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高考试题的难度、科学性及命题趋势_高考论文

生物学高考试题的难度、科学性和命题趋势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性论文,生物学论文,命题论文,高考试题论文,难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9年广东实行“3+X”高考改革并恢复生物学考试以来,如今已经走过了5年的路程。这5年的生物学高考试题始终强调了基础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在积极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地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试题的难度

多选题难于单选题,非选择题难于选择题,新题难于陈题,图表题难于文字题,图表与实验结合起来的综合试题最难,这是一般特点。但必须注意的是,难度感和实际难度是有区别的。高考刚结束时,我们对试题做出难或易的判断,仅仅是一种感觉。这往往与实测难度是有出入的。试题的难度不仅会影响考生的情绪,而且对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往往影响到今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难度往往与招生比例保持一定的相关性,这是区分不同学习水平的考生,便于高校录取所必需的;有些题在表面上看,或者站在老师的角度看,是很难或是很容易的,但实际结果不是这样。

难题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1 涉及的知识点不止一个,且用了易混淆的实例

例1 (2003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第2题)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

此题看上去应该说是很容易的。涉及的两个知识点——“过氧化氢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属于浅度理解层次类题,正确答案是C。按理考生的得分率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据某省的实际抽样结果表明其难度系数为0.59。这说明我们对考生的实际情况的把握是不全面的。值得指出的是,这道题之所以难,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本题的考查目标不清楚,将教材上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的实验混淆起来了。这里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部分学生对小麦等植物所含有的核酸(包括DNA和RNA)这一知识很清楚,但对烟草中的核酸种类却答不好,原因是他们将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混淆了。这些学生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对病毒和植物的区别缺乏理解或审题不仔细,对课本知识囿于死记硬背。

1.2 平时教学中易忽视的常识性知识

例2(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试题第2题)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A.染色体 B.液泡 C.核糖体 D.叶绿体

这道题乍看容易实际很难。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293。由于平时对细胞器等结构和功能强调过多,而对其结构层次却重视不足,所以让考生不知所措。应该说,这道题较好地考查了平时教学中的薄弱之处。事实上它是一道带实验性质的题,只要知道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区别,对使用过光学显微镜的考生应该是不难回答的,正确答案是C。因为核糖体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可是许多考生答成了A,原因是答题时不能联系到平时所做的有丝分裂实验。也有考生答成B,这是未能联系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至于认为D是正确答案的考生,则缺乏起码的实验基础和必要的推理能力(因为叶绿体比核糖体大,从课本上的插图上就能清楚地知道)。

例3 (广东、河南、广西2002年第22题)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19,为该份试题中最难的两道题之一(另一道是第20题有关根据基因的连锁互换和自由组合定律判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难度是0.176)。这道题为什么难?虽然不是对自由组合定律不明白,而是对母本与的关系分不清,应该说,这道题较好地联系了遗传和植物的个体发育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答案选D。

1.3 带有图表的

例4(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试题第7题)血液通过肺部血管时,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地表示该变化的曲线图是

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347。该题考查的知识应该说是很简单的,其含氧量大小是:肺动脉小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小于肺静脉。但由于带有曲线图,要求考生具备读取图中信息并进行转化的能力,所以大大增加了难度。答案是A。

1.4 创新性强和文字书写量大的试题,特别是实验类试题

例如,2003年高考单科试题的第41题(难度系数为0.092)和42题(难度系数为0.22)(试题见本刊第7~8期合刊),理科综合第26题(关于育种方法)(武汉市的难度系数为0.44,全国为0.358)。此外,试题的不同于教材的文字叙述,也会增加难度。例如,今年理科综合试题关于脊髓的“背根”“腹根”“向中段”“外周段”等文字,对考生理解题意也有一定干扰作用。

对题目难度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区分度以便于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还要考虑当年的升学率和中学教学实际水平。笔者认为,对广东的文理大综合试题中的生物题,更要强调其基础性而弱化其选拔功能。据了解,2002年广东试题平均分是82,今年为88。虽说文理大综合考试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优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确实给中学师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对其试题的难度系数最好不低于0.6,这样既可以确保考生相对的“不偏科”,使全体考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改善,又能切实减轻考生的实际心理压力。由于有单科试题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作选拔的基础,对高考的选拔功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可以说,稳定其难度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所以,建议文理综合试题在由侧重知识的考查过渡到能力考查方面的步伐不应过快。

对理科综合试题来说,今年试题的总体难度也明显加大(2000年~2003年4年的总体难度系数依次为0.66、0.67、0.63、0.55),其中生物学题目的难度明显大于去年,而与物理、化学接近。这对今后改变中学生对这三科教学的态度是有作用的。以往有人认为,生物学应考只要花较少的时间背背相关资料就可以得到比物理、化学更高的分数。2001年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难度系数依次为0.49、0.47、0.74;2002年的难度系数依次为0.49、0.73、0.76,今年却有所不同(生物学试题的难度系数降低为0.52,而与物理一致,略难于化学的0.55)。显然,今后中学若不像物理和化学学科那样重视生物学,会影响到考生理科综合科总体成绩的提高。因此,无论是在课时还是教学组织和考生心理上都必须体现出更广泛的重视。值得说明的是,参加理综考试的考生,物理、化学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好,试题在探究性方面有所侧重,显得更符合实际一些。

实践表明,过去的单科生物学试题总体难度是适中的,近年试题的命题水平趋向于成熟。按理,单科试题应该明显难于综合试题,但由于施考地区选考生物学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希望今后更要注意保持稳定,难题比例不可过大,否则不利于中学的教学。

随着新教材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建议选修教材内容有较充分和具体的体现。保持高考试题内容与中学相关教学内容的比例的相关性,对促进中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遵循考试说明进行备考都是有利的;同时,选修教材内容为高考命题创设了更大的空间,相信会有更多新题的出现。新题即使考查层次稍微低点,但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值得命题老师和中学师生注意的。

二、试题的科学性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不能脱离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因为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它要配合课程和教材改革的推进,所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会继续得到及时的反映。2004年是全国全面使用新教材后的高考,2004年秋季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将在部分地区施行。显然,高考试题在内容选择上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应该更加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也离不开其功能。每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等都十分重要,这是确保考试本身的科学性所必须的。脱离了对其功能的任何思考都是片面的。应该说,生物学命题在这几方面做得都比较好。例如,试卷的长度或者题量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在一些试题的关键字词上加上着重号,减少试题的计算量(抛弃了遗传学计算方面复杂计算的难题),避免学生因数学水平不高而导致失分。因为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是数学试题的任务,不是生物学考试说明所规定的。

保证试题内容的科学性,是命题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生物试题的科学性,不能忽视考生的学习背景和实际水平。例如,对“人为什么掉到水里会淹死”这一问题,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考生其答案要求不一样。若是做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测试题,答“不能呼吸”就算对,但如果是初中生则要求答“人不能利用水中的氧气,不能进行呼吸,缺乏能量”等。但如果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得答出“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就不能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防止无氧呼吸产生有害的物质”等。也就是说,对试题的科学性研究需要考虑学生实际。高考对知识的要求当然不能高于教材。1999年广东高考第1题,题干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是植物细胞无中心体。其实,教材讲述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明确说明了以高等植物为例,但在对两种分裂方式做比较时却未提到“高等”二字,命题时按此未能加上“高等”二字,是欠严密的。

又如,上海高考曾经考到“肥胖人的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答案是水)。这道题在K12生物论坛等处曾经开展过多次讨论。虽说老师们没有亲自做过实验,但通过生活经验和查资料而提出了否定的看法。正确答案是“脂肪”。这道题至今还在流行,且不少资料上还是用了“水”做答案。通过“原生质”所含成分的一般情况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未尝不可,由此派生出的题目也很多。例如,肝脏细胞含量最多的是什么?正确答案:水。但通过“一般情况下原生质的含量”来考查具体细胞的相关成分的含量时,必须要考虑细胞的特殊性,也就是说,选用具体实例时应十分谨慎才行。可见,如何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对高考命题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命题人员既要研究中学教学的实际水平,又要关注流行试题的水平和趋势,任务也十分艰巨。如果当年的答案就是“脂肪”(正确答案),那就超纲了!因为各类具体细胞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这一知识,并不是大纲对考生所要求的。这类问题很多,在部分流行试题中出现类似错误的现象也很普遍,下面再举一例谈谈。

例5 (单选题)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是

A.蓝藻B.硝化细菌

C.支原体D.噬菌体

此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教材上“一般原核细胞无细胞壁”(老教材)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作为单选题却是违反科学的。新教材对原核细胞的文字讲解是以蓝藻和细菌为例的,而它们都具有细胞壁,这是一般情况。但教材的支原体模式图中,隐含了没有细胞壁这一知识。对命题者来说,用D做答案符合一般要求,也许不影响测试考生的对中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事实上这道题不仅考虑欠周到,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更是没有真正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表现。因为C也是答案(支原体也没有细胞壁)!若将此题改为多选题,且将CD都定作正确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但其难度可能就比较大了。

再如,1989年高考有道题是要求考生回答“脉搏的传导速度和血液在血管中流动速度哪个快?”。对当年的考生来说,这道题可以说是够新颖的了,因为这类知识在流行的资料上没有。按照教材知识,学生是难以回答的。若按教材知识进行推理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为教材对脉搏和血流的关系的表述主要是在脉搏的定义中:“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的时候,主动脉先行扩张,然后回缩,这样一张一缩,像波浪一样的传播……”,按前半句叙述,血液到哪脉搏就传递到哪;按后半句的理解,脉搏的传播是像波浪一样的传播的。正确答案是“脉搏传导的速度快”。如果此题是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说超过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但如果是考查推理能力则更是离开了生理卫生的教学。

三、命题的基本趋势与社会、科技热点

高考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步迈向能力立意,这是基本趋势。能力立意更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但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所以,今后的高考试题在考查探究性和开放性时仍然会保持必要的基础性。鉴此,命题的落脚点理应尽可能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潜能上。这就要求不断进行命题创新;要求不断推出新材料、新信息;要求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科技发展的具体实际。考查探究性,特别要求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不仅可以结合课外的实验,也可对教材的实验进行改造和加工。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广东和江苏高考试题的实验题,部分是选自于中学教材(例如色素的提取实验)并展开设问的,这是令人感到鼓舞的,保持选材适当回归教材,更有利于中学开设好大纲规定的实验。希望今后的高考试题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能力考试如果从中学教材的知识中做过多的剥离,对中学教学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

热点问题不仅包括最新科技社会发展有关事实,也包括了学生生活的实际。热点问题在试题中要么是作为材料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么是作为知识背景来考查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2003年的试题在这方面有充分的体现。但热点问题再热也不能脱离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例6(广东高考试题第38题)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1)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为模板,在__ 酶的作用下合成__,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2)整合后它按照__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__为模板合成__,并进而通过__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3)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

答案:RNA 逆转录酶 DNA (2)碱基互补配对 DNA mRNA 翻译 (3)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

该题涉及到艾滋病这一热点问题,对没有学习新教材的广东考生来说,应该感到很新颖,但事实上,该题考查的是他们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考查的知识内容都是来自教材,例如,第(3)问很巧妙,它通过病毒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DNA的复制条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水平。教材在讲DNA复制的条件时说到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而在此新情境下要求学生回答其中的原料、能量和酶。可以说,这道题是应用热点材料考查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典型题目。它给我们的信息是明显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对基本知识的教学。

四、考生对试题的态度以及如何备考

考生对试题的欢迎度与命题的成功与否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吻合的。今年试题中哪类试题更受考生欢迎?今年的广东文理大综合试题应该说更受广大考生的欢迎。原因是,试题难度有所降低,比较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试题的难度和信度等指标都比较好。

从考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看,今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的难度等各项指标也比较好。有较好的选拔作用。但在教师中出现了一些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对试题所用的材料和文字表述上。例如,使用老教材的部分学校认为,用反射弧方面的材料考查学生设计实验,似乎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如,认为马铃薯属于四倍体,考查其育种过程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由于教材的内容有限,而高考试题要保持足够的探究性和新颖性,难免会用到课外的材料。这正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具体体现。问题的焦点主要是,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即“理”)是否在书内。对小麦和马铃薯,教材(包括大学教材)在讲遗传规律和讲多倍体时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例如,在遗传规律部分,“二倍体”是解题时约定俗成的事实,绝大多数考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个别考生会考虑到多倍体,问题就复杂了,因为若将小麦看成六倍体,马铃薯看成四倍体,且了解了一些多倍体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这一问题就会因为考虑问题太复杂而难以解答了。当然,在评卷时如果做到了答案的开放,就可得到合理的处理。

对单科试题来说,其难度等指标总体上也比较好。

如何应对今后的高考?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三抓”:一是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为学生构建必要的理论和实验知识网。对任何内容的教学,都不可忽视教材中点点滴滴的纵横联系,都要注意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类。例如,在讲能源物质时,可将三大有机物代谢联系起来思考。哪些物质是能源物质?主要能源、最终能源、直接能源、重要的储能物质分别是指什么?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消耗顺序,三大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多少和原因,元素构成与耗氧量的关系、与体外燃烧释放能量多少的比较等。二是抓理论联系实际和思维能力培养。应该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以具体问题做专题,引导他们一起来分析讨论。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将实际问题探究化。使课堂保持充分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凡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都尽可能地发动学生自己来回答和解决,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力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师在平时注意树立能力意识是备考教学所要特别注意的。三是抓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教学调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要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及时做好测验和讲评工作。当然,教学中使考生熟悉各类试题的做法是必要的,但也不可简单地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讲题和考试。

标签:;  ;  ;  ;  ;  ;  

论生物高考试题的难度、科学性及命题趋势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