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府谷职业中专 陕西 榆林 719400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日渐成熟,所以高中政治教育不能只注重文化教育,更要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高中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同时,新课改的三个目标分散了学生的压力,增加了能力培养,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未来社会风气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改所涉及的方面
教育部所提出的新课改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教程的三维目标。“以学生为本”,简单、一目了然,却清楚表标明了教育部对学生教育的人性化。而且它涉及的三个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改三个目标的现状与前景
1.知识目标。知识是每一个学生的根本,它的存在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思考中有了参考的模本,相对而言,就像是每一个人在世界上的立足之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了基础素质,只有在此之上,才能继续攀越高峰,创造社会价值,获得社会地位。在高中的学习中,知识的积累给未来奠定了基础,同时知识目标的实现也是其他两个目标实现的基础。
2.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重复与积累的过程。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自己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自我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脱离老师的引导后,步入社会,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这也是每个社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对思想政治形成基本框架,同时具有能够自我丰富这个框架的能力。在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之上,延伸出了新课改的第三个目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是单一的;每个人所具备的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也大致相似。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独一无二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决定性作用。而无疑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点,知识可以简单传授,能力培养可以慢慢引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是独特的,并且没有判定优劣的文本化标准。
三、新课改目标的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向符合人性发展需求的性质的一种转变,也就是以人为本,从人性发展的需要出发,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人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既是实然的存在,也是应然的存在,因此,现实中的人既有物性又具有人性,人的物性包括人的生理、身体等自然的层面,而人性则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存在。
新课改目标的人性化把推动人的人格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对人格尊重和人与人之间信任。它强调在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达至人性的和谐完满。那么,它所体现的人性化又在哪里呢?
1.合理分配学习。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授知识,将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知识积累上,使学生压力甚大,麻木地重复输入知识。而新课改的实施,在注重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入了能力培养和个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合理地分配了注意力,学生在新课改的实施之下,慢慢地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有了表达自己看法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一些知识积累较薄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2.为未来奠定基础。社会复杂多样,仅仅具备理论知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能为世界创造价值。新课改针对国情和社会需要,开始着力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古时纸上谈兵的教训使人们意识到对个人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因此在学生时期就应灌输给孩子灵活的思想,培养他们自我探索沟通的能力,在以后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时,可以更加快速地熟悉并习惯高速运转的社会。相反,培养出理论知识的天才、能力运用的蠢材,早晚会被社会抛弃。
四、新课改指导思想的必要性
以学生为本,表明了以学生利益为先的态度。在高中时期,应注重学生深层次的需要。在人生道路的分水岭中,给孩子正确的关怀,这是教育民主化的基础,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告诉我们,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最大的帮助。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所具备的独特能力,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针对他们的需要,由社会给出不同程度的帮助与服务,使得所有的下一代都能获得独特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潮流,我们置身其中,要顺应潮流,推进潮流。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狂热,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我们要实事求是,立足现实,要既能完成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晰 实施“新课改”教育教学之我见[J].今日科苑,2010,(6)。
[2]张武权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吉林教育》,2010,11,55-56。
论文作者:王怀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新课改论文; 知识论文; 目标论文; 社会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