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论文_唐军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论文_唐军

(广安市广安区广罗乡小学校 广安 638000)

【论文摘要】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课前预习的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提前预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如果一个学生预习不充分,对老师讲授内容一问三不知,缺少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缺少了所学知识的背景材料,势必导致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差,对老师讲的内容感到茫然,知识接受变慢,课后复习的时间增加。

【关键词】 预习 培养 重要性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新旧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新旧知识间有什么联系,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新旧知识间有什么联系,需要查阅什么资料,并借助工具书、网络查阅等途径,对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提升了知识接受的速度。

那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首先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小学生对于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会感到厌烦、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力量。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或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从哪而来呢?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预习之前,教师提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内容,特别是课文中的精彩故事,并以此提出问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认真地进行预习,同时上课时要有针对性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是在小学生在已经大致了解了文章主旨的情况下,教师采用辩证观念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悖的观点,引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三是感官刺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辅助工具,如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兴趣。

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预习习惯,除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外,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教师从旁引导。掌握了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语文课程学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预习引导方法,一是要求学生自读,教师要改变以往“替”学生读,或是在学生预习前就将文章中的重难点字词提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梗概,发现生词难句;二是要求学生自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解决文章的重难点字词,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上网查阅、小组讨论等等多种方法;三是要求学生自写,在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和自学重难点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动笔,不管是发现的问题,还是学习到的知识,或是心得体会都要动笔及时写下来,这样带着预习笔记进行后续的正式学习,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持之以恒,最终才能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论文作者:唐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论文_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