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审计理论的重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构论文,理论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政治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审计目标和审计模式重构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中国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模式。中国的审计目标具有自然属性,而保证审计目标实现的审计模式却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中国政治体制演化,社会体制的重构在所难免。其短期主要目标是,发展市场经济,构造适应WTO框架下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具体体现在,淡化中国特色,以国际标准、国际准则、国际惯例,构建、规范我国的市场和企业。在中国,企业作为经济的基本组织的同时也是政治体制衍生的一个环节,政治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体现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变化对审计的目标和审计的模式将产生影响和制约。比如,在WTO所要求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的职能转移、法律体系变化对提供信息的审计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国内有关方面(包括政府、企业和有利害关系者)提供宏观的、微观的经济信息,而且要求提供经济信息形成的过程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甚至要求对WTO的成员方提供政府补贴、国民待遇、争端解决以及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法规、政策和审计化的经济信息。这就要求我国的审计目标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审计目标和保证目标实现的审计模式的重构就在所难免。
二、法律环境变化将导致审计立法和审计准则的重构
WTO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透明度。这为我国的经济法律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为我国在WTO框架下的审计立法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并且就我国的审计准则和具体准则提供了法律的依据。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审计立法必然要体现WTO的基本原则,体现我国对WTO的承诺,反映国际审计立法的趋势,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贸易、环境保护对审计的规范。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融汇惯通英美法系的"案例法"和大陆法系的"成文法"。淡化所有制的不同、行业特征的不同、经营机制的不同。体现公平、公正、规范、具体、透明、统一的特征。审计的准则、具体准则以及审计制度是建立在审计法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的变化必然导致审计准则、具体准则与审计制度的重构。
三、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审计体系、审计内容的重构
加入WTO带给中国审计的正面效应是把各项资源从国内范围配置、优化转向国际,加快企业审计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推动国家宏观审计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为此,我国必须加强国际通货膨胀审计和跨国公司审计、国际协调与比较审计及跨国税务审计、金融工具审计的研究。从负面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兼并、重组、破产的现象将日益增加,破产审计、兼并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换,国际竞争,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和重视,无形资产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将成为我国在加入WTO以后较长时间内的热点。显然,我国审计学科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
加入世贸组织将意味着中国
"金融资产"增加了一种储备或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同时外资的负作用通过全球金融危机也会突出地表现出来。外汇储备、外币折算、汇兑损益、风险规避和跨国公司报表合并将成为审计以及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既有审计体系与审计方法同国际接轨的问题又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国内不同企业形式的核算问题;既有国内上市的股份公司A股和B股信息揭示与分析问题,又有香港和国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风险规避及交易时机问题。受WTO的"市场准入"和其他法规的影响和制约,在原材料供应、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等企业微观循环方面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生产成本、财务成果等,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降低进口商品关税使资产的审计确认、计量标准大幅度降低,名义关税和实际关税的并轨使审计核算的内容趋于规范;其次,随着对"进口配额限制"的取消和"贸易权"的取得可以扩大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和具有"比较劣势"产品的进口,带来大量外汇收入或支出,使审计的外汇核算内容大量增加;再次,国外资本和技术的引进,对无形资产的认证和核算及内容带来全面、深刻、广泛的影响;最后,国外先进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给我国企业带来"质量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可能形成企业的"入世过程损益"。显然,审计核算的内容,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新的审计学科的出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对审计核算内容的重构有利于更好的体现审计对新的经济活动的体现。所以,在WTO框架下所作的审计预期,应该站在"宏观审计"和"微观审计"紧密结合的双重角度分析。
四、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审计职能和审计方法的重构
根据WTO《货物贸易协定》、《投资贸易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及其他的相关内容,中国在WTO的框架下,货物市场、投资领域、服务贸易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国际资本的进入与国内资本的流出、货物的进口与出口、知识产权的购买与出售将变得十分的频繁,资本市场、货物市场、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在所难免。构成市场的要素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也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市场中的机遇和风险空前加大,市场对审计信息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深入。不仅需要静态的审计信息,也需要动态的审计信息;不仅需要审计主体内部的审计信息,而且需要与审计主体有密切联系的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不仅需要经营过程和结果的审计信息,也需要揭示过程发生和结果形成的财务关系的信息。而市场对审计信息的客观要求决定了审计的职能,为达到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对环境的适应性必须富有时代特征,满足利害方对审计信息的需要。为此,审计的反映职能必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预测、决策、评价的职能应该得到加强。
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导致经济活动的内容、形式、频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审计职能新的要求将使保证职能得以履行的审计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工具的审计方法是一种自然属性,既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又体现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生产关系,同样必须具有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过渡期,在审计的具体方法上,体现出过渡期的痕迹。在账户的设置、凭证的形式、成本计算、报表的内容方面体现了中国的所有制关系和经济过渡期的特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不利于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审计实务的创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审计的国际化,也不利于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新问题的解决。基于如此现状,审计方法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满足WTO对审计方面的具体要求,重构就在所难免。
标签: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重构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