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的周边环境--研讨会纪要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21世纪中国的周边环境--研讨会纪要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周边环境——研讨会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记要论文,中国论文,研讨会论文,周边环境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凤英 祥娣整理

1994年10月7-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与美国黄兴基金会联合举办了《走向21世纪的中国周边环境》研讨会。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亚太研究所,亚非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北京外国问题研究所等单位应邀参加。美国黄兴基金会主席薛君度先生亲自出席并作了发言。与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就冷战后的亚太格局、中国周边环境以及中国在亚太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冷战后的亚太形势和战略格局

(一)亚太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中心。与会者对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形势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两极格局结束后,原来比较平静的欧洲陷入局部动乱,而原来常有局部战争的亚太地区却出现热点持续降温、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迅速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众多预测,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到21世纪,亚太经济发展将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亚太地区总体形势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1)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辅相成。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该地区政治上保持相对稳定提供了基础,而政治上的稳定又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形成了良性循环。(2)世界动乱中心转移到了欧洲。冷战结束后,在欧洲长期被雅尔塔体制掩盖的许多历史和现实矛盾纠纷先后爆发,而亚太地区各国间存在的问题暴露得较早,有些已经解决或趋向解决。因此,本地区的冲突不大可能扩大。(3)亚太地区各大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该地区各大力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程度增大,谁也无力独立主宰亚太事务。这将促使亚太地区保持相对平稳。

但一些与会者认为,亚太地区的形势不容过于乐观,本地区依然潜伏着不稳定因素,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二)亚太地区正在形成新的战略格局。多数与会者认为,亚太地区正在形成由美、日、中、俄和东盟组成的四角五方的战略新格局。美国,从综合国力看仍是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但由于它的力量相对下降,想要独霸亚太已不可能。日本,已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并正在向政治大国发展,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会扩大。但由于历史原因,本地区有关国家对它仍存在防范心理。因此,它要想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或联合美国共同支配亚太事务亦难以得逞。中国,是政治大国,并已成为亚太地区日益重要的稳定因素,但问题是现阶段国力仍然有限。俄罗斯,由于苏联解体已从世界超级大国降格下来,目前国内危机深重,问题成堆,近期内在该地区的影响受到限制。东盟,经济上发展迅速,政治上加强团结,作为该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正在崛起,在亚太事务中的发言权不断扩大,但无论从政治和经济方面来看,目前尚未具备可与四大国相匹比的力量。

与会者普遍认为,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因为:(1)该地区的热点继续降温,双边和多边对话与合作已成为主导趋势。(2)该地区各国间的经济差距正在缩小。(3)霸权和强权政治受到制约。与会者同时认为,鉴于目前本地区尚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亚太战略新格局的真正形成尚需时日,各种力量还处在变化之中,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且权力中心将进一步分散。今后在亚太事务中,谁也不能一家说了算。这将使该地区有希望建立起比较公正合理、保持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对战略格局问题,一些与会者还提出下述看法:

1、关于多极格局形成的前提和条件问题。有的与会者认为,多极化是相对单极而言,是对某一超级大国能否主宰世界而言。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以单极消失为前提,美国正在从超级大国逐渐降为普通大国,其超级地位的消失将是多极格局形成的条件。有的与会者认为,中国的兴起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有利于该地区多极格局的形成,多极格局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多极格局的形成只能保持亚太地区的相对稳定,要使该地区长治久安,还需要各国和各种力量共同努力,求同存异,共管共荣。

2、关于在经济上是否形成四角五方战略格局问题。一些与会者的观点是,目前亚太地区在政治上已开始形成四角五方的战略格局,但在经济上还只有两极,即美国和日本。虽然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人口大国,俄是该地区的军事大国,东盟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政治上正在崛起,但从经济上看,无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东盟,近期内均无法与美、日相比,经济实力上还不能算一极。另一些与会者则认为,评价一国的综合国力,应该从软件和硬件、有形和无形等多方面来看,既要看到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要看到其经济增长速度、外贸情况、外部环境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等等。亚太形势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只有美日两家说了算。俄虽然困难重重,但毕竟是横跨欧亚大陆、资源丰富、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对其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不可忽视。东盟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如美、日,但经济增长速度快,内聚力增强,一体化进程加快,并筹划建立由十国组成的大东盟。中国的崛起,其力量的增强有目共睹。因此,从综合国力看,可以说已开始形成四角五方的战略格局。

有的与会者则认为,21世纪的亚太战略格局将由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六大力量组成。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将在今后十余年内崛起。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到21世纪,东西太平洋关系可能突出,届时亚洲与美国的关系将上升为关键问题。

(三)各方力量正在进行战略调整。与会者一致认为,亚太地区新的战略格局初露端倪,面向21世纪,各大力量正在纷纷调整各自战略,抢占制高点。

美国:克林顿政府非常重视亚太地区,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设想,主动倡议召开了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积极主张多边对话。美国的战略意图是,联合发达国家及美洲国家,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化,使其成为较有约束力的机构。同时,继续改善与亚洲国家的双边关系,但又不放弃在民主化和人权等问题上向东亚国家施压。美的主要做法是,一方面试图把亚太经合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力图牵制日本和中国,继续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经济和军事上的主导地位,同时借助亚太经合组织向欧洲联盟等经济集团施压。

日本:日本虽尚未明确提出其战略构想,但基本趋向是建立以日本为核心、东盟为伙伴的亚太新体系。为此,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暗中与美争夺主导权,主张“亚洲事务应由亚洲国家自己解决,亚洲经济的主导权应亚洲人自己掌握”。对中国,在积极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政治上防务上加以防范。

俄罗斯:去年以来,俄积极调整外交政策,由向西方一边倒转而面向东西双头鹰全方位外交。近期,俄的亚太外交日趋活跃,其主要意图是,积极参加多边和双边活动,力争打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此扩大和加深在亚太的经济存在,增强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和地位。

东盟:东盟正在推行自我改革和对外发展的“双重战略”,扩大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以其3.4亿人口和4300亿美元的大市场为依托,积极争夺对亚洲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对内,以东盟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采取行动。对外,利用大国力量均势和矛盾求发展。其主要做法是,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提高自身地位,以对付美国和日本,同时也借助美、日来制衡中国。

中国: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立足亚太,稳定周边,面向世界。因此,中国积极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领土问题。

总的看来,五大力量的亚太外交政策尚未完全定型,均处于继续调整之中。

中国的周边环境

与会者一致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同邻国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摩擦和分歧减少,双边往来和经贸合作大大加强。这种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周边的稳定与中国的繁荣和发展相一致,某种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

(1)中美关系:近年来,克林顿政府开始加速调整对华政策,两国关系有明显改善。政治上,加强对话与合作、恢复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经济上,看好中国大市场,双方的经贸往来频繁,经济和技术合作加强,对华投资剧增。

(2)中日关系:日本为发展中日关系采取了积极行动。早在1991年,海部首相实现了访华,两国关系“全面恢复正常”。政治上,强调发展21世纪友好关系的重要性,高层领导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合作领域拓宽。经济上,发展势头良好,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均出现了积极变化,双边贸易额迅速增加,资金合作进展顺利。

(3)中俄关系:近3年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全面而又健康的发展,特别是今年江泽民主席对莫斯科的成功访问,又进一步把两国关系推进到一个构筑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两国边界纠纷得到和平解决,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合作方式多样化、机械化,科技合作领域拓宽。

(4)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关系: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关系获得了重大改善,该地区国家先后与中国恢复或建立了外交关系,高层领导互访增多,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安全与合作等方面共同语言增加。经贸往来、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双方的贸易额稳步增长,对华投资增加。近年来,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有重大进展,特别是中印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边界谈判取得了突破,经济关系有所发展。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中国与中亚关系:中亚五国独立以来,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对华态度友好,领导人出访时将中国摆在首位,五国与中国的双边往来频繁,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经贸合作方式向多层次发展。

与此同时,与会者也指出,虽然中国周边环境良好,但还应居安思危,充分估计不利因素。从地缘政治看,争夺地区主导权、谋求扩大地区影响的斗争在中国周边仍很突出,多极化趋势对中国有利,但也有制约和不利的一面,新的力量中心出现后也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中国与周边邻国尚存在领土纠纷和民族问题,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强大仍存在疑虑和戒心,美国还会利用人权问题继续向中国施压。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与会者一致认为,由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特别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提高,在该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主要表现在:

(一)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日趋重要的因素。中国近年来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与亚太各国睦邻友好、平等相待,积极与它们改善发展外交关系,已先后与一些邻国建交、恢复正常关系,广泛开展高层接触交流;主动与俄、越、老(挝)、印分别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并已为此达成一些部分解决或缓解矛盾的协议;在不同范围内、层次上积极参加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地区发展的双边多边磋商,力主通过和谈解决争端、冲突,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在柬的维和行动。这样的政策、主张、做法显然使中国成了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加上这些年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有所加强。国际地位明显上升,更使它加重了维护地区安定的份量。

(二)中国已成为亚太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1979年至199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0%;1993年的进出口总额达1958亿美元,跃居世界贸易排名榜的第11位,实际流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达257亿美元,占流入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近一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投资国。目前中国进出口的76%和引进外资的93%集中在亚太地区,其经济的发展不但给亚洲,而且给整个太平洋地区带来繁荣。日本、香港和美国已成为中国头三家最大贸易伙伴;香港、台湾和美国是三大对华投资者;中国是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中韩、中国与东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均进展顺利。据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布,从1994年到2000年的7年中,中国将进口1万亿美元的商品,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将来自亚太地区。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估计,到2002年,由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组成的“中国经济区”的纯进口额将达到6390亿美元,将超过日本的5210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

(三)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自1991年起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尤其是去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首先,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与该地区的贸易占其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次,中国正在其周边次区域经济圈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华南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印支经济圈和黄海经济圈等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同时,一些与会者指出,在看到中国在亚太的地位提高的同时,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盲目乐观。既要看到积极因素,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首先,关于南沙群岛问题。中国政府曾多次重申,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从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考虑,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方针虽得到多数国家的理解,但问题仍然十分复杂。第二,中国同美国等的关系虽有改善,但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美仍视中国为对手,散布“中共跨台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分裂论”等等,挑拨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第三,关于经济竞争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外国的技术、资金和市场,而亚太地区多数国家也有此要求,彼此竞争难以避免。第四,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着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上述种种必然会制约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和作用。

此外,有的学者提出,以发展眼光看,到21世纪,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会下降。理由是:(1)随着安理会成员的扩大,权力将会进一步分散,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亚太地区就有美、俄、中国和日本四个常任理事国,届时中国的发言权和作用会受到削弱。(2)随着拉美、东欧、俄罗斯等经济复苏,流入上述地区的国际投资将会增多,届时中国经济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将会增大。(3)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或民族纷争,双边关系的发展将受到牵制,中国的回旋余地将小于美、日、俄等国。

标签:;  ;  ;  ;  ;  ;  ;  

21世纪中国的周边环境--研讨会纪要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