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人才与保障——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奥运会论文,体制论文,体育事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奥运会将给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通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风貌;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北京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和带动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管理水平。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对举办国的体育事业更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积极影响已逐步显现。具体体现在:人们的体育意识逐渐增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运动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发展将会取得新的突破;随着奥运会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任务的完成,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各类体育人才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我国全面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提供良好的机遇;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环境将获得进一步改善,所有这些都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因此,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重大的历史机遇。
但是,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中更要有忧患意识,在关注这些机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并不是每一个举办国的体育事业在奥运会结束后仍然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有些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甚至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的出现了场馆利用方面的问题,有的出现巨额财政赤字。一些举办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也并非能保持举办时的态势继续向前发展。奥运会是有一定时限的阶段性体育活动,能否通过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从战略上高度关注和重视。
影响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国家体育发展方针、政策,学校体育发展水平,民众的体育意识,体育发展的市场化水平,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等;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本研究主要从人才、人事工作的视角,就体育管理体制、体育人才和运动员保障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对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关于体育管理体制问题
为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国家不断加大体育投入,体育行政手段得到不断强化,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举国办奥运、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将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而空前高涨,一项事业得到国家政府和人民大众如此广泛的支持与重视,这对于我们体育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如果从战略的高度利用好这个难得机遇,设计和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模式,体育事业就会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以后,乘势而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体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有了体制和制度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包办一切。我国体育事业也是按照计划体制模式建立的,国家办体育、管体育,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在这一新的体制框架下进行改革,并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文化系统、科技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改革的步伐之快,调整的力度之大,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体育管理体制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体育界就已经意识到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相一致,并开始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在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1988年在登山、拳击、网球和体育舞蹈等项目进行了实体化试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当时阶段实行运动项目协会完全实体化的模式并不可行。究其原因,一是社会整体环境不具备;二是制度不配套;三是运行机制不健全。说明我们的步子快了一些,准备尚不够充分。而1997年,我们对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将运动项目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我们称之为运动项目管理的过渡性体制。这种将运动项目中心这个事业单位与相关项目协会放在一起,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结构模式,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更符合我国体育改革的体情,有助于“举国体制”的实施。实践证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按照运动项目过渡性管理模式,即实行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经过这些年来的实际运行,这种过渡性体制是与我国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对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
但是,从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与正在逐步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还有些不相协调的地方,“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存在矛盾与冲突,与运动项目协会管理实体化、与事业单位的改革趋向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现有体制在其运行中也出现了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的弊端,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整合。
为了加强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和运动项目管理模式,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各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体制问题非常重要,决策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加强研究,尤其要结合现代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各国体育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现成模式,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设计和科学构建。
2.在强化“举国体制”的同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借助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体育事业。搞好体制结构分析,行政的、市场的、法律的都是构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框架的基本要素。
3.加强立法工作,经过这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做法,可以以相应的法定条款确定下来,尤其是借助修改《体育法》的重要契机,促进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
体制问题,在未来重点要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体育行政部门的构架:一是继续现有的结构模式,在管办分离上加大调整的力度;二是强化体育行政的职能,健全体育行政的层级,恢复县级体育行政机构;三是学习国外体育管理的模式,法国的模式值得借鉴(体育行业的垂直管理或条条管理);四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构架,进一步精简政府体育行政机构,发挥协会和体育社团的作用。五是进一步理顺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关系,充分利用“两会”的资源,更好地发挥“两会”的作用。
第二,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社团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实行国家体育事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和社会能够办的事逐步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
第三,运动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大类分为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奥运会项目继续强化国家办,非奥运会项目加大走市场化和社会化道路步伐。
第四,重新设计和构建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健全必要的组织机构,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的发展,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
第五,深化体育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运动队性质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在坚持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的同时,重点研究体育类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问题,如运动员、教练员的问题。
二、关于体育人才问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08年奥运会对于我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人才问题,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后,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了慎重的承诺,在场馆建设、在经费保障、在民众支持、在安全与交通等方面,我国政府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但是要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有组织管理工作和我国运动员出色的表现,就是要完成好办赛和参赛的双重任务,需要有办赛和参赛两支高水平的组织管理人才队伍。然而,我国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没有举办这种大型综合性赛事的经验,更缺乏大型综合性比赛的组织管理人才。从全国看,现有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体育系统要组织好参赛队伍,这是体育系统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另一方面,在我国举办奥运会,办赛人才大部分也将来自于体育系统,过去只干一件事,就是组织队伍参加奥运会,现在要拉出两支队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从前几届奥运会的人才需求情况看,付薪工作人员将达到5000人左右,志愿者在10万人左右,还有一些合同工作人员,从目前北京奥组委了解的情况看,将招收专职工作人员4000人,夏奥会志愿者将招收6000多人,残奥会将招收志愿者3000多人。如此庞大的人员数量对于现阶段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但是,它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机遇,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将培养和锻炼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体育人才,这对于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利用好2008年奥运会这个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育事业在未来的发展就有了重要的基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要充分整合全国的体育人才资源,要像组织奥运会参赛队伍那样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动员地方体育人才参与到奥运会工作中来,这既是满足举办奥运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地方体育事业培养和锻炼人才的极好机会。
为圆满完成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的历史任务,国家给予体育系统的优惠政策不仅仅在于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上,重要的是加大了对体育人才工作的投入,体育人才的培养经费大大增加,实施大规模体育人才培训成为可能,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不断加大各个不同层次、各个不同专业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理论,体育人才培养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再生产,这种再生产尽管需要资金的投入,但绝不仅仅是消费,更应该视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符合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应该是边际效益递增的。因此,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这必将是2008年奥运会带给体育事业最大的财富。
在运动员队伍建设方面,根据2008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要“参加项目全”和取得好的运动成绩的要求,中央编办为国家体育总局特批了国家队编制,运动员规模扩大了近一倍。现国家队一线运动员1604人,二线运动员988人。 国家队扩编已经辐射到全国,各省区市纷纷效仿国家队,扩大了省级优秀运动队的规模,这对于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人才是有利的、是积极的办法。
但是,体育人才问题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办赛”和“参赛”人才质量不高、数量不够;完成2008年奥运会任务的优秀运动员规模扩大,但尖子队员少,夺取金牌和奖牌的任务相当艰巨。另一方面,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考虑,由于国家队扩编是为完成奥运会特殊任务而特批的,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国家队将要恢复到原来的编制数,也就是说要减少近一半的运动员编制,2008年奥运会后优秀运动员数量上的大幅度跌宕,必然给国家队建设和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波及到地方优秀运动队,给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会造成负面效应。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奥运会结束后,其他人员在规模上也可能出现资源过剩的现象。比如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在未来几年将招募大量的各类优秀人才,经过筹办奥运会这部分人员应该成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体育系统可以将办赛人员与招聘的大量组织管理优秀人才吸引到体育系统从业,否则,这部分人员就会流失到社会其他行业,造成体育人才的浪费。因此,吸引人才和安置体育人才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后08”的感慨和顾虑,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并加以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在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体育人才资源调查,摸清我国各类体育人才的基本情况,有计划、有组织的选拔和调动全国体育人才参与到奥运会的筹办和组织工作去。
2.加快培养适应与不同岗位需要的人才,招聘和吸纳社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参与奥运会的相关工作,这部分人才既是社会财富,更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研究制定留人计划和政策,广纳各类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3.研究2008年奥运会过后,国家队规模相对削减所带来的问题,争取适度保留国家队规模的政策,为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优秀运动人才保障。
4.积极研究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措施和办法,拓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服务特有工种等体育从业人员职(执)业资格管理体系,认真做好体育行业从业人员从业标准,规范体育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为优秀退役运动员再成材营造好的制度环境。
5.进一步做好体育人才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工作。引导人才转型,接纳有经验的优秀人才,包括奥组委招聘的人才。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壮大体育工作者队伍,全面提升体育人才队伍的素质,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关于运动员保障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保障工作是按照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供给制办法,运动员统一招收,退役后统一分配,伤病后公费医治,吃饭穿衣也是由单位统一分发,训练、教育都在运动队。良好的保障条件使得我国运动员集中精力搞训练,对于保证训练时间,提高运动成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些制度和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适应,并已经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体育在这个大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但由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统得过多,管得过多的情况仍然存在,相对封闭的运动队管理系统与社会、与外部变化了的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第一;与社会保障的不同步,或者说是同步了但不协调,如医疗保障问题,社会实行医疗保险,而运动员交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原则是保病不保伤,运动员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交了医保费,但运动性损伤医疗保障部门是不负责任的,而运动员很少疾病,更多的是运动损伤。第二;运动员保障工作经费没有固定来源,现阶段主要采取自助的办法解决一部分,如实行伤残互助保险,但自保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难度愈来愈大,尽管这些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与有关部委出台了有关退役安置的相关政策,但现行体制下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有专业运动队的体制保障,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围绕着运动队而展开的,我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创造的,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做好运动员的保障工作,是促进运动员刻苦训练,不断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根本保证。
运动队保障体系建设是以解决运动员的实际困难,满足运动员的发展需求为核心的。竞技体育要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运动员的保障问题,不仅在役运动员要有好的保障,在他们退役以后也要得到关怀和照顾,尤其要有特殊的措施和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退役运动员成为对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有用人才。在运动员保障工作方面要努力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运动队文化教育:拓宽入学渠道,创造学习深造机会,全面提升运动员文化水平。
2.普及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进行咨询,指导运动员设计职业生涯,为运动员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3.更加重视运动员的保障工作,尤其是要研究适应现行体制下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在医疗、伤病、运动员待遇等方面探索新的保障措施和办法。
4.保障工作需要大量的、固定的经费投入,政府的、社会的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
四、几点思考
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有很多种因素影响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上述我们就与体育人事人才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体制、人才和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关注的要点,从体育事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商讨的建议。我们认为,2008年奥运会是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一定要使他在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产生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良性发展态势。
1.处理好“举国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协调与统一问题;处理好国家体育行政机构、国家奥委会、全国体育总会的协调与统一问题;处理好奥运会运动项目国家办与非奥运会项目社会办的协调与统一问题;处理好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国家整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协调与统一问题。
2.加强体育人才工作,进一步整合全国体育人才资源,搞好“参赛”和“办赛”队伍建设,调动全国各类体育人才参与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工作;做好全国体育人才规划,搭建体育事业发展平台,壮大体育人才队伍。
3.运动员保障工作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保障就没有体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重视解决运动员的伤病问题、运动员的学习问题和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处理好运动员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加强体育系统自我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不断拓展运动员保障的专项经费和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建立分级保障制度体系。
4.要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也就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政府将进一步重视发展体育事业,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全民的体育意识,群众体育将会有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体育事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家重视发展体育事业,体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国家政府体育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管办分离,政事分离、政府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社会办体育,市场化运作体育得到加强。设计和构思好我国未来体育管理体制,并将其通过体育法规确定下来,这个体制应该是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符合国际体育运作的基本规则,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长期稳定发展。
总之,如果有一个好的体制和机制,有一大批热爱和熟悉体育工作规律的各级各类体育人才,有一套与未来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保障制度和比较充裕的保障经费,我国的体育事业就会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