,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典故,可以充分发掘这些风景名胜中所隐含的文化价值,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的红色旅游景点,是我国开展先进思想教育的有利资源,可以利用这些景点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挖掘传统工艺经济资源发展文化经济。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经济资源。比如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茶叶出口大国,因此我国可以基于已经非常有名的茶叶品牌,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从茶叶种植到茶叶工艺加工,到茶叶销售,在各个不同层面上大力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和茶经济。此外,我国的丝绸以及刺绣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名,丝绸之路的名称来源于此,因此可以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并在该过程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资源配置。

三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已经濒临失传,还有很多是大家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立意深邃,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将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连接起来,本着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原则,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经贸合作也和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2]。

5、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物质生活得到了快速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水平发展没有跟上,导致社会上到处充斥着物质的味道。一切都是向钱看,忽略了文化和精神的价值,没有了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信仰缺失现象严重。因此我国经济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实现文化上的腾飞,首先应该解决人们对于文化价值的认知问题。

二是经济发展面临信任危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产业链并不完善,中介组织等中间机构没有形成规模,导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得到公平、公正。这种信任危机的出现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要完善经济发展中的中介组织和中间机构。

三是部分政府发展的盲目性。部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文化特色,制定的经济政策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经济政策,从而更好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是各个文化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近些年我国虽然有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文化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没有持久性的文化切入点,容易导致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后劲。此外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也存在差异,对于比较成熟的文化经济项目,投入资金规模较大,而对于刚起步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经济项目,缺少财政资金的支持。

五是缺乏高端文化经济人才。人才的发展是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近些年更加偏重于经济的发展,在文化经济方面明显不足。同时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关师资力量缺乏,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合理,文化专业学生数量较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6解决措施

一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人口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优于参与经济活动和执行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因此人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提高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对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而要提高人口素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加强科学教育和文化传承。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它既可以体现民族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又可以有效反映出民族精神。创新也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因此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企业个人,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个人通过创新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人生境界;企业通过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价值,获得更多利润,促进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社会通过创新可以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改善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国家通过创新可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从而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大力培育新兴文化发展业态。国家和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时不仅要对发展较好的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同时对于刚刚起步尚不成熟的文化产业也应该根据产业的特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完成新旧文化产业动能转换,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文化产业体系。

四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门应该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师资投入,健全师资队伍,同时应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将传统文化课程,比如礼仪教育、国学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范畴,从小学生做起,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蕾.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发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20(4):12-15.

[2] 李曦辉. "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多元文化模式——基于新型全球化的讨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6):78-82.

论文作者:高跃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多元带来的经济发展新契机论文_高跃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