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而庆[1]2000年在《“道法自然”审美观与企业文化软约束》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作为道家思想代表作的《道德经》便拥有着大量的管理内容,其精髓是“常无为而无不为”。 如何无为?曰:“道法自然”。“自然”,在这里既是道之本性,又是万物运作之规律。而道之本性就是顺应万物运作之规律,因此二者是二而一的关系。老子又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由此可见,在老子那里:“道法自然”的核心是“人法自然”。而要“人法自然”首先要了解人心,做到“心法自然”。具体来说就是反求诸己惠及他人,以求不争善胜、天下归一。因此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主动、积极地遵循客观规律去“善为”。这与企业文化在管理的审美追求上是相通的。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突出管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借助潜移默化的文化力来凝聚成“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强调管理要顺应人性的规律,改造人性的弱点,为企业发展造就优秀的员工,为员工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达“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之佳境。这种“人法自然”的倡导,使企业界对人的管理进入到文化约束的间接管理阶段,或者说已进入到了无为而治、不言而教的审美追求境界。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将玄妙圆通的老子智慧,糅合现代管理之精髓,注入到当今国企改革之中,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试图就这一方面做些探讨。论文分三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道法自然”审美观与“企业文化”软约束之间的关系,阐述企业管理理论向高层次延伸的趋势。 第一部分:论述老子之“道”的哲学内涵、“道法自然”的审美特性以及在这种审美观念指导下的“人法自然”与“心法自然”,这与企业文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观在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 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理论的扫描,论述管理学的发展在本质上就是对人性自由的释放,管理者只有站在“道法自然”的审美高度, $芍 g 琳”审 多 成 卓 企业 文 沾 茁 务 戾遵循“心法自然”的规律去做好人的工作,才能高屋建级地理顺企业的各种关系,确保企业的长昌盛不衰。 第三部分: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论述“道法自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和“无为而治”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取得的巨大成功。
杨存栋[2]2005年在《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企业文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内蒙古诞生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基于地区优势资源快速发展的明星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进入市场较晚,成长历程短,但发展速度快,有些企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军者并打造了一批全国知名品牌。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从各自的理论背景出发来解读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作者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美国的管理学者从日、美两国的民族文化比较中发现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差异来自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差异。随着企业文化理论引入中国,展开了中、日、美等国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却缺少民族文化背景下特别是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的研究。本文重点研究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本文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研究,构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树状模型”。直观的展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并应用此模型分析内蒙古的快速发展的企业——蒙牛乳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论证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以此为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利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提供理论借鉴。
俞凯[3]2017年在《明式家具的现代流变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明式家具无论在其制作上的材美工巧、隽雅简约,还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文人哲学思想理念、内涵以及文人精神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无不为我们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的流变,人们的生活起居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情趣、消费观念等不同的改观与变化,使传统家具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再则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与现代建筑室内空间发生的极大改变,使传统家具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应用到现代居所中,由于当下居住空间的层高、格局分割的限制,使传统家具在其空间中显得拥挤与局促。因而传统明式家具在现代的流变中如何以“新”的形式、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尤为重要,并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从现代生活起居的变化、人机工程学的加强、建筑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等改变,在人机工程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笔者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明式家具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怎么样做现代化的表述,使新中式家具更加适应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符合现代人的需求;符合现代居住空间与环境;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路径等“新”的呈现方法,在基于传统文化同时可供跨文化解读的现代“新”中式家具。
戎迈[4]2008年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文中研究说明利益相关者理论于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并对股东至上主义占主流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提出了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尽管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之中,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和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综述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揭示并梳理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公司治理的问题,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应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外部治理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职工董事、银行董事以及独立董事机制来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来全面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问题,避免了只从内部治理来分析的弊端。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来解释利益相关者理论,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利益相关者问题的出现。还将独立董事制度纳入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框架之中。
参考文献:
[1]. “道法自然”审美观与企业文化软约束[D]. 赵而庆. 山东师范大学. 2000
[2]. 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企业文化研究[D]. 杨存栋. 内蒙古大学. 2005
[3]. 明式家具的现代流变与思考[D]. 俞凯. 南京艺术学院. 2017
[4].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D]. 戎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