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对其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后1个月及3个月时认知功能评分(21.24±3.71)分、(26.92±4.01)分与对照组患者的(18.23±3.56)分、(22.31±3.88)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31.33±8.4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4.47±21.53)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对其预后效果影响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其认知功能,临床意义极其重大。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干预;预后
颅内动脉肿瘤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占70-80%,病死率可达25-50%,而对于动脉瘤破裂,再次破裂的几率很大,致死率、致残率与出血次数呈正相关。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组织发生变异,产生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的病变肿瘤组织,当肿瘤瘤体增长过大时,血管内壁压力不断增加,瘤体甚至压迫血管使其破裂,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2]。临床上为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疾病治疗的效果,早期护理干预是确保各项治疗妥善开展的基础,也是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障。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对其预后的效果的影响,特选取100例患者其临床资料,研究后,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5~74岁,平均(61±13.5)岁,病程为2-4年,平均病程为(3±0.6)年。试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6~75岁,平均(62±12.9)岁,病程为2-3.8年,平均病程为(3±0.4)年。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患者不存在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③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配合完成研究;④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订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未经明确诊断,或临床症状不明显;②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以及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等;③精神状态异常,甚至患有精神疾病,无法自行配合完成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试验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其方法为:①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与说明动脉瘤的相关知识,并使其了解疾病的严重性,指导其掌握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3]。②患者在患病后,其心理状态异常焦虑,甚至出现恐惧等状态,应请院内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开导,使患者能够积极的接受治疗与护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类患者的关注程度,关心爱护患者,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4]。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计算力训练、思维训练等多种形式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促进患者用脑,帮助其增强记忆力,对与思维相对迟缓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合理安排训练措施。④针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其心理疏导,全身放松,调整好患者枕头高度,帮助其按摩涌泉、百会穴等;临睡前用温水帮助患者泡脚,改善其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入睡。⑤破裂出血患者这类认知损伤严重,预后差的患者要更需加强护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本次护理干预疗程为14d,并对患者实施干预后的3个月内进行有效随访。
1.3观察指标
①由本院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师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的1个月、3个月时,其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定,评定标准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内容包括8个认知领域:记忆、语言、执行能力、视结构技能、注意与集中、抽象思维、定向、计算,共30分。评分越高说明认知能力越好,该量表可靠性较高,具备心理测验资质。
②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其测定的内容包括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对于每个问题均采取1至4分制,1分为生活质量最好,按照顺序,4分为生活质量最差。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用 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后1个月及3个月时认知功能评分(21.24±3.71)分、(26.92±4.01)分与对照组患者的(18.23±3.56)分、(22.31±3.88)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31.33±8.4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4.47±21.53)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患者的颅内动脉血管壁出现异常的膨出组织,是导致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脑血管类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脑出血与脑血栓,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影响严重[5]。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的医学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颅内压长期异常升高及动脉壁的先天性异常等因素有关,是神经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当患者出现动脉瘤后,瘤体随着时间进一步发育生长,不断扩大,最后造成血管壁的破裂,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在70%左右,但由于术后的种种原因,对患者的预后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6]。大部分患者中,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前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较难察觉,为治疗的过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护理干预措施是近几年来临床上新兴的一种护理手段,主要是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这一过程中,由护理人员提供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研究中显示,经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且生存质量评分相对较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中,试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为显著,认知功能与生存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重要临床手段。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护理,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部分心理需要,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心理方面的压力,并且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手术以及护理信息,可通过预防治疗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不仅如此,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在患者的生理、心理与人文方面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护理手段,从而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人性化的关怀,提高患者的护理过程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的整体形象,进而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等。
与此同时,在护理干预措施开展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安静的睡眠环境,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消除了外在环境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且护理干预措施要求在患者入院的早期便知道患者进行全身性的训练,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不同程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心理咨询师等的指导下,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足够放松的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按摩头部,以刺激头皮的方式改善患者的头部血液循环状态,促进脑部组织营养的供给,减轻患者的痛苦等,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使其对护理效果更为满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与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保证休息[7]。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更深入的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每天坚持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及计算的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不断加强训练的轻度,并合理安排脑力活动时间,保证患者记忆、语言、执行能力、视结构技能、注意与集中、抽象思维、定向、计算8个领域的功能恢复。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早期给予护理干预,利用未受损的能力来完成活动,这样可以促进患者的脑部活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得到提高,加快末梢神经的再生,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的供氧,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8]。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对其预后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秀真.综合化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合并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5,18(3):128.
[2]杜春.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12):2649.
[3]刘红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预后、死亡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0):2172.
[4]赵小妮,吴美丽.颅内破裂动脉瘤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8):2194.
[5]张奉丽.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49.
[6]王映丽.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最佳护理方法[J].广东医学,2014,(7):125-126.
[7]马晓璐.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l):130.
[8]Athar MK,Levine JM.Treatment options for cerebral vasospasm in aneurysmal subarachniod hemorrhage.Neurotherapeutics,2012;9:37-43.
论文作者:何孟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瘤论文; 颅内论文; 认知论文; 措施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