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秋月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其余50名患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接受常规性的健康指导护理,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对自我保健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实证性分析,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为9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工作,通过实证性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50名患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所选病例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予以支持的态度。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16-7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3.6±4.7)岁,其中有18例胃部疾病患者、13例肝脏疾病患者、7例肠道疾病患者、6例胆系疾病患者、4例胰腺疾病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21例,年龄在17-8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3.2±4.4)岁,其中有19例胃部疾病患者、14例肝脏疾病患者、6例肠道疾病患者、6例胆系疾病患者、3例胰腺疾病患者。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没有较大的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的健康指导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①患者普遍对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不信任,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患者在入院后发放健康手册,定期召开健康讲座,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内容逐渐了解。②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倾听患者的主诉,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情绪,构建和谐互换关系;③加强饮食护理干预,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证患者每天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入,禁止使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每天规律饮食[1];④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保证病房的安静舒适,减少夜间护理工作的执行,在患者休息时护理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较大的噪音,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⑤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明白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详细介绍每种药物的用量、用次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安全用药[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应用IBM 公司 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消化内科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对自我保健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3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大多为慢性病,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存在紧密联系,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由于对疾病与治疗不了解,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了治疗的配合度[3]。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通过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让患者能够形成健康意识,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改善患者的住院心理,为患者创造一个优质、舒适、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4]。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不同的沟通方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培养患者乐观情绪,建立患者治疗的自信心,获得患者认可。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分别为(90.89±1.14)分、(72.35±6.21)分,对自我保健评分分别为(90.45±1.26)分、(71.09±6.18)分,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88.73±2.79)分、(70.04±5.71)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43±1.87)分、(73.47±4.13)分,观察组的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相对较高,在数值上的差距较大(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实施实现了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的关注程度,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有助于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宏平.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4):121+137.

[2]熊宇,徐玉兰,胡灵芝,刘媛,闵家夏子.网络教学平台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7,24(13):27-32.

[3]王英,张珍和.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193-194.

[4]李姗姗.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656-5657.

[5]应苏回,徐莉.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3):129-130.

论文作者:刘秋月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秋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