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下学生素养的提升论文_董楠

合作学习下学生素养的提升论文_董楠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合作学习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从目前的合作学习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尤其是学生在习惯和态度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学生的思想自私、狭隘,大多数同学只顾自己好坏,不计他人得失,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会将责任一古脑的推向别人,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思想意识“合作”自然无法进行。

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即使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之下,不少学生都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存在行为端正,思想游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状态下再结成小组,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玩耍交流”空间。

第三,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已成习惯,不能够进行性主动的思考,坐等其成的学生大有人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倾听、交流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等,都制约着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久而久之,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和效率呢?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多地“扶一把”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先去帮助各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和相应职责,逐步形成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能够逐步的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沟通,形成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完善评价机制,把“外部条件”的工作做到位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放开手,力求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我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关注学生习惯,提升良好的合作能力。

首先,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独立思考。因为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只有自己先有了想法,才能有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源泉。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我都会先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例如:在处理射线、直线、线段的特点及读法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然后在小组内本着“人人动口,想什么说什么”的原则,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使每名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悟。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倾听,适时反馈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积极地参与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做出合理的反馈。例如:在每次小组交流问题后,组长都要针对组员汇报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提问,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样这既是一种礼仪和教养的培养同时也使对方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同时,我要求学生可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的接触,也可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人的谈话做出一定的总结、阐述或质疑。例如:在《探索与发现(一)》一课中,学生在组内交流“奇怪的142857”,有一学生总结排列顺序不同时,说道:“142857×2,先找到“2”,然后写“2857”,最后写“14”,即“2857 1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并没有总结出顺序哪不同。该组的另一名学生就给予了总结:“我们认为这样:142857的个位是7,用“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及其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部分一起移到积的开头。

第三,培养学生控制自己的谈话时间的习惯。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 例如:在《体育场》一课中,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让每名学生都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汇报前,我提出要求:每名学生组内只能汇报一种估算方法,并且要求尽量语言简练,体现其方法的精髓。

二、教师参与其中,做好有效地指导。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参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合作学习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做好顾问和参谋。

首先,教师要做好思维的示范工作。如严谨的思维行为“因为……所以……”、“如果……则……”, “我赞同或不同意你的观点”等。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些行为,并能自己的讨论活动中能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和反思这些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

第二,教师要培养小组长根据组员的思维过程予以一定的支持。当学生的思维模糊时,小组长可提出要求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当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时,组长可提出要求进一步深入的问题,如“为什么……”;

例如:在探索“神奇的142857”时,学生能总结出:得数都是由1、4、2、8、5、7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只是它们的排列顺序不同。组长不能简单的反馈:“你说对了。”而要跟进问题:“顺序怎么不同?”当学生的思维不是建立在之前发言的基础上时,组长可提出要求辨认发言相关性的问题,“你讲的内容与刚才的内容有联系吗?”;对那些急于抢答的学生,不妨要求他们 “想想是否遗漏了什么?”让学生在自信、自重中学会学习。

第三,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所以,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发挥组织者、调节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发言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照我预计的步骤测量出角的度数,但是有一名学生却提出了自己能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测量。我并没有否定这个学生,而是让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先观察是什么角,先让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钝角就用180度的刻度线与一边重合,锐角就用90度的刻度线重合,接着看另一条边对齐哪一个刻度,再减去相应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他的方法引起了同组的同学的称赞,连声说“也行”“也行”。

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当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合作不够友好、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其他组的同学,甚至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教师都要给予指导。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切实地发挥好自身的主导地位,才能让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让学生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得以素养的提升。

论文作者:董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合作学习下学生素养的提升论文_董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