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新闻台,延伸数字化报业——我国手机报发展概况综述董鸿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台论文,拇指论文,报业论文,发展概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手机报基本状况
(一)何为手机报
手机报是利用现代无线通讯技术,通过无线网络为订阅用户提供综合的新闻资讯服务和不同类别的专业新闻资讯服务,手机为其基本终端载体。通俗地讲,手机报就是在手机上阅读资讯信息。对于报业来说,手机报是指把报纸上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手机报是一项增值业务,特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联手媒体,通过手机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新闻或资讯的信息服务。
可以说,手机报是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这一平台的大体构成是:信息提供商+电信业务运营商+终端手机用户。因此,手机报实质上是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融合的产物,也是新兴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
手机报作为信息服务的一种新媒介,目前已成为手机媒体领域迅速崛起的“新生代”。近年来通过WAP、彩信等方式开通手机报已成为传统报刊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手机制造业和移动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奥运的到来,手机报以其独有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受到电信运营商和报业的关注。
(二)手机报的展现形式
拇指轻轻一按,新闻尽在“掌”握,这是手机报给手机用户带来的全新读报体验。手机报的展现形式最初级的是短信内容,只有文本。随着手机制造业和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手机报逐渐有了两种新的形式: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文字、图片、铃声);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文字、图片、铃声、影音,需要通过上WAP网站浏览)。
彩信界面
1.彩信模式
彩信手机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用户通过定制彩信业务,每天定期收到彩信或阅读手机杂志,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彩信手机报的内容一般有7000~10000字的图文信息,能包含20多条400字左右的新闻内容,2至4张图,文件大小在40-60K。手机报内容是对报纸内容的摘编和浓缩,一般单篇新闻字数一两百字,重要的新闻可全文保留,达到上千字,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短信发送代码,查看缩编的新闻全文。彩信手机报需要用户手机支持彩信功能,并开通GPRS,目前彩信功能手机市场保有量为80%。
手机报彩信模式是多媒体格式,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多张报纸的完整内容。因此,手机报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包括报头、版次、标题、照片甚至广告的完整报纸,资讯十分全面。
2.WAP模式
WAP网站浏览模式是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WAP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的方式。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大多采用的是第一种彩信模式,因为第二种WAP模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3.客户端模式
有的手机报平台服务商还提供客户端阅读模式:通过手机上安装的阅读软件来实现杂志定制、阅读等功能的方式。用户先下载客户端到手机中(通过Wap、Web下载后导入等方式),在手机上运行该系统,通过浏览系统中杂志,确认定制杂志,服务器上该杂志更新时自动提醒用户是否更新,用户确认后自动更新本地杂志(通过GPRS更新),用户还可以随时运行系统浏览所定制的杂志信息。客户端模式需要用户手机支持Kjava,目前Kjava手机市场保有量为60%。
例如2007年12月推出的《人民日报·联通手机报》基于BREW平台,面向联通C网用户,该手机报软件采用了新的技术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用户打开手机报如同看到一份动态报纸,可获知当天最新天气预报;可以预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新闻;查看“公告板”获取突发性新闻事件信息;收藏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可转发或邀请朋友一同分享;还可以参与互动与其他手机报用户交流等。
WAP界面
BREW是基于CDMA网络的基本平台,它提供的功能环境如同电脑上的操作系统,使用户可以通过《人民日报·联通手机报》界面的功能菜单来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和彩信版手机报相比,基于联通BREW平台的《人民日报·联通手机报》信息容量更大,但占用手机内存空间小。在界面上,该手机报更加人性化,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用户无需上网,就可以获取新闻资讯。
(三)手机报的发展
手机报最初兴起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我国在2004年由《中国妇女报》开始了最初的尝试。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份手机报。 《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的手机报也在2个月后出炉。2004年12月,重庆联通与重庆各大报纸开展行业合作,联手推出了《重庆晨报》、 《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
2005年手机报的发展掀起一个小高潮。2005年1月12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杭州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凯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和《每日商报》手机报。2005年5月17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网站联手打造的中国内地第一份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正式面市。该报由8大手机子报组成,分别是《浙江手机早报》、《浙江手机晚报》、《浙江手机民生报》、《浙江手机财经》、《浙江手机资讯报》、 《浙江手机体育报》、《浙江手机娱乐报》、《浙江手机政务报》、 《浙江手机小说报》,融合了浙报集团全部新闻资讯的精华以及浙江在线网站原创新闻集群。
客户端界面
2005年8月,广东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手机报正式“出版发行”,手机报先期开通彩信版和WAP版,提供《新华社快讯》、《参考消息》、《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9份报纸的内容,每日更新,与传统报纸保持新闻同步。
2006年1月27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启动了I-news手机报的WAP版,作为集团4i项目中最早推出的一个新媒体项目。经过大半年的发展,与上海移动合作的I-news彩信报用户达到2万多,与联通合作的短信报注册用户达到7万多,总用户数接近10万。
2006年11月7日,新华社与好易时空公司、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合作,开通“新华手机报”,汇集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 《国际先驱导报》和《瞭望》、《半月谈》等一批品牌报刊的精彩内容,并第一时间播报新华网发布的重要即时新闻。
从2004年至今的短短3年里,已有数十家媒体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出数十份手机报,如今各省市的媒体基本上都办有手机报。从专业化报纸到大众报纸,从一家报社到多家报社的强强联手,新闻资讯通过手机报进行传播,已然成为媒介发展的新动态。手机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报的发展同时也打消了一些人最初担心手机报将对原报构成竞争、争夺读者的顾虑。事实上,手机报与其背靠的报纸形成了互补的关系,订阅手机报的用户由于生活方式及信息接受习惯与原报纸的读者不同,大多是原报纸的非读者或非固定读者,通过订阅,原报扩大了读者群,也开发了纸版的内容资源,同时还推广了报纸的品牌和影响力。
(四)手机报凸显新势力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站等第一次以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等形式报道党代会新闻。利用手机平台,采用手机报等方式报道党的代表大会,可以说在我国的新闻传播史上尚属首次。与传统媒体相比,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手机报凸现了“第五媒体”更快捷、方便、随时随身的优势,显示了不容小觑的发展潜力。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消息,2006年底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6亿,每百人拥有手机量达到35部,2007年,以月均增长500余万户的速度,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超过了5.2亿,和全国电视拥有户数基本持平。巨大的手机用户数,成为手机报迅猛发展的根基,手机报的用户数也不断被刷新。2007年上半年,我国手机报的付费用户半年增加近1000万,超过了1700万。此时的手机报用户数已相当于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公布的全国日报平均期印量总和9860万份的1/6。
与手机报用户数量上的迅速增长相对应,手机报的读者“含金量”也不容轻视,手机报一般将其受众定位为关注时讯的精英阶层。负责将《中国妇女报》嫁接到手机上的北京好易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汤丹松说: “手机报的读者是这样一群人:社会中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次在25—45岁、对资讯高度敏感的精英阶层。”而广东省第一家手机报《深圳晚报·手机版》宣称就是专为追求“资讯全面、时效第一”的都市白领和成功人士打造的特别服务。
(五)我国移动运营商手机报用户开发状况
1.中国移动
2002年中国移动推出彩信业务时,共有14家彩信SP开展彩信业务;2003年4月份开始正式进入了一个造势发展阶段,到年底彩信用户发展到1000万左右;2004年5月,随着中国移动彩信网络的三期工程的建立,彩信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彩信用户数达到2600万;2005年移动彩信用户数达到4500万,彩信市场规模达到20亿元人民币,彩信终端普及率超过50%,彩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0%的地区,彩信业务超过5000项;2006年移动彩信用户达到6000万左右,继短信创造“拇指神话”之后,彩信正在建立一个“彩色”世界。
手机报作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增值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抢占商机和开辟营销“蓝海”的一个重要渠道。2006年中国移动将手机报定义为自有业务,联合各大媒体力推,用户数迅速发展到千万级,其中付费用户达350万;2007年移动的目标是手机报用户达到2000万,并为此推出大规模免费赠送服务。2007年2月,中国移动与《人民日报》合作,推出《人民日报·手机报》,面向全国正式发行,带动了手机报新的发展高潮。
统计数据见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 中国移动总用户数增长统计
(注:2007指截止到2007年11月份)
图二 中国移动彩信用户数增长统计
(注:2007指截止到2007年6月份)
图三 中国移动手机报用户增长统计
(注:2007指截止到2007年6月份)
2.中国联通
据中国联通最新公布的用户统计数据,截止2007年11月,中国联通CDMA用户数达4077万,GSM用户数达1.18149亿户,两网总用户数约1.59亿户,彩信用户群按30%计算(移动达到40%),有3450万户左右,其中预计手机报用户达25%,约有800万户左右。
继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亦看好手机报业务。2007年10月中国联通联合湖北省农业厅为广大农民提供手机报业务,农民足不出户,便能及时查询到最新的农资信息、天气情况,并能与农业专家进行短信沟通。200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的联通版手机报也正式开通,在全国范围内上线。中国联通表示,手机报业务将作为该公司2008年重点发展的三大增值业务之一进行推广。与移动将手机报定义为自有业务不同,中国联通的手机报业务主要委托增值业务技术服务商运作。
(六)手机报的媒介特征
1.手机报的优势
手机报因其可以满足随时随身随地通讯的特点,成为未来新闻资讯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1)强化了时效性,可以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传播和接收
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这一信息载体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报编辑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随时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与新闻事件保持同步。
(2)信息经过筛选,高度精练,实用性强
手机报的新闻短小精炼,重点突出,可读性、实用性强。手机容量有限,屏幕窄,更强调信息的浓缩,传播的主要是新闻标题或要点。在信息的海洋中,手机报能抢先一步将信息送到订户手中,尽管不够全面,但是获得了读者较高的关注度,它既能满足用户基本的资讯需求,也能成为用户下一步主动获取相关链接信息的引子环节。
(3)能精准到达目标受众,且具有信息接受强迫性
手机报的传播具有精准定向性,可直接将信息送到用户个人的手机上,而手机具有个人通信工具的特性,因此手机报具有一定的信息接受强迫性。手机报的内容可根据用户个人偏好进行定制,信息传播更为细分化、精确化。
(4)提高了互动性,实现了传播流程的及时反馈
传统媒体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有效、即时的互动,极大地削弱或滞后了传播的效果。而手机报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手机报编辑及其它用户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最快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更快地得到自己最想获取的新闻。通过互动反馈,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需求或见解,对新闻报道形成新的推动力量,真正体现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5)具有多媒体特性,能融合图文声像多种传播格式
彩信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传播格式,可涵盖4开8版报纸包括报头、照片在内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理解新闻。手机报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了新闻的多维接收。
(6)终端普及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手机媒体的最大魔力来源于它的载体是当今普及程度最高的个人信息终端设备。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5亿,手机自然成为最方便快捷的终端。手机报的出现,为人们增加了一条廉价获取多方面信息的资讯渠道。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在3G时代有1/3以上的用户表示愿意为新闻信息付费。如此看来,手机报在博得“名声”的同时,也意味着潜力无限的市场“钱”景。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表示,手机报因为架构在手机平台之上,因此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捷,这是手机作为新兴媒体挑战传统势力的优势所在。可以说,手机报的媒体特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信息服务中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是趋于理想的信息传播载体。
2.手机报的劣势
手机报存在的一些劣势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1)手机终端的限制
手机报有赖于手机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用户手机本身的特性对手机报的推广造成重要影响,支持彩信和WAP浏览、开通CPRS和无线上网功能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还没有全面普及,这对订阅彩信和WAP手机报形成了技术上的制约。
(2)订阅价格的影响
彩信手机报采取付费订阅的方式,包月价在5元到15元不等,相比于传统纸媒全年几十元的定价,手机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更难以与提供免费新闻的网络相比,而其容量也无法与网络抗衡。
(3)阅读习惯的影响
手机报就目前日均信息量4000字来说,也只是一份传统纸媒一个版面的内容,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最多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要想看完相当于报纸一个版面4000字的内容,读者需要翻阅40页左右,阅读吃力。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对于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还需要适应的过程。
(4)内容严重同质化
手机报内容和形式单一,原创性不足,目前手机报的繁荣是依靠对CP(内容供应商)资源的内容拷贝。据统计,现在报纸、新闻网站和手机报每天重复率高达60%。纵观全国手机报,定位大致相同,缺乏针对性,且信息结构、运营方式也基本相似。新闻信息资源的同质化,会使手机报失去竞争力。
(5)缺乏业务特色
手机报作为一项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纸媒有着明显的区别,而该业务的目标用户也与以往纸媒的受众不同。可以说,用户在前几次的阅读体验直接决定了他对手机报的感受和态度。但目前的情况是,手机报的形式、文章长度甚至语言习惯并不符合手机的传播方式——快速、简洁、直接,手机报缺乏作为一种新信息产品所应该具有的独特性。从根本上看,手机报缺乏自身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以及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
目前手机报业务存在的这些问题,随着3G时代的到来有望得到有效解决。3G时代的来临,任何媒体都无法避免其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而3G对手机报的发展却是利好。在3G时代,带宽瓶颈被打破,手机报的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其盈利能力也将得到增强。在用户习惯、市场需要和运营商发展的驱动下,未来的手机报还可能会参照国外的衍化情况,推出专用的芯片和专用的手机终端,进一步优化该项业务。在未来社会的新闻资讯获得方式中,手机必将成为最快捷、最普及的信息载体,同时,手机报也必将成为未来人士走在信息时代前列的显著标签。
二、手机报发展思考
(一)手机报产业链条
手机报业务模式主要有媒体模式和运营商模式两大类。媒体模式是指媒体出版传统报纸的手机版,在提供具体的服务过程和品牌推广中,媒体走在前台。而运营商模式的手机报业务实质上是移动通信公司自行对报纸或网络的信息内容采编后提供给自己的用户,移动运营商既是内容的制作者,也是发布者,但移动运营商毕竟不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可以说一种方式是媒体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提供服务,另一种方式是通过SP直接提供服务。
在手机报业务媒体模式中,一般实行三方合作的形式:由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通道并充当SP,负责业务规划,提供系统设备和主要市场推广工作;中间服务商提供技术平台、编辑平台和商务平台,进行软件程序的开发、服务器等系统维护与升级等;而报社则是CP,进行内容的采编、排版、审核和部分市场推广工作,收入三方分成。也就是说,手机报利润一般由报纸、技术平台和移动运营商分享。
手机报三方合作模式还分两种发行和经营模式——全国模式和地区模式。
目前,采取手机报全国发行模式的报纸都与北京好易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如《中国妇女报》、 《中国青年报》、新华社旗下《参考消息》等。因为该公司拥有中国移动全网彩信牌照,这种牌照现在申请困难。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移动只提供通路,合作主体是报社与好易时空,报社负责内容更新和项目推广,好易时空负责提供技术平台。
分成方面,中国移动收取流量费,占四成收入,报社和好易时空分享剩下的六成收入。在这六成收入中,报社与好易时空按三七开分享订阅收入,按七三开分享广告收入,但好易时空的保底分成收入是3万元。整个手机报容量50K为上限,如果广告过多,可以特别加版。目前,国家对手机报的广告发布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现在采取全国模式的各家手机报订户都在1万以上。
而地方性报纸都采用地区模式。浙报集团手机报负责人表示,虽然也可以采取全国模式,但在地区模式下成本更低,更加适合地方性报纸的定位。采取地区模式的手机报中,一般当地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也充当了合作的一方,并且由于与当地报业集团存在利益互补关系,手机报的推广和发送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二)手机报的盈利模式
营销领域有一条规律,销售端越接近最终消费者,销售利益就越直接,产品就越成功,产业也就越有吸引力。手机报无疑就是这样一种直接接触广大最终消费者的优势媒体。但是手机报虽然产业前景十分美好,也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喜爱,却无一例外都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无法像传统媒体一样将之建立成一个新的营销平台,承载大量的广告信息。
1.模式探索
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从目前的实践看,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通过建立用户群来吸引广告。总的来说,手机报的盈利可以通过内容收费和广告收费两种途径。
目前手机报主要靠彩信订阅费用的分成来满足服务商和报社之间的利益分配。事实上,据业内人士透露,仅靠彩信订阅的收入是很少的,最多占到全部手机报收入的1/5,这对于手机报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即使一个城市的手机报可以发展到100万个用户,对当地移动公司来说,单纯靠彩信数据量,一个月的收入尚不及其他业务一天的收入。
尽管如此,经营者依然看好手机报中蕴涵着的巨大广告市场。据浙报手机报负责人介绍,如果一份手机报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那么千万元级别的广告市场将会被启动。浙江在线营销总监曾算了一笔账,15万份订阅量的手机报的广告效果,相当于一张发行量30万份的报纸,因为手机报的广告到达率是报纸的2倍。按《都市快报》的广告量计算,理想状态下,一张15万份订阅量的手机报应该有六七千万元的广告收入。
借助手机数字平台,手机报在广告形式上可以不同于传统报纸,在实践探索中,手机报的广告运作方式包括: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通过WAP站点提供广告等。
2.发展困惑
手机报作为互联网、移动运营商及媒体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发展实质上将是对信息服务价值链的一次再造。当前手机报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改进手机报的盈利模式是电信业和报业同时探讨的问题。手机报能否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获得长足的发展,避免走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的弯路,并提供权威性、大众化、具有公信力的信息服务,同时与其他的移动增值业务形成良性互动,还取决于很多市场因素。
手机报的广告形式虽然充分利用了手机的交互功能,但手机报读者的广度和通讯费用都直接限制了手机报广告的发展。由于手机容量的限制,已开通的彩信手机报内容大多只有7000~10000字的图文信息,没有足够的广告空间。
而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也会本能地排斥广告的侵袭,这对于手机报的提供者来说,在广告形式设计上也存在巨大的困难。如果采用强迫型,手机报订阅者为方便自由接收新闻的本意将被大打折扣,其手机的隐私空间也会受到侵扰。
对于手机报的盈利模式,著名IT人士《通信世界》总编项立刚认为,手机媒体不适宜发展数据库营销,因为如果运营商在得到用户的资料之后再把用户的数据卖给广告商,那么广告商会随意给用户发广告,用户会因此失去对运营商或报社的信任,放弃定制其内容。
与传统的SP过分看重收入、追求短期效益的理念不同,手机报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注重SP的本质。所谓SP,就是增值服务,“增值”是具备可选性的,主动权应该在用户手上。作为报纸这一强调公信力的媒体的延伸,手机报必须重视用户感受。所谓的用户感受,不是指用户能够承受的底线,而是用户对这一产品的认同感。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手机报存在明显的营销瓶颈,这也是制约手机报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尽管目前多家报社和运营商相继开通了“手机报”业务,但多家报社的负责人表示:订阅收入尚嫌微薄,广告模式尚需慎重,手机报纸的盈利空间到底在哪里,目前还很不明朗。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对于报纸来说,必须抓住手机报这个市场,即使不赚钱也必须得做,因为它是纸媒体的重要延伸,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力,如果不办手机报,报社受到的冲击会很大。”在手机报广告经营模式尚未成熟时,多数手机报将主要任务定位在提高普及率,为将来的广告运作打下受众基础。
面对传统报媒纷纷涉水手机报,报业经营者也应该看到,绝不是每一个平面媒体都要办手机报,而是要研究手机用户可能的消费习惯,以及他们对于价格的承受能力,建立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对手机报的价值链条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在这个基础上,手机报要按照手机媒体的特色去开发选题和进行内容制作。
(三)手机报的未来趋势
1.内容上,从拷贝传统媒体到探索新的报道方式
手机报有待加强适应“第五媒体”需要的内容产业建设,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和受众定位,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内容报道方式,同时在图片、声音和影像的整合上形成新媒体的风格,提高趣味性和娱乐性。手机报的内容制作应从照搬传统媒体发展到精细的二次加工或原创。
内容是新闻出版业的灵魂,没有好的内容也就没有好的手机报。作为新兴媒体,手机报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撑。手机报要想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营销份额,就必须具有传统信息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和排他性,传统媒体不能只将手机报作为传统产品的延伸,将内容“复制”其上,而应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专业的制作队伍,重视手机报受众的特点和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
2.理念上,从单向传播到互动双向传播
手机报应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优势,在内容设计上强化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提高用户的黏着度。“用户创造内容”已成为颠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革命性力量,受众的自主意识前所未有地得到释放,BBS、博客、播客的流行已为互联网迎来了Web2.0时代。同样,作为新媒体的手机报,也不应当只考虑媒体或运营商对用户发生作用,还应看到,用户要对媒体和运营商发生作用,用户有创造的冲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仅运营商可以向手机用户传递流媒体内容,而且手机用户也已经可以向媒体或运营商随时随地传递视频等流媒体的内容。这样一来,手机用户可以成为一个不仅能够反馈文字、声音、照片,还能够发送视频的全能传播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户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记者,他不仅可以评论,也可以参与新闻的采集和制作。因此,手机报有望成为完全不同于传统纸媒的真正开放的信息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双向传播。
3.投入上,从注重短期收益增长到注重长期用户的培养
手机作为数字媒体新产品,在发展初期必须有一个培养用户的过程。作为新媒体来发展的手机报应本着一个长期的思想去培育,如果只是一味地跟风而行,那么这个产品除了是个噱头之外,毫无意义。目前手机报本身的收入与媒体主业相比还难成气候,短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当前手机报应注重通过一种新媒体培养一群新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品牌和信誉的塑造。
4.盈利模式上,从依靠用户订阅收费到依靠广告收费
从目前来看,由于市场运作手段不成熟,手机报基本上采取了依靠收取订阅费的模式来盈利。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由于订阅费高而造成对用户的屏蔽。现在一些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盈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手机报的广告经营必须协调好新闻和广告的空间比例和时间比例,同时利用新媒体特点开发新的广告形式,体现实用性、贴近性,否则会使用户对手机报信息产生排斥心理。
5.媒介生态上,从报业延伸到媒介融合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经过竞争、协调和融合所形成的“和谐”的媒介生态,如今面临着受到“第五媒体”冲击的态势。手机报作为新生媒介,必然要有一个向传统媒介汲取资源、分割广告市场的过程。同时我们也看到,广电系统、新闻网站也在积极进入手机电视领域,开展移动视频、视频点播、个人播客等业务。手机报与各种新旧媒体将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技术整合和业务整合,未来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业务将走向融合,新的传播格局将逐步形成。正如在互联网冲击下,报纸强化了深度,广播走向了细分,而电视强化了视觉冲击一样,手机报的出现,也会促使各种媒介强化自身特点,走向互利共存。
三、结语
倚重于手机这一拥有强劲发展潜力的便携式媒体,手机报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拇指新闻台”。虽然手机报现在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但是,它已承担着为处于发展瓶颈中的传统纸媒提供新的发展思路的使命,是报业数字化战略中的排头兵。手机报不仅延伸了新闻阵地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对信息传播业理念和实践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终端技术的完善,新闻传播必然突破现有的形式, “第五媒体”将会展现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手机报也将迎来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