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创新网络在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论区域创新网络在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中小企业发展论文,区域论文,作用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以来,我国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61个各类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高新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集聚,以及不断繁衍、成长。许多高新区目前已经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高技术企业从1991年的7家增加到530家,亿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则占企业总数的90%。

显然,中小企业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即使是像今天的联想、方正、长城等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在发展初期,也是由几百万、几十万甚至是几万元固定资产的小企业起家。可以说,正是这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活动,推动了高新区的超常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高新区持续迅猛的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需要看到,高新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尚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创业资本不足、区域内的服务环境不良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欠佳等。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区域创新网络对于高新区内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关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特点的对比分析

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人员精干、机构精简、决策速度快、固定资产投资少,易于实行市场空隙战略,创新能力强。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机会和扩大外贸出口等方面的作用也很大。靠着独立经营者的自豪和责任感,很多中小企业获得了成功。

研究表明,虽然小企业在资金来源、销售和信息网络的建立、经营环境不稳定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小”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它们的孤立和分离。通过合作和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有利于克服困难,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表1 列出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多方面的不同特点。

表1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特点对比(括弧内容表示弊端)

中小企业

营销

对变化的市场反应迅速(海外营销费用可能较高).

管理

管理官僚主义少.企业家善于很快利用新机会,愿意冒险.

内部交流

有效的非正式的内部交流网络.迅速解决内部问题.有能力

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地对企业进行重新组织.

技术力量 (通常缺乏技术专业人员,通常不能支持正式的有一定规模

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外部交流 (通常缺乏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如何使用外部的科技专家资源)

金融 (难以吸引资金,尤其是风险资金.创新的风险性很大,缺

乏上市能力)

经济规模 (在某些领域,规模经济是小企业进入的障碍.没有提供一

体化的产品线或生产系统的能力)

增长 (难以从外部获得迅速增长所必须的资金,管理者有时不会

处理日益复杂的组织问题)

专利 (在处理专利问题上常常存在问题,不能花时间或经费来从

事专利诉讼.)

政府法规 (通常不能处理复杂的法规,依照法规行事的单位费用一般

很高.)

大企业

营销

有综合性的批发和服务设施,对现有产品营销能力高.

管理

管理者能控制复杂的机构以及实行公司战略.(可能产生

官僚主义,通常不愿冒险,在新的机会面前缺乏活力.)

内部交流 (内部交流通常很不方便,对外部的机遇和坏兆头反应迟钝.)

技术力量

能够吸引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支持建立大规模的研究

与开发实验室.

外部交流 能利用外部科技专家资源,能提供图书和信息服务,能把研

究与开发活动转包给专业研究中心,能购买关键的技术信息.

金融 有借贷能力和上市能力.能支持多角化,以开发新技术和开

拓新市场.

经济规模 有在研究与开发、生产和销售中达到规模经济的能力,能提

供一系列补充产品,有投标大项目的能力.

增长 有扩大生产的融资能力,能通过多角化和兼并来获得增长.

专利 能雇佣专利权专家,能通过诉讼来保护受侵犯的专利.

政府法规 有能力投资法律部门来处理复杂的法规要求.能分担法规费

用,能资助研究如何按法规行事的研究费用.

资料来源:罗斯威尔(Rothwell,R.),1984, “创新与企业规模(Innovation and Firm Size)”, 《通用管理杂志(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第8卷,第3期。

二、中小企业的自身优势分析

1.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据统计,德国约有2/3 以上的专利技术是中小企业研究出来并申请注册的,从本世纪初到70年代,美国科技发展项目中的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进入80年代,美国大约70%的创新来自于小企业,小企业的人均发明为大企业的两倍,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38%、17%、和12%。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许多优越的条件:

(1)中小企业直接与用户打交道,比较了解用户的需求, 由于它们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的竞争市场决定它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并且将这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2)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多数是从大学、 研究机构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相当的理论基础,了解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新动向,对潜在的新技术及其可能的应用能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他们又了解实际情况,掌握操作技能。这些抢先“下海”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3)企业规模小,便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营销人员之间进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流,共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问题;

(4)企业领导人的权力集中,可以迅速调配资源。

正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具有的这些优点,使它们容易将技术成果转化成商品。回顾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离不开联想汉卡、五笔字型、四通打印机等产品,而它们都是在中关村的中小企业的发明和创造。毫无疑问,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由于不断创新,又使这些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并充满活力。

2.中小企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重要的贡献还在新产业形成方面的开路作用。在高技术产业的导入期,新的基本技术来自现有的公司和市场之外,市场行为从独占垄断走向非集中的充分竞争,正是大量中小企业的实践,才逐步形成了新产业的主导技术和组织规范。当然,这种发展是群体的动态的过程。从企业个体来看,有些失败甚至破产,有些被大企业购并,真正发展为大企业的却是极少数,但正是大量具有强烈创新冲动和专门技能的中小企业的诞生和毁灭,生生不已,使整个经济充满活力。美国的硅谷拥有8000多家企业,其企业群体却在多生多死中变化着。据统计,1997年,硅谷内有2000家企业破产,又有3500家企业诞生。硅谷现有500 家生物科技企业,1999年预计会有200家倒闭,但又有300家长出来。从历史上看,硅谷60年代企业平均规模很大,1968年达到1300人,而80年代以后企业平均规模只有350人左右。

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成长的基础和发展的伙伴 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在原始资本积累期间,以一个或数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打开市场,然后迅速滚动发展,以比传统的大企业更快的速度完成积累,从而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如国外的IBM、 DEC、Microsoft,国内的联想、四通、华为等大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起步,走过了相似的道路。高技术企业启动资金小、风险大、利润高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必然经历这样的阶段。其二,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营着大企业产品价值链上的各种环节,与大企业密切合作,为大企业配套生产,从而成为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如上述的国内外著名高技术大企业,其价值链的上、下游均存在着大量的与之合作、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密切合作,既支持了大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中小企业易于获得范围经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庞大的企业规模是低成本生产的关键”,这一时代早已过去,由于市场对产品要求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许多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已不可能在一个大企业内部独立完成。一些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过程也由垂直一体化逐步转向垂直分离。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运用;以及Internet 网络的连接,已经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更具柔性化。中小企业能够及时生产小批量、多样化的产品,按顾客要求进行定制,并实现零库存费用。因此,经营机动灵活,以追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中小企业日益活跃,它们通过外部交易网络组成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企业群体,以低成本、高效率而获得范围经济。

中小企业以小巧、灵捷的经营方式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融入到紧密合作的中小企业网络中去,既可以与大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又可能有实力与大企业进行竞争。比尔·盖茨以其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微软公司,仅用十余年的时间便击败巨人企业IBM公司, 这是中小企业成功的最为典型、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我国活跃在各地的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不断创新,获得了成功。

三、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其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无论是银行还是直接的资本市场都不愿为单个资金需求量太少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创新,努力保持其竞争优势。但是,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甚至缺少资金与区内的其它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或其它企业的研发机构)联合开发新产品,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面前,转化不出的新技术成果成为历史,企业的竞争优势瞬间即逝。我国的高新区普遍没有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国际上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国内现有的几个风险投资公司只瞄准高技术大企业的新产品和市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忽略市场狭小、利润少的中小企业的初期技术成果转化。因此,高新区内中小企业往往与风险投资无缘。许多中小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显然无法积累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样,高新区内的中小企业无法茁壮成长,区域的内源力得不到提高,高新区的后续发展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网络薄弱 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和获得政策扶持方面,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并在合作的网络化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优势。然而现状是,尽管中小企业在布局上相对集中,成群连片,但在生产上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流,不能很好地建立技术与营销网络。在它们之间,非但不能像在硅谷和新竹等发达地区的企业那样专业化分工合作,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反而在市场的竞争中,相互拆台,导致信息、技术、知识的流动严重不畅,甚至断流。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不可估,缺乏企业群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以说,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与世界上发达高技术区域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区域内企业间交易费用太高。

以北京的中关村地区为例,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中小企业,在不断竞争中也相互合作,使得这一地区迅速成为独特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域。借助区域内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创新,少数中小企业成长为大的企业集团,如联想、方正等。中关村地区也以每年诞生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中小企业速度,保持着区域创新能力。然而,发展到今天,中关村区域内企业间的合作网络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没有形成弥漫于区域内的浓厚的“创新空气”。相反,区域内片面重视“上规模”、组建大企业集团、忽视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作用的风气日盛,使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公平 大企业易于取得规模经济,上缴的利税额大,因此各高新区都特别重视大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有意识地给予入区的大企业以优惠和扶持,却忽视了中小企业及其创新网络的作用。有的高新区竟违背市场规则和企业发展规律,或拒绝中小企业入园,或鼓励区内的大企业兼并、吞并其它中小企业。高新区内这种政策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加之目前市场竞争秩序尚不规范,中小企业之间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着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显得步履维艰。

四、高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区域创新网络

美国的硅谷等实证研究表明,发达的高技术区域都是高技术综合体或柔性生产综合体,是大、中小企业群体在地理区域上的集聚。科学园区成功的关键,是具备了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或称区域创新网络,使之形成了很强的区域竞争力。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地方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这种网络系统,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或机构所结成的持久的稳定关系,例如战略联盟、合资企业、以及和供应商、客商的垂直联系等。广义的区域创新网络还包括地方行为主体在长期交易中所发生的非正式交流和接触,这些关系也是相对稳定的。在这一稳定的系统中,企业之间联系与协作的网络成为主体。通过这种网络系统的构筑,区域内企业获得重要的协同作用和技术产品的交叉繁殖,从而增强竞争力,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可以作以下分析:

1.对企业来讲,由于网络中的企业在互相竞争的同时,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和贸易往来,大大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费用,使边际成本趋于零,增强企业群体的区外竞争力;

2.网络内的中小企业作为集体,其生产方式相对灵活和多样化,这种集体的灵活性保证了对高度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投入供应的及时反馈,对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快速吸收,以及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培训和分配;

3.中小企业的地理集聚提供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面对面的交流渠道,从而促进了各种信息的流通,而这种信息交流对于新观念的传播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将企业链接到更广泛的创新系统中,进一步使创新活动在地理空间扩散,而不仅像传统模式中,大多数创新活动只发生在大企业内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或中心区域。

4.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单个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不断推动创新知识的增值,并推动创新在区域内企业间的扩散。不容置疑地是,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过程中,增值的创新,以及有效地在确保中小企业间联系,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区域创新网络构建的重要作用是保持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因为创新是一种社会过程、非线性的过程、环境行为主体(actors)通过相互协同作用而创造技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智力密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等因素,并不与创新过程发生必然的联系。哥瑞波赫(Grabher)认为, 网络内松散的链接为相互学习和创新提供了满意的条件。网络不断开辟途径,以接纳纷繁芜杂的信息资源,并提供比等级性组织更广阔、更可观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可以使隐含经验类知识能够在区域内逐步转化为编码化的知识,而这种隐含经验类知识能让区域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而且,正是区域创新网络,可将各种抱负、目标网络链接,而创造了网络以外比竞争更强的战略优势。

大量最新研究表明,硅谷不仅仅是惠普、网景、雅虎、英特尔公司等几十个成功大公司的诞生地。更为重要的是,它制造出了凭自己本领取得成功的成千上万较小的公司,这些小公司在诞生后,无论是茁壮成长,还是走向破产、死亡,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相互影响,或结成联盟,或达成契约,共同在协作与竞争的过程中,推动着硅谷的不断创新,使硅谷获得了强劲的区域竞争力。相比之下, 美国的波士顿128公路却是由整体独立的大型公司组成的。 正是由于结构上的区别,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时,硅谷挺过了,但128 公路却失去了优势。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原先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乡镇企业也普遍呈现出不景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则显得更为必要。真正要使我国高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火车头”,成为技术创新基地和扩散源,则必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群的集聚及其区域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网络的构建。由此,特提出以下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1.强化区域创新网络 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等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只有走合作的路子,通过与同行业企业或大学、科研院所特别是本区域的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以联合力量克服单个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的局面,才能不断的开发新技术产品,并使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赢得或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网络,使知识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值,也可以解决他们所共同面临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问题。实际上,我国高新区的建立大多是与当地的大学、科研院所相比邻,或者是园区内设有研究开发机构的。所以,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该在区内构建由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为节点的区域创新网络,有效地促进官产学研的合作。区域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应相互合作、协同作用。可由政府部门负责制定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并提出研究领域或课题(资助的课题中,特别注意支持那些有独特创见,甚至过激学术思想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往往能够导致创新,使技术有真正的突破),由中小企业或研究机构提出申请竞标。同时,政府对大学的研究机构提供战略性的资助基金,支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设计的大学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而大学应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和进行技术开发咨询,政府、校方和中小企业应鼓励大学科研单位参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在从事资助研究项目时,能够充分利用大学中的科研力量和专家人才帮助企业搞技术革新、管理计划和培训等。

2.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系统 我国各高新区内目前均设有服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器)、行业协会等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服务机构过去的确在促进中小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高新区发展的优势方面发挥了许多作用。但由于各中间服务机构彼此独立行事,不能相互分工协作,整体服务体系显得不够健全完善,致使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系统,发挥各高新区内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更全面地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市场信息,采用先进的储存、检索办法迅速及时地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并根据企业对信息的特殊需要定期向企业提供资料,将种种信息传递到大大小小的企业。这样,一方面使中小企业的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产品的重复开发,使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研究开发、咨询到管理、后勤等方面得到一体化的服务。

3.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小企业的伙伴是政府”。无论从国际上成功高技术园区的经验,还是国内的发展实践来看,可以说,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成功的中小企业。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使经济能适应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今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政府的扶持应在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利用政府的调控作用,对高新区内的中小企业采取更加灵活宽松的财政、税收等政策,通过实施直接援助、贷款和贷款保险、减免税收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高新区内中小企业的资金援助,并逐步改善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伙伴关系。如前所述,“资金是中小企业创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就必须解决高新区内特别是内地高新区内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第二,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必须在高新园区内试行风险投资机制,可考虑由政府引导商业银行、民营大企业等投资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设立种子基金、创新基金等风险基金。同时,努力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如设立第二板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上市,鼓励多种形式包括国外支持的风险投资业的建立。事实也证明,凡是率先引入风险投资机制的高新区,已经较为成功的创建和发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如国内率先引入风险投资机制的苏州新区,不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使一些中小企业获得了成功。第三,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对于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市场环境,如大企业的降价倾销、中小企业间的背后拆台等现象,政府应出面进行干预,通过制定具体的法规、条例等措施,约束一些企业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标签:;  ;  ;  ;  ;  ;  ;  ;  

论区域创新网络在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