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民众的用电需求,都决定着电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解决电力的自动化实用化问题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配电自动化可以提高供电的运行水平,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配电自动化是一项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集多种技术于一身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整构建是将网线数据、离线数据和用户数据融于一体,从而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保护。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又可以提高运行效率。
一、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进程
1.1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的综合分析
国外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要追溯到1970年,最早是运用自动化开关来整合供电设备,主要是通过隔离故障区域来保证完好区域的正常供电而研发的,这一时期的配电自动化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外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又结合通信网络来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DAS,DA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监视配电网络的情况,并能及时发现配电网络中的故障,大幅提高检修及保证完好区域正常供电的工作效率。在当前国外的一些电网密集区域,应运而生了一种新型的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就是DSM系统,这类系统集配电应用、停电管理、故障报修服务、配电工作管理等系统于一体,高度实现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目标。
1.2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分析
国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严格来讲国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还不成熟,但经过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国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在进步。从单一运用自动化开关整合设备到结合通信网络来提高配电的自动化实用化,从完全依赖进口国外配电自动化设备到自主研发配电自动化产品,从由单纯的配电监视系统到融合配电应用系统、配电工作管理系统等比较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这些改变,都在一步步加强国内配电自动化技术与世界先进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接轨,并且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也使供电系统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使得DMS系统更具有实用性。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的配电自动化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发展经验及工作要求,这对于国内来说经验不足,是造成配电自动化实用性不能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国内的部分配电自动化设备不具有严格的质量把关,存在质量问题。因为与配电一次网架的融合不全面,也导致配电自动化运用受到限制,同时也导致使用自动化系统的试点规模不大,不能形成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解析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2.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将实时监视配电系统、故障处理等功能与配电管理功能进行结合,以期能通过资源共用和信息共享为实时系统服务。
2.2实现实用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要求
在实现实用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要具有FTU分析能力,FTU应能判断故障信息的特征,通过算法和通信来解决故障,同时也要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分层控制功能。FTU的质量也有要求,只有经过全工业设计的FTU才能经受住户外恶劣环境的考验,满足零下40摄氏度到85摄氏度的技术指标。同时FTU能自动化的处理蓄电池,保证蓄电池的寿命与工作效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也要通过通信方式的多样性、可靠性来满足配电自动化的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应建立大型的数据库,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也要运用平台技术,通过开放式来运行管理环境,采取一些商业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库,以便完成数据的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MS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具有规范性及标准性的要求,从而数据库要使用标准统一的编码,这样才能构建一个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也要网络化,注重运用GIS软件和SCADA系统的网络化功能,构建一个合理的网络环境,用以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DMS系统流程化管理要通过中间软件和工作流方式进行结合实现。
2.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验对实用性的影响
配电自动化系统涉及的集成度高和对象广泛等因素,决定配电自动化系统对实用性的影响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检验配电自动化系统对实用性影响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实验的不同目的,来确定实用化的效果。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体现一般要经过研发、进入市场、连接系统等阶段,这些阶段都需要经过测试,包括功能验证、技术鉴定、入网许可、FAT、SAT等测试,这其中的每个测试都要严格执行,后期还要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三、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形势之下,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实用化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国目前虽然对配电自动化发展有很大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深入的研究配电自动化中的技术是必然的。因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关键就是其实用化的发展。以下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几方面发展趋势。
3.1配电网优化运行
在有效投运配电自动化的情况下,不单单能够减少了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还能够提升供电的稳定性。但是需要不停优化电网构造与运行方式可以令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线路的损耗,提升供电实质。配电网中要不停优化运行决议支持系统,这样能够提升供电的运行方式与供电的经济性。在配电网优化应用决议支持系统中,要凭借优化应用决策模型,这样有利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输入输出的关联。
3.2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统一化合拼系统中,在系统中DMS与配电自动化是很重要的组成结构,DMS与配电自动化并不是独立存留的,且两者之间有着互相的关联。在将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要同步于互联网,不单单要支持企业集成总线系统,还有公共信息模型,与此同时要持续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的网络安全构造方案,这样有益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的进步。
目前,在信息一体化趋势下,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已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该信息引擎机制可支持IEC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和IEC6198UIB(企业集成总线),实现系统应用层互联。同时还可以满足二次系统中,对网络安全框架构建的需求,为其提供数据安全引擎机制,保证数据应用环节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的进展与实现,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在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实现,进一步保证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郭建成,钱静,陈光,张伟,杜鹏,崔立忠,尚学伟.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2]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3]田春筝,王璟,李珊,宋献国.配电自动化应用及展望[J].河南电力,2011.
杨晨曦(1990.10-),男,山西朔州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气工程硕士,单位: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研究方向:配网运维检修
论文作者:杨晨曦,师晓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实用性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也要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