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510420
摘要: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病害现象及原因,提出了具体处理方法。总体来说,施工处理中,技术人员应不断优化施工处理技术,注意多种技术联合,并针对具体病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各个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是我国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病害,比如桥梁表面出现裂痕、路桥不均匀沉降等,从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行为、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病害类型,因此,必须从现状入手,做好处理工作,满足施工要求。如果道路施工阶段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害,则会导致工程处理难度增加。
1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在运行阶段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结合病害类型,制定有效的处理技术。以下将对某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
1.1 路面裂缝
道路桥梁施工阶段比较常见的就是路面裂缝,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要给予细致的分析,满足施工具体要求。其一,是和温度有关,当前施工过程中,以沥青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因此,对于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等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到铺装设计的具体要求,如果存在养护处理不到位的现象,则会出现内外温差大的现象,形成裂缝。其二,是荷载力,每个路桥工程本身承载力都是固定的,如果路面行车超过了已有的承载力要求,则会出现超载的现象,引起裂缝[1]。
1.2 沉降裂缝
路面沉降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如果路基质量比较低,材料包括软土或者黏土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置换和加固处理,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引起不均匀的沉降。桥头跳车是典型的沉降现象,主要是和建设行为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前期工程勘察阶段没有及时对地质进行检查,各项因素思考不周全,进而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整体难度比较大。
1.3 局部损害严重
局部损坏的情况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和桥梁端头变形存在一定的联系,此外,考虑到应力结构以及使用寿命的具体要求,需要对病害类型以及施工设计要点进行分析,采用合适的材料。如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必然增加行车承载力,给道路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工程初期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准确对缩量值进行评估,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桥梁梁端头的局部破损会降低桥梁的适应功能,损坏桥梁的结构。
2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原则分析
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的主要承载形式,在发展和利用阶段需要对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考虑到应用准则以及控制要求,及时完善处理技术,发挥技术模式的最大化作用。以下将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原则进行分析。
2.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对道路桥梁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基于工程结构以及性能属性要求,要对承载力进行准确分析,制定最佳加固方案。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对性能进行了解后,结合方案要求对各个细节进行处理,保证方案的完整性[2]。
2.2 实现最大化应用
考虑到道路桥梁结构的特殊性,为了避免出现结构损坏或者其他现象,要对使用性能进行分析和对比,检测现有构件的承载力,对可靠度进行分析,最大化保留原有的构件,实现工程有效实施。
2.3 优化设计方案
在道路桥梁加固处理和设计过程中,要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选择,以现有责任系统为基础,考虑到工程整体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对其进行优化分析。施工方案和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桥梁施工质量,在允许的范围内要缩短工期,满足施工要求[3]。
2.4 突出总体效益
道路桥梁的加固作用明显,仅仅是对薄弱的组成构件进行加固和处理,完成后整个体系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加固处理前,需要对结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最大程度保证桥梁结构的完整性。
3 道路桥梁工程的病害处理技术分析
针对道路桥梁施工形式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要对病害进行分析,考虑到处理技术以及施工管理要点,工作人员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对技术进行分析,提升其应用效果。以下将对道路桥梁工程的病害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3.1 裂缝处理技术
裂缝是影响道路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要结合形成原因和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3.1.1 表面修整技术
表面修整技术的优势明显,属于比较便捷的处理方式,能对施工阶段存在的浅显的裂缝进行处理。考虑到裂缝的承载力要求,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承载力进行评价,结合受力标准确定修整方案。表面修整操作技术的应用方式比较简单,工作人员要找到桥梁道路工程中裂缝的具体为主,对裂缝处进行涂抹施工。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水泥浆,也可以是环氧胶泥。涂抹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要选择一些性能比较优越的材料,包括油漆和沥青等,将其覆盖到原有的裂缝表面。最后,施工人员可以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玻璃纤维进行覆盖操作,避免出现延伸的现象。
3.1.2 填充技术
对于部分裂缝面积小的情况,可以应用填充技术,所谓填充技术,指的是将树脂胶结物和水泥浆等填充到工程裂缝中,该方式操作简单便利,能满足施工要求。由于树脂形状比较稳定,配合应用水泥浆可以起到理想的填补效果。此外,施工单位可以沿着裂纹发展和延伸的方向进行固定,及时向槽内放入橡胶和防水性比较高的材料,避免出现严重的病害现象。
3.1.3 注浆修补技术
注浆法是重要处理方式,需要将裂缝内灌注水泥材料、环氧树脂材料等,对裂缝进行填充和粘接后,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注浆结束,要进行加固护理,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满足施工要求[4]。
3.2 沉降处理技术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的阶段,考虑到桥梁加固处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在表层处理阶段要改变桥梁的截面积,按照结构体系的属性要求进行应用。针对预应力的具体要求,如果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者其他现象,可以结合程度变化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沉降处理技术的应用流程
如果沉降的程度比较小,具有沉降条件后,要对其进行压实,采用置换或者灌浆处理形式,借助压路机的作用对表面进行压实。置换指的是对软土路基进行置换,在置换阶段要合理应用砂浆处理模式,保证地下软土、淤泥和混凝土充分结构,提升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3.3 端头破损处理技术
端头破损处理技术具有凝结速度快的特点,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借助设备的喷射力,将硅胶材料喷射到指定的位置,然后进行浇筑、捣固等措施,来让硅胶材料与桥体有效的粘结到一起达到处理效果。硅胶材料能满足刚度和柔韧性要求,应用优势明显。
3.4 养护技术
道路桥梁的养护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如果养护不到位会出现其他病害现象。因此,在处理阶段,对于常见的松散、波浪或者裂缝等现象,需要采用新型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如果存在超标的现象,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养护结束后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对路面压实度进行评价,详细评价流程,如图2所示。
在对原有的养护治理计划进行调整后,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磨损现象,要限制超重型货车通行,避免增加路面承载力,出现其他病害。
图2 路面养护技术应用流程
4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病害,给桥梁带来一定的通行压力。考虑到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需要对病害类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相对应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可以不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延长我国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飞.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6,(4):89-91.
[2] 冯胜球,周雨林,吴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知识,2012,10(1):96-98.
[3] 丁泓力.分析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才智,2013,(12):275.
[4] 李敏.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01.
论文作者:李郭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病害论文; 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考虑到论文; 承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