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与学生建立感情纽带的方式,是一种心理攻势。凡是班主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谈话。但是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之广、心理成熟之早出乎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学生在犯了错误以后会不讲真实情况,甚至撒谎,班主任根本无法进入学生心里,难以了解真相。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摸索出了一些与学生面质的技巧。本文从澄清事实法、深度剖析法、换位思考法、同感疏导法、幽默迂回法、自嘲激将法、含蓄反驳法七种面质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进行阐述,请同行参考。
关键词:面质技术;个别谈话;沟通技巧;高中班主任
一个班级中难免会有不听话的学生或偶然事件的发生,那么班主任该以怎么样的言语说教才能驯服学生、感化学生、指导学生呢?笔者认为班主任必须掌握面质的技巧,才能顺应新课改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建设班集体,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家长服务。
一、有关概念内涵
1.面质:也称对质。起源于心理学,是指咨询者当面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的矛盾,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心理学家贝克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由于学生在处于矛盾、不安、恐惧、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在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上存在误区,会造成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但是他本人却感受不到,这时候的面质在于促使其清醒地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从而加以改善。
2.面质的目的:班主任对学生的面质,应该是讨论问题、认识错误(不是指出问题)、帮助纠正问题;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教训对方。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有些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或失败,不肯正视现实,有些学生害怕受到惩罚、家长的责骂,故意编造借口,欺骗教师。而面质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消除过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
二、面质必须坚持的原则
1.尊重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倾听、学会请教。倾听首先意味着一种接纳。这要求班主任能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来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是在真正地倾听自己的心声;同时班主任还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鲜活的生命来看待、来接纳;要专注、仔细、认真地倾听,要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重视他;同时要包含着警觉,对来自学生的每一种声音的方向、特点和隐藏的变化趋势要时刻保持敏感,以便能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乃至破绽之处,并能洞察出学生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只有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倾听学生说话,才能让学生感到受到尊重,才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承认和尊重,师生良好沟通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理解。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纸条等都能使学生丰富而复杂的个性起到改变,从而说出心里话。
2.宽容原则:我们教师平时对学生的问题不是批评就是惩罚,太绝对化了。其实学生的表现大多是中间状态的,我们不应该指责“你怎么了,”抱怨:“你为什么这样?”而首先应该考虑一下“我怎么了”。是不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方法、方式上有什么问题,在教育智慧上还不够聪明。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和再犯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在广阔的心理空间完成自发的、内在的需要,促进自己的成长。
3.激励原则:应该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充分陈述事实,对事不对人。当学生认识到错误后要真诚地安慰学生,为他分担痛苦,再提出改进的方法,努力的目标,加以热情的鼓励,拿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哪怕有一点儿进步都应该表扬。善意的提醒和适度的激励会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苏醒,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个性会在他的人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他的不良自我意识及情感有所表现时,教师及时予以面质,可以帮助他重新构建意识形态与行为规范。
三、面质的实践策略探微
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学生、贬低学生、教训学生,而在于开启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勇敢地面对现实,从而改变原有的认知和行为。
1.澄清事实法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多数学生表现为自尊心极强,有一种成人意识,他们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有时可能会言语不雅,甚至口不择言。班主任澄清事实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对或错,明辨是或非,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自觉地改正偏差行为。
自修课上,笔者把学生吴某的手机保管起来,他生气地对笔者白了一下眼睛,见笔者没有反应,又写了一张纸条(“我拿手机管他庇事,神精病”)传给前面的同学,笔者收下纸条扫了一眼后,悄悄对班长说:下课后,请袁同学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下课了,袁某满脸怨气地走进办公室,笔者随手拉了一张凳子让他坐下,从笔记本中取出那张纸条,耐心地帮他纠正错别字。“你看,在这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庇’应该改为‘屁’,这两个字的读音也不同,‘精’应该改为‘经’,要么把整个词改为‘精神病’”。接着笔者让他把这两个词抄写三遍,然后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其实我的私有财产如果被人拿走,同样也会很难过。但是你把手机带进教室,肯定会影响你听课的质量。笔者如果不帮你保管,就是在纵容你在不适合的时间做不合适做的事,这是对你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许你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懂得教师管的不是屁事,而是正经事,而且教师那时的思绪非常清晰,也真的没有神经病。好了,你可以回教室去上课了。”此时再看袁某,他脸上那种不满已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和敬佩的神色,他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谢谢您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我的错别字,否则,我会被同学笑死的。”
如果班主任成为了学生的对立面,便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无法与学生达到感情的沟通,也就违背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灵魂深处所产生的震撼和感化,无疑比声嘶力竭的指责更富有力量,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从而使他们形成对人生、对社会的积极态度。
2.深度剖析法
当学生陷入困境后,往往不愿意承认现实,喜欢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敢把自己与眼前的现状联系起来,选择了逃避与退缩。此类认知上的偏差,尽管当时使他的自尊心免受打击,但以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可能会给他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3.换位思考法
当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由于认知方式和思维方法的误区,总会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正义的一方,而对方的一切都是错的,是不可原谅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现象在我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碰到。
自修课上突起风波,学生孙某拿起凳子砸向身旁的李某,幸亏李某避得快,才没伤到人。经过了解,其实两人之间并无多大矛盾,是李某向孙某请教数学,孙某不想在此时帮他解答,李某就开始叫孙某父亲的名字,孙某一恼之下情绪失控,就引发这起举凳砸人事件。弄清事件原委后,我先请两位当事人尽可能详细地写下事件的来龙去脉,必须要写出自己的缺点和对方的优点。刚开始两位同学都觉得自己没有错,把责任尽量推到对方身上。通过互看说明书,两人开始体验对方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情境模拟,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后,我又顺手把曹植的《七步诗》抄在白纸上,让两人先读后解,让两人重点体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句的情感意蕴。还给两位同学布置个性作业,回家学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准备在自修课上合唱。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笔者没有对他们说教、责骂,更没有体罚,而是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宽容氛围中,让他们多角度地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从小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自私、自利、倔强、重面子、不肯认错,如果在高中阶段不指出他思维上的误区,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过激的行为,那么在将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处处碰壁。
4.同感疏导法
有些时候的学生问题比较难以处理。因为学生要面子,或者他有解释的理由,甚至是冠免堂皇的、正义的理由,会使班主任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从而隐藏起他内心真正的问题。笔者曾经听到同事在教育一位学生:
师:你这次考试成绩很差,为什么?
生:我是差了点儿,可是我品质好的。
师:怎么回事?
生:我们很多同学在这次测验中偷看的,还得到了你表扬,他们真不要脸。
师:你在为自己找借口。
生:老师,你应该去批评那些弄虚作假者,这样才能声张正义,要不重新考过,我才服气。
师僵在那儿,无话可说……
我及时介入:同学你是说,在今天考试时,很多人作弊,但是你没有,因此,你感到不公平,对吗?
生:是啊!令人气愤!
我:那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去偷看,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呢?
生:我才没有呢,那样不真实的成绩有什么意义?
我:那怎样的成绩才有意义呢?
生:当然是凭真本实力了!
我:可是你现在的成绩还很落后呀!
生:老师,我知道了,我会奋起直追的……
刚从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大家原来多是佼佼者,因此,成绩下降是在所难免。但是他却不愿承认这是现实,尤其是初中成绩比自己差的现在都比自己好,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威胁,这个时候他就开始逃避。如果不是用面质的话,会给他造成一种假象,并且会强化他的逃避心理,问题也无法得以解决。学生明白了我的心意,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表态自己会改正的,会努力的。事后,同事好好地表扬了我一次。
5.幽默迂回法
班主任应该时常关注班级中的小团体。因为有些小团体爱好一致,脾气相近,异常团结,很讲义气,旁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即使他们干了坏事,口径也相当统一,无法抓到证据。本班有三个男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学,非常哥们。有同学多次反映他们在校外抽烟,有一次笔者还闻到香烟味,可是他们拒不承认。有一天中午,他们居然在厕所里抽烟,获知消息后,笔者给他们讲了以前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一位校长的处理此类事件的故事:先把甲叫到办公室,给他泡茶让座,并拿出薯条与酱让他吃,我也边吃边悠闲地和他聊天,突然提醒一句:“你酱多了。”他一看,娴熟地用食指弹了弹薯条……轮到乙进来,他肯定听到了甲的述说,死活不肯吃薯条,聊完天我说:“你顺便给丙带一根去。”见他拿了一根薯条,我伸出右手与他道别,他马上把薯条夹在耳朵上与我握手……丙很拘谨,站在那儿不出声,瞪着眼沉思我会想什么法子让他露出破绽,我把最后二根薯条交给他,他也拿在左手打算用右手与我握手。我挥挥手说:“你可以走了。”他终于如释重任地走向门口,我大叫一声:“老师来了!”他连忙扔到地上,并用鞋踩住……听完故事三位学生微微一笑,继而低头沉思,事后他们联名发了短消息给我,向我道歉。
有些同学的心理防卫能力很强,做了错事以后的戒备心理更强,这时不防冷处理,在闲聊的时候,在轻松的氛围中,或者在他喜欢的事物中,幽默的语言环境下,他就可能放松警惕,露出原形,有了证据以后处理起来就比较方便。
6.自嘲激将法
现在的学生由于承受到宠爱,没大没小,口无遮拦,家人与亲朋好友可能习惯了也不见得会见怪,但是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别的同学肯定不卖你的帐,所以人际关系很紧张。我班有个学生小王,在家一口脏话,父母觉得没什么,反而认为反应快,口才好。但是同学们非常不耐烦,女同学有好几位被他骂哭,男同学有二次与他发生冲突。于是在评选预备党员中他落选后,我约了他。
我:知道为什么找你吗?
生:什么?安慰我一下?我才不要呢!
我:我今天吃得空啊!(假装生气的样子)
生诧异地看着我:啊?
我:我在想,我是不是看错人了?
生:什么?
我:我一直觉得你是个不错的男孩,做事充满热情,所以很想帮你树立好形象,可是你自己都不珍惜机会,上个月我就把你确立为预备党员的候选人,这是多少同学向往的,是不是?
生脸红了:是的。
我:可是你一点都没有改好,同学们都不服气,我听到有人在说:“他总是骂人,怎么还能当预备党员,老师太偏心了!”弄得我很没面子。
生:以后不会了。
我:真的?我没有看错人?
生:真的!老师,我会让你相信你没有看错人!
我的二次自嘲,让学生感受到了我的失望:原来老师心目中一直很看重的学生居然老是不进步,这种变相的鼓励,给了学生很大的信心,让他看到了希望,同时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诺言,比简单的批评与说教更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7.含蓄反驳法
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学生叛逆心理极强,他们往往会因为观念上的不合或者某一件事情的意见不一,甚至是某一句话不投机就与父母亲顶撞。这时家长就会到班主任那儿告状。事实上,这类事情大部分的起因在于家长,那么班主任如何巧于言辞,做好矛盾的有效调和剂呢?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对学生事件的处理中应怪不得、急不得、松不得、告示不得。面质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服从理,理制约情。
四、实践的思考
1.面质要掌握事实。“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面质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面质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有了事实依据,批评才能有的放矢,才有明确的目的和改正的方向。
2.面质要留有余地。在面质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教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3.面质要刚柔相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重点。面质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直接面质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面质教育。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说:“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没有严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只有“严”“爱”适当,“抓”“放”有度,才能促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311400
论文作者:卢德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班主任论文; 笔者论文; 同学论文; 心理论文; 薯条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