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辨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唐僧论文,归程论文,石刻论文,师徒论文,画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414;K8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3X(2016)05-0029-03 一、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的由来 2014年春夏间,有网友发来一幅取材于唐僧取经故事的石刻画像拓片,委托笔者对该石刻画像进行鉴定(见图1)。 图1 《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原石正面 拓片让笔者眼前一亮,甚至有点兴奋:以对唐僧取经故事各类资料的了解,笔者判定这幅石刻画像应该不迟于元代,而且有可能早在宋金——如果这一判断能得到证实,那它就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唐僧师徒“四人一马”的取经图,代表了《西游记》取经故事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对于《西游记》成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到这幅石刻拓片后,笔者当即与网友取得了联系,表明了本人对该石刻画像的初步判定意见。网友回复说,这确实是在一座金代墓葬中出土的物件,墓中伴有一块署有确切年份的墓志铭刻石,但是墓志石已经不知去向,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他也无法提供进一步追寻的线索。这是一件很遗憾但又无可奈何的事。为了表示对《西游记》研究的支持,这位网友最终同意将有关资料公之于同好——这当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由于这幅石刻取经故事图像上有完整的师徒四人和白马驮经的情节,因此笔者将其命名为《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见图2,以下简称《归程图》)。 二、《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的初步辨识 以下介绍图2所示的石刻图和笔者对这幅图绘制时代的初步辨识。 图2 墓道门楣上《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人物局部 这确实是一块墓道的门框。全长120cm,高26cm,其中门楣部分高14cm;门楣下有四颗门钉,约6cm见方,刻有不同的花纹;门楣上隐约可见的阴刻图像,即笔者命名的《归程图》。 《归程图》占据了整个门楣的中心部分,除去两侧山水,中间“四人一马”大约占据了55cm的宽度。由于岁月留下了痕迹,原石刻已经显得很沧桑,只能在各种划痕中隐约见到一些淡淡的阴线,但在拓片中,仍然可以辨认出一幅清晰精美的《归程图》画像。 画像中右侧为前方,师徒“四人一马”自左向右前行,正符合取经归程的方向。悟空头戴东坡巾在前,呈大踏步向前的姿态,有棒夹在左掖下,右手搭在额头,作回首眺望状,似乎是在招呼随行众人;悟能八戒紧随其后,左肩挑经卷担,右手提衣襟跨步,作努力前行状;再后是白马,鞍具华美,驮有经卷;白马后面跟随的是悟净沙和尚——一个白白净净的和尚,兵器在左肩,似乎是月牙铲之类;队伍的最后是唐僧玄奘,头戴毗卢帽,双手合十,背后有佛光。整个画面动感十足,人物姿态生动,线条尤其优美流畅。 据介绍,这块墓道门框出现在河南省某地,墓内原有一块墓志石,铭文署有明确的落款“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但是,这块墓志石后来不知去向,目前也无法获得更多的线索。 从《归程图》的艺术水准来看,显然不是一般民间工匠的活计,这也显示出墓主人绝非等闲之辈,因此墓里有墓志出现也是合理的。但缺少墓志实物,给考证《归程图》留下了巨大的遗憾,所谓“大定三年”就成了悬疑的说法,我们必须从另外的角度来解释把它考订为宋金器物的理由。 三、《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为金代器物的判定 如前所述,笔者在知道曾有“大定三年”墓志铭存在之前,就已经作出了它应该出现于元代之前的判断,理由何在?随着对拓片的进一步考订研判,现在笔者进一步相信有“大定三年”墓志石存在的可能,理由又何在?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首先,有证据表明,师徒“四人一马”的取经队伍在元代之前已经形成,这是取经故事演变的大背景。主要证据有二:一是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元代磁枕,所绘彩图为取经故事,“四人一马”;二是山西曾发现一本民间祭赛用的《礼节传簿》,其中有金元队戏《唐僧西天取经》的角色排场单,提到取经也是“四人一马”。磁枕已经经过鉴定,属于元代耀州窑,年代没有疑问。 其次,取经故事中,“归程”的取经故事更为早出,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期的取经图,都是表现取经的归程,也就是都显示取回了经卷。如敦煌榆林窟3号窟的取经图,只有二人一马,马背上驮经卷,马就是驮经的,榆林窟2号窟的取经图、千佛洞2号窟的取经图都是如此。而在元代磁枕取经图上的马用于骑乘和有了华盖就是明显的被改造过的世俗化的东西——这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取经故事是从玄奘法师的归程开始生发。这与文学上民间流传故事一般都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规律是吻合的。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归程图》要早于磁枕的取经图。 第三,最重要的是,《归程图》中人物服饰显示了时代的特征。请注意,悟空头上的帽子叫东坡巾(或称“程子巾”,以程氏兄弟命名;“山谷巾”,以黄庭坚命名,大致相似),这是典型的宋朝人服饰。东坡帽是否由苏轼首创暂且不论,但肯定是在宋代流行的,这具有时代的标志意义。金人入主中原,带来了自己的民族服饰习惯,但不久就被同化,汉人服饰没有太大的改变;元人立朝后,再次改变服饰,这次就有了比较彻底的新面貌。据《明实录》记载:“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椎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所以,我们在后来的各种取经图中再也没有见过这种冠戴,比如在元代磁枕取经图中,孙悟空头上就没有了“东坡巾”之类的头巾。见图3。 图3 宋人巾帽资料 图3是几幅资料图,前两幅程颢像、黄庭坚像来自网络,似乎是截取自某一书画藏品,他们的头饰略有差异但都被后人统称为东坡巾;后一幅即苏东坡像,是扬州三贤祠宋刻东坡像,有清代鉴赏名家端方题款。另外,笔者见到过截取自湖北黄冈东坡赤壁的同治石刻东坡像也是这样的服饰。 值得注意的是《归程图》中八戒的服饰,交领、束腰、长摆、登靴,笔者以为这应该是宋代流行的,在《水浒传》中就经常提到“直裰”等。图4是裁截《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中的悟空局部,看悟空的巾帽就知道它一定在宋代至迟在金代已经形成。 图4 《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中悟空的局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确定这幅《归程图》的实际年代应为金代,如此,《归程图》就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一幅四人一马取经图,这对于判定《西游记》成书的演变阶段,深入成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唐僧师弟子回归过程图”新石雕肖像的识别_唐僧论文
“唐僧师弟子回归过程图”新石雕肖像的识别_唐僧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