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唐秧青

有效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唐秧青

唐秧青(湖南省湘乡市湖山中学 湖南 湘乡 411400)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96-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也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写作知识,而在于唤醒了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真话的勇气,激励他们用笔说实话的热情。

在多年的积极摸索和大胆实践,我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逐渐点燃了孩子们写作的热情,初步成就了他们写好作文的梦想。

一、捕捉身边小事,体味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读孩子们的作文,最让我头疼的是他们的取材永远都是那么陈旧俗套:妈妈陪我上医院;扶盲人过马路;帮老人(或残疾人)推车;拾金不昧……“假”材料屡见不鲜,大套话俯拾皆是,概括性语言随处可见。

为了纠正这一现象,首先,我紧扣教材文本,让孩子们认真体会如何从生活中取材,并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极好的范例。我引导孩子们再三体味以下一些情节:“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偏一点,而后拿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然后,我要求孩子们闭上眼睛,让这些堪称日常小事的场景一点点化成文字在脑中反复放映。终于,孩子们有了深刻的感悟: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点滴,带着凡人烟火气息的平凡小事,通过真实而朴素的文字表述,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坛巨匠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崇高形象。每遇到这样的文本或章节,我都会和孩子们字斟句酌地赏析,并刻意让他们把这些镜头和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进行联结,学会从无限的生活琐事中挖掘容易被忽视的感人细节,从平凡小事里去触摸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化作笔端最朴实而真切的文字。

其次,我会特别用心把学生习作中偶尔出现的朴素生活镜头整理出来,随时与所有孩子分享,细细与他们品读。

“老师轻轻地把水吹冷,用手在碗边试探了一下温度,然后递给我,微笑注视着我把药吃(喝)下去。”虽是陈旧的素材,却因为真实,在小作者的文字里绽放出了新意与温暖。

“我随母亲来到菜地里。在我低头拔萝卜的间隙,瞥见母亲迅速从隔壁(邻家)地里拔了几个萝卜放进竹筐里,立即用浮土把洞填上,直了一下腰,扫视了一下四周,又若无其事地拔起萝卜来。明明隔壁这块地是王奶奶家的啊,母亲,你怎么能这样呢?……”。小作者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真实表现了母亲爱贪小便宜的小人物形象,表达了小作者内心强烈的不满,却也恰好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最纯洁的心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字,是灵魂的绽放。我领着孩子们用心灵捕捉身边小事,用文字记录真实感受。渐渐地,他们的作文开始洋溢出生活的气息,单调的文字串联成了跃动的音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轻松点评交流,体会行文技巧

对学生习作进行朗读、点评和交流,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范文朗读,能在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自豪的同时,让他们更加明确写作的方向。我的每一堂作文讲评课,朗读优秀范文是最亮丽的风景。被选中朗读的同学,神清气爽,充满自豪;台下的孩子,屏气凝神,很是专注。因为下一位读文章的人或被选读文章(或段落、句子)的作者有可能就是自己,于是,满满的期待便像一支魔法棒,牢牢吸引住了每一颗向上的心。

读优秀的范文是每位语文老师都会做的。读“反面教材”的问题习作更应成为作文讲评的重点,而且更能收获教学的效益。有一个孩子,写了一篇习作——《我们是一家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爷爷骑单车带她赶集,远处驶来一辆摩托车,爷爷自己慌了神,连人带车倒在了地上。然后一家人都赶过来了,一边细心照顾爷爷,一边齐声严厉呵斥那个摩托车司机,她姑姑甚至把对方作为道歉送来的包子摔到地上,踩一脚,然后塞到了摩托车司机嘴里……小作者最后自豪地总结: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心平气和地读完了全文,趁孩子们还没来得及议论,首先表扬了小姑娘写真事的正确出发点和说真话的勇气,而且叙事也很完整。然后我轻轻地问她:“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可对别人相亲相爱了吗?”孩子羞涩着脸,摇头,我示意她坐下。然后,征得小姑娘同意,我给孩子们抛出了两个讨论题:你觉得小作者的家人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吗?如果同样的题目和同样的素材要你写,你会如何构思?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了以下观点:一是作文的主旨一定要阳光,要传递正能量;二是在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基础上,可以用批判性思维来写同样的题目和素材。也许,就因为老师在点评的时候,没有讥讽,没有恶意的批评,有的只是善意的建议,坦诚的交流,所以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让“反面教材”达成了正面教育的显著效果。

就这样,在老师轻松的谈话中,在孩子们善意的笑声中,对作文的恐惧已荡然无存,不知不觉中都悄悄地爱上了作文。每一次的兴奋和自豪,抑或是羞涩和惭愧,都成了点燃他们写作热情的催化剂。

三、教师同题习作,实现教学相长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初中生活苦与乐》的习作。批阅后,感觉大部分同学的文章干瘪瘪的,好像被榨干了水的豆腐。我信手拿出其中一篇想进行详细修改润色,却发现实在无处下笔。何不干脆以小作者的口吻,就用他的素材,自己来写一篇呢?作文点评课上,我请一名同学读了原作,又请小作者本人读了我的习作。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对我的作文啧啧惊叹。我趁势让他们展开讨论,对两篇习作进行点评。又一个没想到的是,学生头一次能有点评老师作文的机会,犹如一剂兴奋剂,让他们的思维像绷紧后迅速释放的弹簧,踊跃发言的场景让人动容。下了课,许多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提议我再接再厉,多给他们进行习作示范。

既答应了学生,也觉着找到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新途径。布置孩子们写小人物的故事了,我提笔写了一篇《婆婆》,文中写她几十年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经历,让孩子们深生敬佩;写《给xxx的一封信》时,我情真意切地给读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信中饱含的浓浓母爱和家的温情,直接击中了许多孩子的泪点。共同的习作,让我和孩子们都找到了成长的感觉。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和水平日见高涨,而我的能量也似乎找到了一处火山喷口。

习作教学任重道远,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目标也远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愿用我的真情和智慧,持续为孩子们点燃写作的热情,努力成就每一个孩子写好作文的梦想。

论文作者:唐秧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有效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唐秧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