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1.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99-01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为知识传授,侧重的是课本知识的“学会”,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的结果,培养的是学生应试的能力;后者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即“会学”,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发展的过程)。“学案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因此,恰当运用“导学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即学习知识的过程)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对学案导学规律的认识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这一条规律,就应该设置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从而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课堂上思维的容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过程的依据。
2、变教师的“教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由于长久以来的引导错误和认识偏差,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理解,许多老师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即我给了学生任务,学生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就是主动学习。其实,这一理解是非常错误的。老师给学生的任务和要求,实质上是必须完成的,换句话说,学生是被动完成的,根本没有主动性可言。因此,怎样设计、设计好“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学案导学须遵循的要点
1、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阶段,学生已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但存在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中学生(包括部分优秀生)往往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把眼睛盯住教材的缝隙,编制导学学案时,应重视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因此,首先要发挥化学学科本身所固有的长处——趣味性,调动学生阅读教材的热情,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在编写学案时,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
2、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关键。但由于化学反应现象的多样性和同时性,当多个现象同时出现时,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的、较为明显的现象,只注意生成物而忽略反应物的变化或者相反,对现象的描述不全面、不科学,造成知识的错误或遗漏。因此在设计学案时,首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设置恰当的情境(煽情),掌握好演示实验的最佳时机,当学生处在一种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进行观察,观察后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如此、满足的、成功的感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要细、描述要准;其次应当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作用,将小组每个成员的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如学生在观察镁条的燃烧时有些同学只注意到耀眼的白光,肯定有些同学会注意到还产生白烟;观察碱式碳酸铜的分解时有些同学只注意到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肯定会有同学(如坐在前排离实验装置更近)会注意到试管口有无色液体生成、绿色粉末变成了黑色。第三,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要实事求是,不想当然、不盲从、不受书本的影响,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如观察氢气火焰的颜色时,看到的明明是黄色火焰,但有些学生受教材结论的影响,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淡蓝色!第四要适时地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不明显的现象放大、将稍纵即逝的现象用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再现”出来,加深印象。
3、学案导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由于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抽象性比其它学科更为突出,且受学生形象思维层面和能力的限制,对观察到的现象往往囫囵吞枣,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这些现象,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并进而发现更多更新的知识。在设计学案时既要让学生有弛聘的工具又要有弛聘的空间,即既要给学生一条明确的分析主线,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要循序渐进地设立一个个台阶,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走上去;对那些与教材描述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实验现象,不要轻易地否定,要通过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讨论,找出原因,并尽量再设计新的实验加以验证。这样以实验形成一条明确的学习主线,学生沿着这条主线去探究、去发现、去更新知识。如为了让学生真切地看到氢气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显然不行,为此我设计的学案中就及时地提出了问题思考,征集改进的方法。最后集思广益,选定在150毫升集气瓶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学生终于看到了淡蓝色的火焰,验证了书中的结论,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一氧化碳和甲烷时,他们就自然地想到了同类的方法。学案在这里不仅引导他们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更引导他们积累教材外的能力;不仅教给他们要有科学的方法,更要求他们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学案导学的落实在课堂
高质量的学案和高质量的课堂导学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学案为课堂导学提供材料依据,学案中包含的知识、学法指导、能力培养要靠课堂导学去实现。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适时地参与指导学生的讨论,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教师的精讲精练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论文作者:康素花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学案论文; 知识论文; 现象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教材论文; 《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