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研究论文_邬国清

宜春学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及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人们对于建筑安全性能的要求的越来越高。近年来,地震灾害频频发生,而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及国家的经济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抗震结构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增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措施。

关键字: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原则;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建筑的实用性得以提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考虑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建筑的安全性也是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必要基础。所以建筑企业应该通过改变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建筑设计,全面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抗震建筑。

1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必要性

地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壳在运动到某一个阶段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引起的。由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繁、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所以其会对人类生活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还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情况是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使整个社会都陷入巨大的恐慌。如图1所示,大型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大。根据地震灾害的资料进行统计得出,发生地震时给人们带来损失的关键因素时建筑物的崩塌,因此,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相关人员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在建筑物中设计出有效、合理的抗震性结构是减轻地震灾害最为有效的方式。

2在抗震结构设计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结构形状简单化

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土木工程设计的结构形状尽量简单化,这样才能够使建筑整体结构受力的计算简单化,从而使得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更加精确。另外,简单化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薄弱环节的坚固性,还能有效的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如此一来,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2进行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设计

为了使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设计其结构时,一定要保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规划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进而有效的提高其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最大程度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从全面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使抗震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的结构设计,务必要确保其相互之间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以免留下缝隙,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

2.3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与整齐

该原则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必要原则,只有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整齐性和合理性,才能够为建筑结构良好的整体布局提供保障,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抗震性。如果要保障抗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齐性,必须在抗震结构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有效调节其外形和刚度,进而使建筑结构整体上的抗侧压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如此一来,便可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抗压能力,以免使其中心位置发生偏移,既保证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又增加了土木工程设计的抗震性能,可谓一举两得。

3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与方法

3.1提高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合理性

发生地震时,减小地震对建筑物产生作用力的主要方法是依靠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对作用力进行转化。所以,在设计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过程中,必须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确保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合理性。好的建筑结构设计应该能够使建筑物具有较强抗侧力,形成双向固定结构,从而使梁以及墙体之间处在于同一水平轴上。如此一来,建筑物在地震到来时,因其作用力出现剪弯力破坏,应确保墙体与梁之间的变形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此外,在梁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守强弱梁的原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墙体各个部位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其抗震性得到良好的发挥。

3.2按抗震等级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划分

依据地震等级的不同,产生的破坏力也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所以,在设计土木工程抗震结构时,要分别处理其梁结构和墙结构,并对当地的地震历史情况进行分析,使其抗震能力能够应对该地区最高等级的地震,从而保障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在地震时的承载力和延展性。建筑物延展性的提升,有助于建筑物中各构件强度与刚度方面的提升,使建筑物抵抗地震作用力的效果增强。如此看来,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要有效的提高同层之间柱的抗震能力,使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3确保抗震线的完善性与多层性

在土木工程中设计抗震结构的目的就是希望其在遭遇地震灾害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抗震作用,有效的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使建筑物不至于发生大面积的坍塌,对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起到了有效的保护。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时,还应该尤其注重其延展性的提高,进而有效的结合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如此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就能够使地震产生的作用力更好的被分散到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当中,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能力。在抗震结构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框架内部同一水平柱两段的长度,从而有效的防治柱的地段出现塑胶性的变形,纠正柱端与梁端产生的塑胶性情况,有效的分散塑胶性变形所产生的影响。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之一。在该地区最强地震等级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很难保持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推动土木工程结构的概念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当中有效的增加抗震性的设计,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设计,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同时也有效保证其安全性,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深远发展,充分保障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33+37.

[2]许大军.试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J].低碳世界,2016,19:171-172.

[3]赵彬惠.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21-122.

论文作者:邬国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研究论文_邬国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