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最低工资发展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低工资论文,新趋势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最低工资发展新趋势
100多年以来,世界上不同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各国在不同时期不断地重新定位最低工资。研究发现国外很多国家在最低工资的厘定、调整、评估方面已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并注重多方参与协商、多面考虑影响,在最低工资的基本形式上也呈现多层次、多类别的态势,逐步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调整趋势由大幅提高到谨慎微调。随着各国最低工资近年来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在调整最低工资幅度和力度方面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
(二)基本形式由统一划定到区分不同范围或特定范围。很多国家在设立和调整最低工资时,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特殊群体人员的因素,设立多层次、多类别人员的最低工资,以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调整因素考虑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近年来,很多国家逐步考虑更为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
(四)评估机制更加重视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衔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全球工资报告2010-2011》指出,最低工资政策必须与其他针对劳动力市场底层的政策互相配合。
国际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在促进工资增长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标准的制定依据和调整方式等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最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与平均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二是标准制定和调整所考虑因素不全面、不科学,还难以满足新时期劳动力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三是在调整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随意性”,甚至出现一些盲目攀比现象。因此,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调整和测算办法等亟待改进完善。
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改进和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最低工资的立法层次,明晰合理的定位及概念。建议提高立法层次,统一最低工资计算概念,并明确规定要以城镇20%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水平(使用按居民家庭收入五等分法时)或者10%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水平(使用按居民家庭收入七分法时),作为测算制定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真正起到反贫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二)设立全国性或地区性最低工资委员会,突出三方协商机制。建议考虑设立全国性或地区性最低工资委员会,吸纳雇主、工会、学者等多方代表,进一步体现三方或多方协商机制。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我国法律规定只能明确,工薪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是我国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的首要参考因素。但是,对这个最低生活费用应如何认定与衡量,相关规定没有给出明确标准。建议学习和借鉴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采用完备的制定程序、完善的测算方法。
(四)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灵活性和人性化程度。建议可考虑引入行业最低工资、特定职业最低工资或见习生、残疾人等群体最低工资的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理念靠拢,保护更多低收入群体的权益。
(五)探索最低工资评估制度。国外实践证明,科学和全面的评估机制对合理、规范调整最低工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我国也尽快建立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一方面发挥人社部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各地最低工资标准适度、规范地增长。
(六)提高最低工资违法的惩罚力度。建议我国也效仿欠薪入罪的办法,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情节严重者可考虑刑事处罚。
标签:最低工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