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灿 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 365500
【摘要】习作教学三结合针对传统习作教学封闭性弊端,通过开凿写作活水,实现读写结合,强化活动体验等策略,构建开放、融合的习作教学策略体系,转变习作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习作;立足生活;读写结合;强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23-01
经过三年的深入探索“习作教学三结合”的基本规律,我们初步构建了开放、融合的习作教学策略体系,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习作的兴趣浓厚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师的劳动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仅是转变习作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变习作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能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立足生活,开凿写作活水
1.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以开拓生视野为宗旨,带领学生外出,感受大自然魅力;亲临教育基地参观访问,增长见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体验,感受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让学生从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2.家校携手,形成合力
教师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3.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
4.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坚持写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如为了写好小动物,教师提前布置学生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精心喂养,细心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在上指导课时,让学生把平时的观察日记、摘记等资料带入课堂上,便于学生进行习作时使用。既解决了内容问题,又培养了查阅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习作的内容和条件。
二、挖掘教材,实现读写结合
把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和转换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文本这个范文,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让文本成为习作训练的有效资源。
1.制定训练目标
开课初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级教材安排特点,列出各年级的读写训练目标——年级训练过关目标。目标的制定不但让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而且还为研究提供了评价的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讲清特点,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形式,让他们在感知语言精妙的同时思考了“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 的问题,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从而逐渐滋养出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3.巧妙练笔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
根据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写话、写段模仿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做到“以读促写”。
4.课外阅读,厚实积累
写文章要想得心应手,光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的储备。我们从积累语言这个角度去指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摘抄,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同时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在我们的语文阅读中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提供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为有效的课外阅读做好能力的准备与情感的储备。
三、整合资源,强化活动体验
以活动为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家庭社会生活等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体验,产生表达欲望,从而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切身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它从“封闭”走向“开放”,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体验活动 自然真切
开展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兴趣。如设计演小品、演课本剧、演讲比赛、做手抄报、报刊剪摘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自由舒展,尽情实践。在学校经常性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扳手腕”“趣味传话”等活动,让“有趣”激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学生在习作中流淌出的是亲切、真实、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
2.利用活动情境,促使多元体验
活动是载体,体验才是关键,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心的情绪变化,如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在体验中陶冶心智、提高认识和品味。学生的内心情绪的变化和情感体验,在交流碰撞中会产生出新的思维的火花,折射出创新精神的光芒,实现体验的多元化。只有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才会特别感人肺腑。
3.回味活动画面,引导个性表达
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以平等的机会参加并体验活动,亲身投入实际场景去探索、发现。让孩子们的“眼睛成为照像机”“耳朵成为留声机”。对于各项活动,在准各阶段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白怎样去观察;活动中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活动后再进行交流,写下感受。这样,学生再也不会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犯愁了。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师主动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展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让学生在创作激情和“有话要说”的冲动驱使下,使他们的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与独立创新的理趣与灵感发生碰撞,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情不自禁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参考文献
[1]张小宁.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相关问题[J].文教资料,2018,(30):56-57.
[2]丁有宽;戴汝潜;朱作仁;田本娜.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章莉.立足生活,放飞心灵——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2):105-106.
[4]刘爱玲.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有效措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36-38.
论文作者:张绍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个性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