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们自言自语:关于儿童早期的“自我中心语言”_自我中心论文

为什么孩子们自言自语:关于儿童早期的“自我中心语言”_自我中心论文

孩子为什么自言自语——关于幼儿期“自我中心语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自我论文,语言论文,孩子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在游戏时,爱嘀嘀咕咕,自己对自己说话:“我的火箭多厉害,轰……”,“两个小朋友在跳舞,天上那只小鸟,也在跳,多米索多米索”;有的幼儿在搭积木时,遇到了困难,会一边注视着桌上的积木,一边喃喃自语:“这块怎么办?放哪好呢?放这儿,呀,不行。”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常常自言自语,感到很着急,以为太孤独,生怕他们得孤独症。另有一些家长感到孩子太吵,便呵斥孩子。

其实,父母们完全不该这样,因为自言自语是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生产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

(一)什么是“自我中心语言”

从心理学的范畴讲,人的语言可分为出声的外部语言和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属于“宣之于外”的交往性语言,内部语言属于“隐之于内”的调节性语言。内部语言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思考问题时所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的高级形式。只有在外部语言发展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内部语言才有可能产生。而“自我中心语言”是一种介乎于有声的外部语言和无声的内部语言之间的语言形式。实验显示,3岁前的儿童,没有内部语言;4岁左右,儿童开始学习内部语言;4~6岁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发生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是因为,4岁的儿童虽然能够单独地思考问题, 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自觉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特殊情况:既有外部语言的特点(说出声音来),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对自己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孩子语言发展新的质变,是真正人的意识的开始。

(二)儿童“自我中心语言”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游戏性语言。即儿童边玩边说,用语言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为。例如,在绘画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在溜冰,这一个呢?他要赶上去……”儿童常常借助自己的想像,通过口头叙说来弥补自己不能画出来的情节。这种形式多半发生在3~4岁的幼儿。

第二种:问题性语言。即儿童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常会表现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比如,在做拼图游戏时,就会自言自语:“这是什么呢?”这种自言自语主要是用来发现问题的所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半出现在4—5岁的幼儿身上。

6—7岁的儿童由于能够默默地用内部语言思考,问题语言会相对减少,但是这时的内部语言还是很不完善,在遇到稍难些的任务时,问题性语言又活跃起来。如果儿童8—9岁时还常常自言自语,父母们就该注意了,或许这是一种病态,需去医院检查、治疗。

(三)“自我中心语言”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婴幼儿时期发展语言是一个语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幼儿最初形成的语言,是未经心理内部调整的、平面发展的语言,而在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才越来越被社会化的文化模式和口语习惯同化,语言才开始向外分化,一部分转向心理内部,成为内部语言,构成一个人思想的内部基础。另一部分转向外部,成为人类之间心理与情感外部交流性语言。幼儿“自我中心语言”正是转向内部语言的前期,因此也是我们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细致了解和进行更加深入的心理帮助的重要时机,抓住这一时期,关心幼儿“自我中心语言”的内容,善加帮助,可以提高幼儿的分辨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心理敏感度和善用语言处理内心活动的能力。

(四)怎样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自我中心语言”期

第一,父母先做好听众。

儿童的自言自语不但具有对自己说话的特点,而且也包含有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当孩子滔滔不绝地说话时,父母如果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或者根本充耳不闻,这无疑告诉孩子:不要再说了。事实也证明说话机会少的孩子,语言发展较迟。所以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话,并显露出真正的兴趣。如果父母时常不理会孩子,动辄就对孩子的语言错误进行纠正,这只能使孩子丧失信心,减少练习说话的热情。因此,即使知道孩子要说什么,也不要替孩子把话说出来,更不要这样催促:“好好表达呀!”孩子努力地想学大人样的说话,拼命地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可有些父母总是抢先替孩子把话说出来。例如,孩子说:“爸爸,我想看——”爸爸就打断了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爸爸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不仅会养成孩子说半截话的习惯,而且又造成了孩子丧失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第二,让孩子享受对话的乐趣。

自言自语隐含了一种儿童要求与人交谈的愿望。这种语言形式往往是儿童在缺乏交谈者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我中心语言”受外部社会影响而变化,当孩子独自一人或和陌生人交往时,出现最多。所以,为了尽快促使儿童从非交际的语言向完善的交际语言发展,父母要增加与孩子对话的机会。培养孩子靠自己的力量积累经验,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发现别人对自己语言的理解程度,从而不断地完善修正语言表达方式。经过长期的“交谈—理解—修正—交谈”的方式,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也逐渐发展起来。

“自我中心语言”是语言交际功能向自我调节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因此不必在意孩子说话的方式,用孩子能听清并理解的语言与其对话才是上策,这将让孩子时刻享受着对话的乐趣以及成功的体验,使孩子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状态。

第三,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自我中心语言”是一种出声的语言思维的表现方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语言形式。而内部语言更突出表现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人的抽象逻辑思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要使“自我中心语言”迅速内化为一种能自动控制的语言系统,向内部语言迈进,则有必要提高儿童较高层次的认知处理水平。而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促进了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和认知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能顺利地完成任何活动从出声思维到无声思维的转化,使语言发展能力日趋完美。

父母要努力为儿童创造刺激语言发展的条件,使儿童的语言得到迅速发展。丰富孩子的生活,如上街购物、厨房烹调、参观旅游、读书游戏等能给孩子以无穷无尽的学习语言的可能性,诱发学语言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不仅可改变孩子不爱说话、不爱思考的惰性,更重要的是随着言语词汇的丰富,儿童为了能适应、支配变动而纷乱的世界,逐渐学会了把语言和思维转向他们本身,即把原来随外界直观事物变化的思维活动,转向内部思维活动,开始学会用语言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变成系统的更为复杂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4~6岁,每个幼儿都有这样一个使我们同他们进行心理对话和心理交流,进行素质根源接触的最容易的时期。“自我中心语言”就是幼儿的心理独白,父母应尽可能地通过这些独白去了解幼儿,觉察幼儿,帮助幼儿诉说,这将诱发他们更多、更高级的自觉心理活动。

标签:;  ;  ;  ;  ;  

为什么孩子们自言自语:关于儿童早期的“自我中心语言”_自我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