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振兴东北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振兴东北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产业集群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4)01-0031-04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在于具有良好制造业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迅速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科教优势明显,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在于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竞争力在下降。尽管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都未能相应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技术水平也未得到相应在提升。结果,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与全国七大行业主要经济效益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为4.3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8%;资产利税率为2.7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03%;产值利税率为4.9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34%;人均利税375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1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140.21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0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86次,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6次;资产负债率为67.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1个百分点。

2.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1)计划经济意识依然浓厚,市场经济观念不强。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体制下,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意识。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东北老工业基地人的市场经济观念仍然淡薄,适应市场能力较差,产业创新能力弱,有了问题还是找市长多而找市场少。(2)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指令过多。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都还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市场化程度不高。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辽宁省在内地31个省份中排名第10位,吉林省第18位,黑龙江省第21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排在第15位,吉林第20位,黑龙江省第27位。近些年,不论是投资,还是年度工业产值,政府指令干预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在东北地区依然存在,东北被称为“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3)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国有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比重高且涉及领域过广。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78.2%、86.2%与8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21.3与22.3个百分点;据2002年初步统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的黑龙江为89.3%,最低的辽宁为62.7%,均远高于全国52.8%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冗员过多、机制不活、效益低下,致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无力。相反,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过少,外资企业不多。(4)技术装备老化,制造业发展能力较弱。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如“六五”以来,沈阳全市只有十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仅13.4%,国内先进水平的仅19.2%,两者之和不足三分之一。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60年代陈旧落后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很难想象,用如此落后的技术装备能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质量难以保证;“大而全”、“小而全”普遍存在,企业规模达不到合理的经济批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差。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是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由于主客观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还陷于困境中,如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排序中,辽宁、吉林与黑龙江分别是第18、21与26位,已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诸多困难亟待解决。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摆脱困境,但这不是根本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一届中央政府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且强调前者是中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项“国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通过对东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制造业基础的再造与发展,使东北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带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式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1.东北老工业基地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东北老工业基地具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具体来说,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而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为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提供了巨大的国内需求;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科研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足等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生产要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现有的众多大型制造业企业是发展制造业集群的坚实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国策而提出,为发展“东北制造”提供了绝佳良机;在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鼓舞下,“摆脱困境、重振东北雄风”已成为东北三省各级政府的庄重宣言,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的组织资源。

2.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个案。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尤其是浙江省境内分布着成百上千的各类产业集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难以发展产业集群。事实上,辽宁省海城市的西柳镇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成功地发展出一个闻名东北的服装业集群。西柳服装业集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业集群,也是东北唯一的产业集群。西柳服装业集群的核心是占地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拥有16万个摊位的西柳服装大市场,该市场辐射国内20多个省区及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南非等国家。日流动人口10万人,日交易额5000多万元,2002年以186.4亿元的交易额位居全国各大专业批发市场前列;该集群的重要构成单位是全镇以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为主导的1000多家制造企业,年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西柳服装市场销售比例的40%;另外,西柳镇的150多条客货运输线路中每日往返客货班车450多台,平均货物吞吐量80万吨,镇内各类饭店、旅馆600多家,还有7家金融机构的56个商业网点等,构成了该集群重要的服务支撑。

正是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日东北地区最富裕的、最美丽的镇,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服装制造业基地。西柳服装集群的成功不仅表明东北地区可以发展产业集群且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展产业集群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3.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与方式。(1)基本思路。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各地不同的产业基础、企业状况与地域情况,选定各自的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带动自发形成的方式,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将一些相同、相关与相近的企业逐步集中到某一特定区域内,加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快速培育与发展出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经过5-8年的努力,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而最终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构想。(2)具体方式。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有多种。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某产业的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引导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吸引新的同类相关企业的进入,从而发展为某产业集群。二是通过对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组与改制,将一些非核心的配套业务就近分为独立的法人公司,即将“大而全”的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为“小而精”的网络组织,并结合招商引资与企业移迁的方式,从而快速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与大集团战略所追求的“大而全”相反,产业集群崇尚“小而精”。因为在大集团中,一些非核心的配套业务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长缓慢;通过分立,原有的配套关系不变,但这些业务却可以受到足够的重视而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三是结合工业园区的调整与老工业区的搬迁,通过区域产业的重新定位而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我国众多的工业园区由于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往往成为各类企业“扎堆”之地,结果发展缓慢,未能实现设立时的意图,有些还困难重重。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工业园区亦不例外。因此,在新一轮工业园区调整中,一般都通过明确的产业定位而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应考虑这一方式而发展产业集群。四是对正在形中的产业集群进行扶持与呵护,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致使某区域成为某产业难以替代的“栖息地”,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大连东大软件园,园内现有多家企业,而且还有一所全国唯一的、规模较大的民营的软件学院,这里实际上已呈现出软件业集群的雏形,因此,对这类正在形成中的产业集群进行一定的扶持能够快速形成较好的产业集群。五是对那些自发在某地开始集中但还没有一定的企业数量规模的产业变动现象要多加注意,它们有可能成为一个集群,因此,政府要尽可能地对其扶持,至少不能“封杀”。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正如波特所言,所有的产业集群都是好的,并且很多产业集群是在人们的不注意中形成的。

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发展产业集群的若干建议

1.深化国有企业改制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作为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时,必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扶持民营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业改革与重组,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2.政府积极参与产业集群发展,主动承担起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职能。作为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之一,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应主动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二是美化本地环境,打造诚信东北,增强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业园区,使产业集群地理更为集中;四是建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五是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创建地域品牌;六是构建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与支持企业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的产品、技术升级;七是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产品的采购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八是加强中介服务;九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长期规划。需要强调的是,政府主要是宏观引导与服务,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3.鼓励与引导中介组织参与集群发展,强化产业集群效应。各类中介组织亦是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主体之一,也是产业集群效应充发发挥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需要鼓励并引导这些中介组织参与集群的发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尤其要引导东北具有优势的众多的科研院校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产业集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

4.企业主动实施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积极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因其强大的集群效应而有力地提升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这种集群效应越大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选择在一个合适的区域落户,相对较容易地获得竞争优势;并且认为,某产业集群是该产业内企业的最佳“栖息地”。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应主动积极地实施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处于集群外的企业应尽可能地进入集群之中;尚未形成集群地区的企业则应努力形成产业集群;而处于集群之中的企业则要不断地参与集群的发展,强化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更多的共同行动,从而扩大集群的效应。

5.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性而系统调整相关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经济政策,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时,必须对相关经济政策进行系统的调整,仅仅调整其中的一两个政策往往无助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借助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之际,通过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所给予的一些特殊政策,对那些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与消除。

收稿日期:2003-11-15

标签:;  ;  ;  ;  ;  ;  ;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振兴东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