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养
□郑 富 王定功 邵彦丽
摘 要: 全人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培养“全人”。全人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从正式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这一理念是基于将人培养成“完人”而非“工具人”的视角,着眼于人的整全发展而非仅把人培养为专才的发展观,着眼于人的内在及外在的真实融合而非只着眼于人的外在表现的整合观,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全人教育;教师标准
一、全人教育的缘起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或Whole-person Education)兴起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传至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现已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对全球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全人教育有一整套教育思想,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全人”。全人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从正式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1]。这是一种将人培养成“完人”而非“工具人”的视角;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的整全发展而非仅把人培养为专才的发展观;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在及外在的真实融合而非只着眼于人的外在表现的整合观。
目前学界对全人教育内涵的界定及其溯源还有很多争论。一般认为,全人教育在国内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概念相似,但从理论和具体实践上来看,又有所不同。从内涵来看,全人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崇尚人的身体、心灵、精神、灵魂的整合;情意、灵性、灵感、直觉的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多元综合智能的开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来源看,欧美的博雅教育旨在养成知识广博、通达文雅的人,而非仅限于某狭窄领域一技一艺的专才或匠人,而我国传统教育中也有“君子不器”的培养通才的理念。全人教育就是建立在这两种教育观念的碰撞与交融基础上的。周至文教授认为,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中的“社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全人教育,“人之所以为人,除了有实利可追求,也有价值可追求,这是中国传统对全人教育的基本认识。”王国维于1903年提出“人是知情意的综合体”这一全人定义,并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全人教育模式。钱穆先生曾言:“中国教育特所注重,乃一种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做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故孔子虽以六艺教,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教人终以道德为重,才艺为轻。孔子教育理想,是一种人的教育,全人的教育。孔子教育宗旨,乃为全人类,为全人类中每一人之全生命。此一教育宗旨,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大趋向。”
在此背景之下,全人教师标准难以定论,本研究试图从全人教师特性及全人教育的十大教育改革原则出发,通过实地调研,研拟出符合中国现况的全人教师标准。
首先,宣传战线应当整体改变认识,在宣传品制作方面不应“内外有别”。当今的各种信息交流渠道都非常发达,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均十分活跃,内部宣传品极有可能在主动或被动状态下发挥外宣功能,而“被动外宣”带来的效果往往是负面性的。如果对这种事与愿违的状况没有防备,会使我方疲于应付层出不穷的攻击,造成内宣工作给外宣工作拖后腿的现象。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出现,宣传战线应当对叙事技巧的巨大作用有充分认识,在内外宣传品制作阶段注意规避“叙事陷阱”,防止宣传素材被西媒进行叙事加工后,成为攻击我国的武器。
二、全人教师三个特性
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可以概括为三个概念:联结、整体性和存在。笔者以哲学基础的三个概念提炼三个特性,分述如下。
1.教师角色。教师作为一个未来人类世界真实力量的培养者及支持者,如同种植树木一般,需要确立好框架,设置好正确的方向,以保证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原则1、5、10)
2.培养目标。不论学生的资质差异如何,教师都要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学习体,欣赏不同人及族群之间的差异性,并培育其对于人类发展有所助益的内在潜能,使其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原则1、2、7、8)
3.联结性。联结的概念源于整体论,后经生态学、量子物理学和系统论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相互关系(Interrelationship)、参与(Participatory)和非线性(Non-linearity)相互关系模式。
三、全人教育的十大教育改革原则
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明显边界的教育主张,这些主张集中反映在1990年全人教育学者签署的“全人教育宣言”上。它提出十大教育改革原则,以期通过教育改革来建设一种新的文化。这十大教育改革原则主要包含:①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目的是培育人类发展的内在潜能。②每个学习者都具有独特且有价值的能力,每个个体都内在地具有创造性,有独特的身体、情绪、智力和精神需求的能力,拥有无限的学习能力。③教育是经验的产物,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多种感官参与的个体与世界间的互动过程。④重视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完整性意味着每个学科应就丰富的、复杂的、整合的生活现象提供不同的视角。⑤教育者应当是学习的支持者,学习应当是有机的、自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生产出某种产品。⑥在学习的阶段,必须提供选择的机会。⑦建立民主教育模式。⑧教育应培育一种对人类经验伟大差异性的欣赏。⑨教育必须从它与生活的一切形式的深切关联中有机地发生出来,必须重新点燃人类与自然世界间的和谐关系,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共存的伙伴,人类不应该把自然视为只是可开发的资源。⑩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他内在的、主观的生命——自我或者说灵魂,教育必须滋养人的精神性生活,使其健康成长,而不能通过无休止的评价和竞争伤害它。由此而知,在全人教育的原则之下,教师产生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师角色三个方面的改变。[3]这十大原则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教育的整体性、联结性及存在性,更加重视学习者如何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这使全人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深化,为全人教师的标准及培养勾勒出一个更为清晰、具体的方向。
V e=即选用的压力膨胀罐总容积不小于0.47m3。市面有500L总容积罐体其产品直径φ=660mm,高H=1900mm。
四、全人教师特性及十大原则下的全人教师模型
1.存在性。存在性是指人全面经历现在,也指人的内心宁静、智慧、洞察力、诚实、可靠。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全的人(Full human),承认人包括身体、情感、智力、精神多个方面。二是创造性的表达(Creative expression),承认创造性表达的机会对个人和群体的重要性。三是成长(Growth),承认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四是责任感(Responsibility),承认个体和群体对在区域、全球和宇宙等多种水平上的选择和行动具有洞察力和责任感。[2]在此专指教师对生存能力进行高度、深刻理解,并融合自己的看法对学生进行培养。
2.整体性。整体性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整个系统(Whole systems)、多种视野(Multiple-perspectives)、独立性(Independence)和多种水平(Multiple-levels)。考虑问题应该从部分到整体、从目标到关系、从结构到过程、从等级到网络,重心应该从理性到直觉、从分析到综合、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多个子系统,形成网络,了解它们之间如何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独立的、自动的整体运行。
注:其他类型的不定式极限0·∞、∞-∞、1∞,∞0、00可通过初等运算转化为这两种形式,从而运用洛必达法则来求出函数的极限。
表1
3.教育方法。以民主教育的模式,重视学生的各种经验深化及融通,为学生学习阶段提供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融合,并参与到周围及世界的生活当中。(原则3、4、5、6、7、9)
4.整体视角。从跨学科生活经验的视角,建立完整的教育过程,重新点燃学生发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原则4、7、9)
1986年春,徐云天生于秦皇岛市郊。父亲徐河是个火爆脾气,稍不如意,便大打出手。徐云天的奶奶过世早,爷爷年老体弱,徐云天的母亲李兰香既要带孩子又要照顾家,常常手忙脚乱。徐云天五个月大的时候,李兰香因做饭晚了一点,被徐河一顿暴打,她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家庭暴力,丢下儿子负气出走再无音信。妻子失踪后,徐河又愧又悔,心情不好时便拿儿子撒气,小云天对父亲的恐惧感越来越深。
图1 全人教师模型
总之,按照全人教育理念,我们能培育更多完整的人,这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深远的,全人教师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国内对于全人教育,乃至对于全人教师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调研,验证出最符合实际的全人教师模型,进而勾画出如何培养全人教师的路径,将是未来全人教育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唐少清.全人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4,(12).
[2]胡卫东,徐英善.香港高校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00,(4).
[3]刘云,谢少华.全人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7,(3).
作者简介: 郑富,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王定功,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河南 开封 475000);邵彦丽,河北省保定市保定花园街小学教师。(河北 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生命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BAA140017)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9)16-0007-03
责任编辑 秦俊嫄
标签:生命教育论文; 全人教育论文; 教师标准论文; 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论文; 英国皇家学会论文; 河北省保定市保定花园街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