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刘安珍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刘安珍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霍州市供电公司 山西省霍州市 031400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提出,美丽乡村理念是对于美好的农村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为此,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研究对整个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对于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这是增加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1导言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美丽乡村整个新名词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乡村规划本身具有工作面广,工作复杂多样的特点,如何能够做好乡村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对于城乡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丽乡村规划为核心,首先提出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着重对如何科学、合理规划进行探究,提出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促进城乡区域全面发展的目的。

2关于美丽乡村的概述

美丽乡村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乡村建设布局的合理性,是否遵循乡村具体发展情况。第二,生态环境治理。“脏乱差”曾经一度成为乡村的代名词,如何彻底丢掉这张“名片”,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大家协同努力,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三,乡村的社会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意义深远。针对以上内容,本文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作出具体论述。

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原则

为了更好地提升美丽乡村规划的最终落实效果,首先需要明确基本规划原则,重点要切实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性原则。美丽乡村规划并非是单一性的工程建设,其需要关注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多,需要切实围绕着农村区域的各个要素进行详细全面分析,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其最终建设协调性,避免因为规划方案不合理影响到最终美丽乡村规划价值。这种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同样也是多层面的,需要从整体入手进行规划,确保整体方案的可行性。(2)可持续性原则。对于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落实,同样也需要加强对于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高度重视,确保美丽乡村规划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能够对于以往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环境损坏隐患进行详细分析,如此也就能够较好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优化,降低污染几率,促使未来农村发展更为理想。(3)经济性原则。在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到经济性方面的要求,能够促使美丽乡村规划工作能够关注到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比如在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尽量改变原有单一产业结构模式,努力提升农村生产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当地农民增收。(4)特色性原则。首先要避免千篇一律的问题,要注重“一村一品”和“一村一景”的风貌特色。其次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贴近实际,要尊重当地村民的建议和意愿,维护广大村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着重体现出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5)典型性原则。要总结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范例,向社会推介一批涵盖不同区域类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做到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并且不断丰富创建模式和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美丽乡村”规划创建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策略

4.1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整体布局设计

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乡村都依托于自身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将自身的特点有效的融入到整体规划中来,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现阶段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的改善生态需求。即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与自身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特点,以此来提升乡村的知名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2统筹配套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做好配套服务的规划,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实现城市与乡村、乡村之间各要素的有效整合,合理规划公共配套服务。在具体村庄设计上,需要保留农村原始风貌,将山水格局和村庄布局作为美丽乡村空间宏观层面规划的基本要素,尊重自然原则,有效的保护好山水,合理对村庄进行布局,确保迁村并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在村并点中要充分的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的权力。做好引导工作,使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使其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益处,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质。在规划时针对保留村和非保留村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模式,分类实施合并。

4.3营造乡村空间特色

将规划理念与美学理念有效结合,营造乡村空间轮廓线和色彩,更好的体现出乡村空间特色要素。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受制于农村特定地理风貌环境的影响,乡村空间轮廓线营造需要与景观相适应,这些轮廓线受制于多种要素的影响,能够将乡村的空间特征更好的反映出来,并蕴含着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变迁。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与各个空间斑块的地形特征和功能性质相结合,充分的反映出空间轮廓的比例和尺度。相较于城市的色彩,乡村色彩主要以自然景物构成的色彩为主,人们通过感知乡村色彩,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乡村形象的认知。因此具体规划过程中,乡村色彩需要以自然色彩为主,人工色彩选择需要与自然色彩相配合,避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方面的设计,即要将能够承载村庄历史的有意义元素充分利用,使其作为一个个空间节点,以此来增加村庄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作为规则设计者,需要对村庄的历史、民俗民情充分了解,深入挖掘和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准村庄的文化脉络,科学对村庄的文化品位进行确定。

5结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部门必须要加强重视。首先,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必须依据农村的具体发展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改变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现代技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人为本,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保护先行,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让农村的生态环境也获得同步提升,协调好人、资源、环境的的发展,不断优化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让美丽乡村建设惠及每一位农民。

参考文献:

[1]黄小婷.城乡规划中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257.

[2]杜可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简述[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59.

[3]陈佳.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36.

[4]游洁敏.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1):221.

论文作者:刘安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_刘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