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主导逻辑下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与价值创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主导论文,主体论文,逻辑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JEL Classification: L86 031 P23
一、问题提出
信息与通信技术正在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智能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一个全新技术产业,并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尽管移动互联网产业尚处发展初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3),产业水平化趋势还未确立,但垂直一体化整合正在加强。最新的中国移动TD-LTE 4G招标,设备厂商竞争格外激烈,华为、中兴因多年来在TD上进行巨额投入而获得整个招标50%以上份额,加上大唐、普天、新邮通和烽火等,国产厂商份额高达67%,爱立信、上海贝尔与诺西也各获11%(马晓芳,2013)。这表明,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以平台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竞争(Tiwana et al.,2010);另一方面,4G建设高峰将至,移动互联网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创新价值有待发掘。然而,这种价值的创造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并由网络系统各模块联合完成,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产品导向下企业独自创造价值模式。如何乘势推动中国的移动通信等高技术产业转型与合作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已有相关研究也表明,随着制造业服务增强趋势(Gebauer,王春芝,2006)、无边界企业与企业无边界发展(李海舰,陈小勇,2011)以及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的快速推进(Hacklin et al.,2009),基于解决方案的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及其价值联合创造机制备受关注(孙耀吾,贺石中,2013)。移动互联网时代使产业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创新不仅仅发生在产业内部,更多地发生在产业之间,众多企业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全业务、非线性商业模式(Silen et al.,2012)。随着移动服务生态系统的演进,价值链发展到价值网,曾经的成本主题转换成价值、服务交付和提供解决方案(Peppard,Rylander,2006)。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又需要新颖的应用以提升顾客体验(Hacklin et al.,2009),下游开发者由此参与进来,形成更大创新网络,在服务主导逻辑(Vargo,Lusch,2004、2010)下,各方联合创造价值。研究者相继提出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Prahalad,Ramaswamy,2000)、生产者与消费者价值共创系统(Payne et al.,2008)等,分析联盟组合中焦点企业如何利用杠杆,整合伙伴资源以及与伙伴间形成的网络资源创造价值(刘雪梅,2012)等。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中,平台企业领导能力(Tiwana et al.,2010)、网络服务提供商(NSP)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之间能力协调(李新明等,2011)、移动增值服务在双渠道系统下的价值链协调机制(满青珊等,2013)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
由此,从产业、技术融合,产品、服务整合,到由移动服务主导的创新网络,价值网络与联合创造机制等,已基本形成一条研究主线,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但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等创新网络价值联合创造及分配的具体过程、深层机理和实现方式等却还有着很大研究空间。对于网络模块资源、能力匹配,同步同频的创新节奏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尚少。本文将刻画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架构,针对主要功能主体合作创新过程,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中的耦合共轭原理,揭示相辅相成、创造和增进价值的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二、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主体模块耦合共轭概念架构
1.系统动力学模块耦合共轭原理及其对象适用性
在系统动力学中,齿轮能够在机械传动中产生动力并正常运转,是基于轮齿之间相互啮合与共轭的原理。在齿轮传动中,主动轮是整个传动系统的中心,按照轮齿啮合定律,从动轮依附在主动轮周围。各方拥有相同的齿轮模数和压力角,彼此匹配、啮合并运转。通过啮合,使一对对齿轮的齿依次交替接触,产生一定规律的相对运动;通过共轭,即齿轮之间同步同频、相辅相成,实现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运转以及整个系统协同运行。耦合共轭的本质在于系统模块不仅需要互补、嵌合与互动,更主要地,他们之间相互交织、互为制约,必须同频同步,才能协同促进,直至加速传动,最终产生更大动能和放大效应。
系统动力学诸多原理被应用于系统行为模式与政策分析(Saleh et al.,2010)、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资源共享(彭正龙等,2011)、政府信息资源配置系统及演化(郑路,勒中坚,2011)等广泛的研究主题。移动互联网是新近理论研究与实践尤为关注的合作创新生态系统,嵌合在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创新主体之间的传动与协同,体现了机械传动过程中齿轮的啮合、共轭机理。因而,应用系统动力学的耦合共轭原理,分析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各主要模块之间耦合共轭、共同创造价值的内在机理,可为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网络治理机制提供多视角方法。
2.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概念模型
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以移动操作系统为平台,以运营商为动力源,网络设备供应商、下游开发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等分别提供互补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最终通过用户体验和参与,产生和实现整体价值,形成一个价值网络体系。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整体性、模块嵌合和动态演化等性质,同时表现出非线性、网状型和多回路等复杂系统行为特征。参照系统动力学耦合共轭原理,在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嵌入基于操作系统的网络平台,各模块通过系统接口进行耦合,交互资源、整合功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共同创造价值。接口参数和啮合规范即是统一的界面标准。将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定义为核心齿轮,网络设备供应商、下游开发商、移动终端提供商作为从动轮;作为动力源的运营商实际上是一个传动轮,联结操作系统与网络设备供应商。各方在统一的界面标准下啮合共轭,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用户参与进来,外加监管机构(例如中国的工信部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网络生态系统,如图l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关系架构
3.基于系统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主体基本定位
系统平台(platform,简称平台)是一个基于软件系统的可扩充代码库,通过交互操作模块以及模块接口提供核心功能共享(例如苹果的iOS和Mozilla的火狐浏览器)(Eisenmann et al.,2006)。目前大部分平台是开放平台①,软件系统通过公开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函数,使外部程序加入,增加系统的功能或使用其资源,而不需要更改源代码。这样,作为核心的操作系统提供基本服务后,开发者可以运用和组装其接口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接口产生新的应用,并统一运行于平台上,由此产生移动网络服务模式。不同创新主体构成系统模块,嵌合、联动,共同创造和增进价值。移动互联网系统平台上嵌入或互动参与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6大模块:
(1)操作系统。它是一个软件集合体,管理设备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的核心,提供系统动力和创新合作平台。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主流操作系统有iOS(由苹果开发)、Android(由谷歌开发)和Windows Phone(由微软开发)。此外,还有诺基亚的Symbian OS、三星的自有手机系统Tizen、Mozilla的Firefox OS,以及华为的 Emotion UI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二次优化操作系统。
(2)运营商。他们是信号和数据流量的通道提供者。在耦合系统中一定层面上充当动力源,并起着传动轮的作用,联接网络设备供应商与操作系统。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掌控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移动通信网络最主要的部分。
(3)网络设备供应商。他们提供用于通信解决方案的设备、软件和服务,包括大型的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基础网络硬件设备,并负责网络光纤和电缆的生产和铺设、移动传输基站建设等。在中国市场,华为科技、中兴通信、爱立信、思科、诺西等作为主要供应商,不仅提供网络设备,同时与系统集成商和独立的软件厂商(ISV)合作,直接向企业提供支持系统。运营商基于网络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物理基架搭建无线通信网络,由此形成和支持移动互联网。
(4)下游开发商。由众多的个体、团队或公司构成的开发者,通过程序编写实现软件的功能,并搭载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小型无线设备中。例如,美国数字娱乐技术公司Rovio在不同手机平台上开发移动游戏软件。下游开发商开发的应用程序(App)类型主要集中在单机游戏、手机管理类工具、生活消费或出行、电子书等方面,为用户的本地使用带来便利。
(5)移动终端提供商。他们设计和制造可以接入网络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移动终端硬件主要由核心芯片和外围元器件构成,主流芯片厂商有三星、英伟达、高通、联发科技等。近年,在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架构应用处理制程和交互能力方面发展迅速;外围元器件则在屏幕尺寸、分辨率、多样化及高集成化的传感元器件技术、大容量高密度锂电池技术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6)用户。操作系统平台整合和集成移动网络服务,以移动终端为媒介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体验服务和互动参与,将自己的创意、知识和技能反馈给系统商,或直接融入创新系统,不仅实现系统服务的价值,而且增加系统价值。未来,用户需求和体验将可能决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用户模块的功能将愈亦增强。
三、服务主导逻辑下移动互联网创新主体耦合共轭创造价值机理
1.服务和用户体验主导移动互联网创新与价值创造
曾经,基于传统工业经济假设形成的产品主导逻辑是所有商业行为的基本范式。这种逻辑以产品为中心,以价值的“交换功能”为基础,强调价值由企业创造、在市场中以货币(或其他产品)为媒介进行交换并予以衡量,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离。进入新经济时代后,越来越多的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目的,是通过这种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效用或便利获取价值,而不是获得这个产品本身。由此,企业从原来单纯提供产品转变为通过解决方案,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与之配套的服务;通过提供产品—服务系统为客户带来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产品和服务交织,边界变得模糊。最终,服务将成为所有经济交换的根本基础,“一切经济都是服务经济”(Lusch,2006)。服务主导逻辑以价值的“使用功能”为基础,强调厂商与客户共创价值,并据此构建创新资本和塑造新的核心能力(Prahalad,Ramaswamy,2000)。
移动互联网是典型的“产品+服务+体验”产业和厂商—客户互动创新模式,由服务和客户体验主导创新与价值创造。在移动服务领域,产业重心从提供单一技术产品转换为提供内容和服务组合(包括语音、数据流量和网络技术等)(Al-Debei et al.,2013)。向顾客提供完美体验、满足其特定需求最为重要,创造体验成为各大系统平台和移动运营商争夺市场的关键。不仅如此,客户通过使用产品和体验服务,参与创新过程,共同创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终端只是服务的传导介质,知识和技能成为获取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关键资源或者说工具性资源(operant resource),由服务提供商运用、整合后提供给用户。同样,顾客不再是单纯的价值消耗者。用户的服务质量感知和需求作为一种交互价值,直接影响着移动互联网的演进与发展(Kim,Hwang,2012)。由此,用户和厂商的边界也逐渐模糊,所有参与者都积极地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2.移动互联网创新主体之间耦合共轭
图1从整体上描述了在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中,各主要模块在系统平台及界面标准下,耦合共轭、联合创造价值的基本架构。
创新主体耦合主要表现在各模块通过固定的接口进行信息和价值交换。下游开发商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框架和引擎及接口,开发可以搭载在操作系统上的移动应用程序;运营商作为“智能管道”和整个系统的动力源,为用户提供移动数据流量和通信信号;网络设备供应商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系统的信号畅通提供基础装备,尤其是需要针对运营商与系统商的技术要求进行支持;移动终端是实现整个移动互联网物理特性的平台,承载和集合操作系统、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下游开发商提供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完整体验。移动终端提供商在进行终端设计和生产时必须选择操作系统,其终端的内置软件和功能都要按照该系统的源代码进行配置。终端和平台分别体现移动互联网的物理特性和虚拟特性,从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两个层面,通过互补和契合,共同组成可供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最后,用户作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对象,其体验需求涉及平台的每个模块,直接或间接参与创新。通过终端和网络,实现端到端的语音交流、服务体验和互动过程。最终使整个系统的创新价值得以提升和实现。
整个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的价值创造与实现,不仅基于模块之间的耦合,还有赖于创新主体之间的共轭作用,他们的创新活动必须同步进行、互相协调。类比齿轮运转,移动互联网各模块之间倘若“压力角”不同,即使以相同速度运转,也不能产生动力。因此,各模块的创新节奏需要同步同频。当其中某一模块功能升级时,必须有其他模块的匹配与协同创新,以及平台的整合,才能实现整个系统价值的最大化。而实现这样的耦合共轭过程,必须基于系统设计并依据相应的制度与规则。倘若系统架构出现问题或规则冲突致使某些模块不能与其他模块功能匹配或同频创新,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升级步伐,则需要改革模块耦合规则乃至进行系统再设计,由此推动网络优化和演进。整个系统以及各模块的价值创新呈螺旋上升,表现出共轭过程的动态平衡。例如,移动运营商需要更加复杂的软硬件产品和高效、可靠的集成服务平台,以支持不断增强的网络流量,这又要求和促使网络设备供应商升级相关网络设备性能,并提供配套的应用集成服务;移动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重现“安迪—比尔定律”,不断增长的软件消耗着硬件资源,推动硬件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向更高位升级;进而,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迅速吸收硬件升级的优势,软硬件交互升级与获利,共同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3)。
3.耦合共轭下创新主体联合创造与增进价值
包括递进的3个层次:一是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每个模块单独创造的价值。但这只是彼此互补、嵌合时的“交换”价值。因为只有整合各模块成为系统产品/服务,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体验或使用价值。二是各模块基于互补和整合而产生的系统价值,这是人们通常所指的联合创造价值。系统平台上的各模块在资源、功能、技术上彼此互补与兼容,通过角色分工,合纵连横。一方面,各创新主体在各自领域不断创新、挖掘价值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与系统化,集合各参与者优势、形成并放大系统能量,使联合创造的价值大于各模块单独创造的价值之和。三是主要模块之间创新的能力匹配与节奏同步所带来的价值增进。基于操作系统的平台技术,各主要模块若能保持相同的创新节奏、相近的能力水平,就更能相互支撑、充分彰显协同创新效率,这正是此种创新业态的本质特性之一。具体地,耦合共轭机制下价值联合创造的来源与方式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资源的异质性和功能的互补性促进价值创造。一方面,创新主体的资源异质性使得各模块可以集中资源,强化自身优势,在耦合时避免要素重叠,减少无谓的竞争和资源溢出;另一方面,资源的互补及其易获得性,使每个模块都可以杠杆化利用其他模块的资源,突破各自能力的局限性,扩大价值创造的边界和整个创新网络的系统效应。例如,移动终端提供商在完成产品设计和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利用运营商的渠道和用户资源快速地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并获得补贴,利用下游开发商的内置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广大下游创新者利用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营销机会,将各自开发的应用与内容通过系统操作平台提供的应用商店向用户发布,在将自己的技术服务和创意传递给用户并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取平台分配的收益以及一个直接与用户互动的环境,以进一步拓展创新空间。
(2)模块嵌合产生创新资源,拓展和增强价值创造空间与能力。移动互联网系统平台上功能互补的模块通过嵌合与互动,产生新的创新资源;而平台的功能是将各模块及其彼此嵌合互动产生的创新资源进行重构和整合,形成集合与系统效应。创新主体均可充分利用重组后的创新资源扩大价值创造。进一步,基于平台耦合接口的良好稳定性,各模块既可利用系统的资源柔性,还可以节约在关系维护上的投资。例如,运营商与网络设备供应商进行资源组合,共同提供移动通信的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平台商直接利用现有网络传递服务,减少了合作谈判环节与交易成本。
(3)平台知识共享与共同的传动力推动价值创造。创新网络是多边市场,单个模块提供的产品/服务只具有交换价值,必须与其他模块提供的产品/服务结合,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使用价值,实现价值创造。在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中,操作系统是中枢,引领并为合作创新提供共享平台;同时,连同运营商,整合互补模块,形成共同的传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平台界面标准协议是模块耦合的基本依据;而共轭效应的实现,须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共享、畅通的信息通道和共同的传动机制下,通过资源匹配、互通联动,达到系统内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同步同频。进一步地,通过数据挖掘,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合成和分配,系统将共同的技术知识、市场信息和产业演化趋势等重要信号传递给创新者,实现创新网络的协同进化,提高价值联合创造的效率。例如,每当系统平台发布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运营商连同网络设备供应商就会迅速响应,加快网络性能改造、增大网络容量以支持新系统的用户体验要求;移动终端提供商会迅速提升硬件性能,以配合软件升级的需要;下游开发商也会根据新系统发布的源代码,开发应用服务软件或内容。此外,利用运营商掌握的包括用户信息及使用习惯等大量有价值数据,为系统服务和产品创新提供市场导向和开发依据。如此互通联动,实现一代又一代的系统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增进价值创造。
(4)网络平台系统的内部互推广机制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系统内的互推广机制是模块共轭效应的重要源泉。模块创新吸收了各自领域的有益元素,通过互补、耦合和系统匹配与整合,实现外部资源内部化,减少资源转换的中间环节,缩短信息传递链,共同开发和利用客户资源,有效增进价值创造。例如,下游开发商将移动应用直接搭载在终端设备上,不需要用户自己下载即可进行体验,既拓宽了下游开发商的市场和推广渠道,也给运营商带来间接广告收益。另外,运营商与终端设备制造商联合推出的“合约机”,通过加载运营商的一些固定内容或设置,降低运营商用户流失率;同时“合约机”较低的采购价和推广价,使用户得到实惠,又增加了终端设备的销售量。如此,从平台商、运营商、终端商,到开发者和用户,各方价值都得到提升。
(5)用户参与增进并最终实现价值创造。价值的实现从来都是以用户使用为前提的。在服务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用户需求及其参与越来越重要,乃至潜在地影响创新网络的发展方向。用户在体验和享受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产品+服务”时,将自己的感受、需求以及经验、知识和建议等,通过平台互动和其他交流渠道,反馈给产品/服务提供商,或与他人共享,促进产品/服务的改进和创新,有效拓展创新网络的价值创造空间。总之,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中,每个主体都有其价值流入和流出通道,在开放的交互作用机制下,共同促进价值创造。
四、基于iOS平台的苹果移动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创造价值实证分析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苹果公司(简称苹果)“硬件+软件+服务”运营模式彻底打破了运营商主导的格局,通过建立自己的iOS平台,将互补的各方资源嵌合其中,进行整合重构,并以解决方案的形式给用户带来体验和价值,由此获得巨大收益,代表了服务和用户体验主导价值创造的新趋势。本文选取苹果及其主导的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简称苹果移动创新网络)作为样本②,对其平台运营模式及网络创新主体耦合共轭、联合创造和增进价值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苹果官方网站、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艾瑞咨询以及凤凰网、新浪网、比特网等。收集和整理有关数据信息,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苹果移动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创造和增进价值分析
在苹果移动创新网络中,基于iOS平台,终端和网络设备提供商、下游开发商、运营商以及用户,形成一个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创新体系。每个模块致力于各自核心业务,构建自己的领域优势;同时,各模块之间建立一体化传导机制,形成产品—服务体系。苹果作为平台企业,主导和治理整个创新网络,制定界面标准、整合系统。基于系统平台的各创新主体之间不断地耦合与共轭,推动创新网络发展,共同创造更大价值。
(1)移动终端与操作系统耦合共轭创造和增进价值。苹果是目前少有的集硬件、软件和服务于一身、并拥有强大市场的高科技公司。在终端设备上,与三星③、HTC等制造商不同,苹果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在一起,为自己的产品配备强大的软件系统;在软件开发方面,与谷歌、微软等企业不同,后者开发移动操作系统供其他终端制造商使用,而苹果开发的操作系统仅为自己产品提供。所以,在苹果移动创新网络中,终端与操作系统的耦合共轭过程通过两个层面来实现。
终端设备制造供应链耦合共轭。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层次,一是零部件生产和组装布局与匹配。iPhone的零部件主要由韩国和中国台湾供应商制造。其中,价值最高的内存和芯片由三星公司供应;手机处理器采用ARM架构,由苹果设计、三星量产;其他如显示器和触摸屏等零部件,分别由韩国的LG、三星和中国台湾的胜华、宸鸿科技等供给。苹果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供应商采购零组件,然后交予富士康、和硕联合、广达等台湾代工企业组装。二是通过“Mfi”认证④对供应商进行整体控制。供应商必须使用苹果指定的生产设备,以保证产品模具的质量;同时,苹果通过《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对他们进行详细审核,并派驻厂工程师,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三是构建实时交流、互动与调整机制。苹果建立生产计划和进程数据库,与零部件供应商共享信息流,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评估。供应商直接从网上获取苹果的最新需求,指导生产投入;又不断将交货日程和数量等关键信息传往数据库。如此形成动态的耦合共轭系统,整个供应过程环环相扣,如图2所示。
图2 苹果终端供应链耦合共轭过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推导。
整个终端硬件系统与苹果操作系统耦合共轭。苹果移动终端硬件的设计制造基于软件系统的性能要求,强有力的软件系统又提升并使硬件功能发挥到极致,硬件和软件不断地匹配、契合、同步创新升级。例如,iPhone 5上市时就预装当时最新的iOS 6手机操作系统,同时在硬件上配备A6处理器,使CPU和显卡性能相比iPhone 4S翻了一番。尽管核心面积缩小22%,但应用加载速度显著提高。其中,Page和Keynote的加载速度分别达到之前的2.1倍和1.7倍。为全面支持iPhone 5的硬件配置、新增服务和模块技术更新,iOS 6做出多处功能改进,包括自主研发的地图应用、中文Siri、全新Safari和Passbook等,将A6处理器的性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正如苹果高级副总裁Scott Forstall所说的“真可谓专为iPhone 5打造的操作系统”(马荣,2012)。
终端硬件系统与操作系统耦合共轭,共同创造和增进了各方的价值。对于苹果来说,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门供应商,将单个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渗透到手机上游所有元器件的开发和制造过程,不仅在技术上领先对手,形成霸主地位,垄断市场利润;而且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设备投资与合作研发,攻克许多技术难题。例如,苹果与中国的蓝思科技共同开发一套加工工艺,解决iPhone表面玻璃加工时极高的工艺技术难题。对于硬件设备供应商来说,与苹果合作从以下3个方面增进了价值:一是通过苹果供应商保障体系,得到苹果提供的相应设备,免除了设备和投资折旧风险。二是共同研发机制促进企业间的专利交叉引用和知识扩散,提高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例如,iPhone电容式多点触摸屏,凝结的就是TPK、宸鸿科技和苹果多年来开发并交叉授权的一系列专利;苹果和富士康、三星、LG、TPK等厂商在许多技术上交叉许可、共同研发,使他们的技术领先竞争对手。三是获得苹果品牌的溢出效应。每当苹果推出新产品,“苹果概念”就推动相关上市元器件厂商股价大涨,提升厂商的市场地位,增加隐性价值(尚天鸣,2013)。
(2)下游开发商与操作系统商耦合共轭创造和增进价值。App Store模式是将苹果推向巅峰位置的利器。基于App Store“C2C”互动平台。形成Apple集成开发环境(IDE)。在这一耦合共轭系统中,首先,苹果向下游开发商免费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和Xcode软件,开发者利用模块组合资源如Retina显示屏、Multi-Touch界面、加速感应器、三轴陀螺仪、加速图形功能等,通过 Objective-C语言编写代码,再借助Apple的应用程序接口,开发适配iOS的应用程序,并进行用户界面设计。通过测试和改进后,经iTunes Connect提交、审查和审批,最后发布到苹果应用商店,供用户下载。进一步,苹果还为下游开发商提供技术和营销支持,以及直接面向用户的环境和一定的用户信息反馈。通过公开一些数据分析资料,帮助开发者了解用户需求变化,指导开发者进行应用程序定价、调价或决定是否免费。
对苹果来说,为下游开发者提供充分的支撑与服务,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创新者加盟,实现平台多元化;更主要地,App Store作为在线应用软件商店,支撑了iPhone与用户互动的软件生态环境。就是说,借助软件开发商群体,以丰富的移动应用和体验吸引用户。强大的平台功能,既促进市场销售,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iPhone销量增加提升App Store下载量,而这又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进一步推动价值创新。如此互相促进,以产品与服务的完美结合,为苹果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图3展现了自App Store上市以来,累计应用下载量与iPhone销售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看出,两个变量始终保持一致增长趋势,绝对数量和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润分布看,2012年苹果获得69%的份额,再次体现出“赢者通吃”的网络市场本质。
对于广大开发者来说,App Store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获利平台。首先,开发者可以分得七成应用开发收入。从2008年7月10日至2013年7月10日,App Store官方正式上线5年时间,90余万款iOS应用累计被下载500亿次。该业务为iOS平台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营收,总计向开发者支付了100亿美元应用收入(李芳,2013)。与此同时,苹果推出的iAd广告平台,也开拓了下游开发商的盈利渠道。其让iPhone下游开发者每天有10亿次广告曝光带来的收入机会。这些广告由苹果统一管理,开发者可得到的广告收入分成比例也由最初的60%提升至70%。在中国市场上,触控科技、数字顽石等一批创新公司基于iOS平台开发的应用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其中,触控科技旗下的iOS开发者社区——Cocoa China注册会员超过10万。这意味着几乎所有中国iOS开发者都在这里参与头脑风暴,Cocoa China已成为中国iOS的信息集散地。
(3)运营商与操作系统商耦合共轭创造和增进价值。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运营商主导格局被打破,运营商功能逐渐弱化,但他们仍然掌握着整个网络的流量资源、信息资源和大量用户资源,因而是整个系统平台的动力源。运营商与操作系统商的耦合共轭具有形式化特征,即主要通过合作协议来执行。在协议中,运营商承诺一个时间段内的最低销售额,并遵守其他要求,向用户提供部分补贴,激励用户购买。苹果则将新产品首发权交由与其最先合作的运营商。在中国,联通可率先拿到新产品测试机,进行网络及客户端适配工作,并向工信部提交新产品入网许可申请;苹果还明确在新产品上市时,除自己的专卖店外,联通营业厅(含网上营业厅)及联通指定授权店为购买iPhone唯一合法渠道。苹果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计划及其进程如图4所示。
图3 App Store应用累计下载量与iPhone累计销售量关系
注:关于App Store应用累计下载量,苹果官方网站仅公布部分整数数据,例如“截至2012年6月12日,App Store应用累计下载量达到300亿”,而iPhone累计销售量是根据苹果公司财年季度业绩报告汇总整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苹果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图4 苹果与联通合约计划进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联通官方网站资料整理。
耦合共轭给合作各方带来巨大的价值。整个合作过程,苹果将运营商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而运营商换取了资费水平较高的用户资源⑤。在中国市场,从2009年8月28日联通与苹果合作开始,每轮合约计划都给两者创造了巨量的市场和收益。从苹果方面,例如,2010年9月17日,联通推出“购手机入网送话费”、“存话费送手机”两种合约计划,并于9月25日在联通营业厅开售。相应地,从2010年8月下旬开始,苹果股价就持续走高,9月23日突破290美元,创历史新高,公司总市值达2651.9亿美元,超过微软500亿美元;24日和25日苹果股价继续攀升。同时,合约还为苹果带来了基于运营商用户绑定的分成或买断收入。此外,苹果利用运营商的套餐补贴吸引用户,并借助其影响力与渠道优势打开市场,降低推广成本;进一步,苹果通过赢得大量iOS用户,抗击Android或 Windows Phone,扩大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户基数,获取垄断利润。
对于联通来说,一是他用“iPhone+WCDMA+186套餐”组合撬动了此前稳如磐石的中国移动高端客户群,弥补了其在2G时代的弱势,3G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从2010年开始,联通3G用户数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10年9月25日开售iPhone 4,之后几个月单月3G用户增长量均上涨。新增用户中,20%以上为iPhone 4用户;2011年4月和10月相继更新iPhone合约计划,执行优化方案。这使联通iPhone用户从当年4月开始猛增,月增长最高时达30万至40万,带动3G用户持续增长,到12月达到348.5万户历史高点。此后,联通又于2012年12月14日推出iPhone 5合约计划,再次激发3G用户增量,2013年3月达到月增433.2万户新高。二是3G用户带来了高附加值。每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值是衡量运营商业务收入的重要指标。联通iPhone合约用户ARPU值是普通3G用户的3倍左右,由此收获的巨大价值可见一斑。三是获得苹果品牌的溢出效应。苹果强大的品牌效应引发媒体关注,使联通无需任何广告便能大幅提高曝光率和影响力,并借机发展用户及相关增值业务。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运营商都存在高额补贴带来的损耗,容易进入路径依赖误区。因此,运营商平台耦合模式还有待优化和改进。
(4)网络设备供应商与运营商耦合共轭创造和增进价值。网络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移动通信物理网络,后者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其与操作系统商之间的联接是间接的,直接的耦合伙伴是运营商,通过与运营商模块绑定,为平台提供基础网络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广泛应用,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从3G升级到4G,不仅需要更强劲的网络设备支持,更主要地,网络设备供应商的业务重点已转向端到端解决方案,价值创造来源也从设备转向软件和服务。因此,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已经或正在转型成为软硬件集成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软硬件解耦,以及解耦后硬件主性能、软件主功能的分工、匹配与协同,完善通信网络服务。
以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近年其更加重视研发而非硬件生产,创新重点在于如何拓大通信基站容量;迎合、支持电信运营商以更低价格、更容易地从3G网络升级到4G LTE网络;以及开发、提供运营商所需的技术,满足他们向愿意支付额外费用而享受更好网络连接的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要求,等等。华为提出的SoftCOM,就是融合云计算思想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技术的ICT网络构架,针对数据中心演进的需求提供全面虚拟化的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的有机协同,帮助运营商持续优化运维效率并拓展新的收入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2013)。
(5)用户参与创新网络平台共同增进和实现价值。主要通过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用户通过需求意向和购买信息影响厂商和开发者决策,促进创新。目前,应用商店App大部分是根据移动用户需求开发的,个性化强;运营商还通过对目标用户进行细分,分级别提供不同服务套餐,尽可能切合用户习惯、满足其生活体验要求。二是用户通过与各模块提供商进行信息交互,并融入自身的工具性资源(创意、知识和技能等),直接参与创新。例如,苹果邀请用户参与改善苹果地图,用户如果在苹果地图中发现错误,可以打开地图底部的页面,点击“Report a Problem”直接向苹果发回报告。在苹果专卖店,有一对一的零售店会籍和知识讲座;顾客也可以摆弄各种机器,或与维修人员面对面地进行问题检修。这些互动一方面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消费热情;另一方面,激发用户的创造性,并将其融入产品—服务升级过程。如此持续创新,最终增进各方价值创造。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生产和服务交互的日益复杂,移动通信等产业正在经历去结构化,移动互联网产业昭然挺进。软件平台商、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之间越来越处在交织与互动中,价值结构也由价值链转向复杂的价值网络。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以某一移动操作系统为平台,由互补和互动主体模块构成,并通过体验将用户纳入创新过程,在服务主导逻辑下联合创造价值;更主要的是,创新主体之间遵循系统动力学模块耦合共轭原理。彼此在资源、能力上的匹配和创新节奏上的协同,使得他们能真正实现相互支持与促进,充分提升创新效率,显著增进价值创造。基于苹果移动创新网络的实证分析检测了这一理论框架,进一步揭示了主体模块耦合共轭,创造、增进并实现其巨大价值的机理与过程。上述结论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1.价值网络的扩展与创新源正在不断深化
任何企业的存在都是为了创造和获取价值,而大部分价值都是通过过程和服务创造的(Gibb et al.,2006);服务的使用是在特定背景中整合和应用资源,价值在多种交换相互集结中联合创造。移动互联网等高技术服务的发展,使价值网络日益扩展,创新源不断深化。曾经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演进成为以服务和体验为导向的平台整合和组网模式创新。创新源头从企业深化到包括用户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开放与集成成为主流,体现创新主体之间的耦合与共轭本质。不仅如此,这种耦合共轭是一种动态实现和优化过程,组合空间和创新热点层出不穷。尚处成长初期的移动互联网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创新潜力有待挖掘。
2.系统性、同步同频与平台整合是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网络多边市场,人们不再强调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更为关注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时,关键是如何密切全供应链合作、最小化全供应链成本、优化全供应链的利益。所以,系统的服务创新、同步的创新节奏与同频耦合,并最终通过软件平台整合为多边综合解决方案,是创新网络赢得用户体验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的任一环节出现纰漏都会拖延整个网络体系的创新步伐,影响价值创造效果。这也是创新网络治理机制与有效性问题的核心,涉及参与主体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平台技术所有者如何整合网络外部性与其他主体共同创造价值(Ceccagnoli et al.,2012)。这蕴含着在未来,创新网络的商业模式和制度优化问题日趋重要。
3.平台企业的主导能力是引领创新网络发展并获得合作剩余控制权的基本力量
企业的网络结构发端于产业技术的内在特征和制度因素,平台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平台竞争地位、引领创新网络的发展方向。平台界面标准是移动互联网创新主体耦合共轭的基本依据,而平台企业的主导设计在界面标准协议中起关键作用,他由此成为整个创新网络的制度设计者和创新价值与剩余配置控制者。本文案例样本苹果公司以及谷歌公司和微软公司,作为全球3大移动创新网络的平台主导企业,其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造就了他们引领创新发展和控制巨大价值的根本基础。对中国来说,培育具有这种能力的主导企业始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
4.运营商和网络设备提供商面临重大的压力和转型机遇
电信运营商曾经凭借其垄断性网络基础设施获取超额利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一些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运营商开始失去垄断力量,逐步沦为“哑管道”和系统平台的从属者。这就是为什么当颠覆性创新影响一个行业时,有的在位者会幸存并繁荣起来,有的却会被新的挑战者取代(Ansari,Krop,2012)。中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资费不断下调;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知识产权支撑。但4G在即,网络基础、客户资源和竞争性良好的网络设备市场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如何利用这些压力和机遇,加大创新资源培育和投入,实现转型升级,重拾主导地位,是运营商和网络设备供应商共同的战略任务和创新目标。
5.用户不再能被忽视
在传统的通信市场,用户通常只是被动的消费者,而且经常被厂商的“霸王条款”所压制。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创新用户体验成为各大软件平台和系统网络竞争的焦点;另一方面,在服务主导逻辑下,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单纯消耗价值,而是同时通过与厂商进行互动和反馈,提供创意,交换和传播知识。所以,用户已成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其作用不容忽视。在未来,创新型用户群将越来越成为移动互联网乃至更多产业厂商争夺的重要创新资源。如何培育并有效利用、挖掘他们的智慧和作用空间,对于创新网络的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
6.核心技术与重要的知识产权始终是参与创新合作并获得更大价值的基本要素
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的机理与苹果移动创新网络价值创造与分布实证分析清晰地表明,创新合作的基础、过程及利益配置,都是基于平台技术和核心专利等重要知识产权来进行组织的,它们始终是合作创新和价值分配的基本要素。苹果iPod的价值分布同样表明,捕获其中绝大部分价值的是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端生产环节及其所在国(Linden et al.,2009),处于从属地位、依附网络平台获得生存机会者从来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无疑重申了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在中国市场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至关重要性。
基于篇幅和分析方法等因素,本文研究的主要不足是,揭示创新主体耦合共轭机理的数理建模和量化推演欠缺。这是进一步研究的另一个视角;同时,通过大样本统计实证检验创新网络价值共创原理,关注创新网络商业模式动态演化和制度优化过程,也应成为系统研究的重要主题。
注释:
①严格地讲,苹果的iOS是一个半开放系统,区别于安卓等全开放平台。
②苹果的移动终端包括iPhone、iPod、iPad、iMac等,本文集中基于iPhone的分析。
③虽然三星也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Tizen,但起步较晚且市场份额很低。
④是对授权配件厂商生产的外置配件的一种标识使用许可。
⑤与苹果合作的首家运营商美国AT&T,在合作第一季度卖出的手机中,iPhone占到了4/5。
标签:移动互联网论文; 移动网络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移动开发论文; 终端营销论文; 供应商审核论文; 上下游产业链论文; 网络硬件论文; 软件过程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苹果论文; 网络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