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_姚俊利

探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_姚俊利

山东省淄博市金岭回族中学 255410

摘 要:很多的时候,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从理论上给孩子做以引领和疏导,长篇一律的高谈阔论会使得学生更加厌烦和抵触。学校德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德育、感受德育、领悟德育。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很多时候简单的一件小事要胜过很多次的苦口婆心。所以,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途径,一定会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并引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与成人成才。

关键词:学校 德育 活动 沟通

面对于现在青少年学生以及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暴力问题、犯罪问题……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反思学校德育教育的何去何从。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从理论上给孩子做以引领和疏导,长篇一律的高谈阔论会使得学生更加厌烦和抵触。学校德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德育、感受德育、领悟德育。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很多时候简单的一件小事要胜过很多次的苦口婆心。所以,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途径,一定会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并引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与成人成才。

在众多的德育途径和方法中,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上,要比一味地理论教育好得多。我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学校的德育教育让我颇有感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反思自我……以活动抓管理,以活动促成长,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体验了成长和收获,又对学生的德育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触动最深、易于接受并能够立竿见影、及时见效的莫过于学生身边的力量,用他们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触动其内心的感受,进而引发共鸣,促进其思想品德的转变与发展,让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榜样来规范自我、引领成长。要使德育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并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就要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和挖掘德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那么要使学校德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题要小,做到小主题、大影响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要从小处着手,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之效。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到不等、不靠、不放松。其实学生的思想就像是我们教师承包的责任田,是一块“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优质良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田地里的庄稼长得如何,不只在于田地本身的肥沃程度,更重要的是我们责任人的辛勤耕耘和辛苦劳作。发现杂草,及时清理,特别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例如卫生打扫不彻底,从一个小角落开始抓起,找个打扫最好的班级进行一下对比,引导他们自己选择卫生的打扫程度;个人养成习惯不好,从校服的穿戴、勤剪指甲勤洗手开始抓起,每周评选“好习惯之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德育活动的主题,做到德育活动主题的准确性,做到小而精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觉只要做就一定能改变,看得见、摸得着,相信每个学生的思想良田里定会让庄稼的小苗苗长得又粗又壮。

二、时间要“常”,做到常督促、细指导

德育教育绝对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天长日久的坚持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如果我们德育活动开展了,并不是说开次班会、组织次校会或是谈一次心就可以了。在德育上,想有个一劳永逸的教育结果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学生的思想是在随着学生一天天的长大或是一天天的经历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活动主题的常抓不懈,做到常督促、常念叨、常评比。只要确定了德育活动的主题后不放松、不懈怠、不朝令夕改,常发现问题、常督促提醒,德育教育也最终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理想效果。

三、交流要多,做到多交流、促发展

任何一项德育活动的受众群体都是面向于学生的,所以学生对于活动的认可程度与执行力决定了活动的最终效果。如果活动实施了,在实行的过程中不管不问,想取得活动的最佳理想效果也是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要与学生多交流,通过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活动的接受程度和执行程度,从而让我们对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进一步完善与改进。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己找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德育活动中。

德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通过活动的实施将会对自己的改变、对班级的贡献或是对学校的影响。要让学生明确:改变离自己不远,只要踮踮脚,一定有改变。只有这样的活动,才可以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要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它是一个转化和升华的过程,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它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的洞察分析能力和见招拆招的应变能力。

相信,只要我们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和实践,拿出高招、实招、好招,一定会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从而引领学生思想的转变和更好、更快的成人成才。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杨文广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论文作者:姚俊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探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_姚俊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