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经济学习促进民族经济学科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加强知识经济研究 促进民族经济学科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经济研究论文,民族论文,知识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近20年来,民族经济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从无到有,从初创到逐步提高与完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此,我在不少讲话与文章中讲过多次,发表过我的看法。例如1982年在广西社科院和民族学院共同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总结了民族经济学科建设三年的主要经验;1990年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召开的黄山学术研讨会暨优秀成果颁奖会上,总结了十年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1997年在编写《民族经济学教程》一书时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科的创建与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把所讲到的方方面面集中到一点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为、两向”方针,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民族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双百’方针。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组织基本队伍,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以及国外有关民族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探讨其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服务,为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培养造就少数民族的经济专业人才服务。”“面向民族地区,面向民族院校”,“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

二、按照这个宗旨,从学科建设方面来说,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出好成果;二是出好人才。出好成果,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民族地区广泛开展民族经济调查,按照“四为、两向”方针要求努力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六·五”开始直到“九·五”时期,民族经济学科一直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特别是“七·五”时期以本所人员为核心还组织全国各地民族经济专业人员开展了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为主题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不仅完成了数十项专题调查,而且还出版了20多部专著。20年来由经济所研究人员完成的论著就有40本以上,其中约有10本左右荣获省(市)部委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出好人才,就是为各民族培养高层次民族经济专业人才。从1982年开始民族经济专业就招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同时还招收了外国留学研究生。到1998年为止已经毕业了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研究生4名,留学研究生4名。现有1996、1997、1998三个年级的在校研究生50余人,还有计划外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100多人。民族经济专业经国家批准已设有一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点,此外还有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已经毕业的研究生除了有几人出国外,多数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有中央机关司局级和地方的地(市)级以及副高、副处以上职称和职务者多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三、随着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不仅在科研与教学两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在理论创新方面也有很好的建树。首先,学科的创立就是一次重要的理论突破与创新;而且还提出并阐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诸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加速发展战略方针、“双向大循环”开放理论、中国经济发展的“B面”理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次飞跃”与“波浪推进”理论等,以及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市场培育与运作、边境贸易、旅游经济、人口人才与就业、乡镇企业、生态经济、青藏高原经济开发与发展以及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此外,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民族经济学科的第一本教材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1980—1985年组编),另一本是《民族经济学教程》(1997年出版),最近又出版了一本《概论》新编本,还有一本工具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辞典》(1991年出版)。应该说,民族经济学科在理论创新和基本理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

四、1999年,是民族经济学科创建20周年,也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在这之后,就要进入21世纪,不用说民族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必将进入又一个新阶段。现在,人们都在展望21世纪,探索资本主义的未来,探索社会主义的未来,谈论知识经济新时代。毫无疑问,民族经济学也必将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的挑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经济学的学术活动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特别是在《民族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把它的研究范围与研究任务划分为三个圈层:一是国内民族经济问题,主要是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研究;二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经济问题研究;三是发达国家民族经济或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研究。实际上还有更为广泛的国际范围内(或世界)民族经济问题也需要我们这个学科去研究,显然这种研究不仅可以把上述三个圈层研究包括进去,而且还可以按照族际共同体的民族经济圈来研究,例如世界华人经济关系研究,世界犹太人经济关系研究,世界印度人经济关系研究,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民族经济关系研究,欧共体各国之间的民族经济关系研究,独联体各国民族经济关系研究,南美各国民族经济关系研究,非洲各种共同体及阿拉伯世界各种民族经济关系研究,等等。由于世界经济二重化的发展,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的同时,地区经济圈层化或集团化也在加强,世界范围的民族关系或民族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因而从民族经济这个层面上来研究未来世界这种新的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自然也就是不可缺少的。

五、新时代的到来,不仅促使民族经济学科在研究任务上面临着如此复杂严重的挑战,而且知识经济发展高潮的冲击又给民族经济研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情况与新课题。尽管知识经济问题提出的时间还不长,人们对它的研究也刚刚开始,但它已经成为政治家、理论家、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的一个中心话题。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有哪些特征,它是不是一种经济形态,它的发展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诸多方面会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民族乃至宗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民族经济的发展与研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民族经济学科已经开始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我们研究这个新课题,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铺开,而只能首先把重点放在发展知识经济与发展国内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关系问题上。当然这种研究是不可能脱离对知识经济一般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脱离现阶段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搞纯理论的研究。研究任何新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这也是我们民族经济学科理论思维方法中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六、对于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实际情况,已经有了很多的调查与研究,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人们的认识大体上也趋于基本一致,概括起来说就是:一是成绩很大,二是差距不小,三是很不平衡。相对而言,就是落后与不平衡的面貌,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整个国民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地存在着“梯型”状态,从落后到先进呈现出多级阶梯型。例如生产力发展状态就可以概括为:“狩猎——游牧——牛(马)耕——机械化——现代工业化”,所有这些在民族地区都能够找到,仅仅是人类最早的以采集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最原始生产方式50年代才在某些民族中消失。面对如此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发展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是不可能照搬美国模式就可以成就的,而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特殊路径,这是我们民族经济学面临的一个跨世界研究课题。这也正像50年代我们努力寻找少数民族怎样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样,是又一次理论探索与创新的艰难过程。

七、对于知识经济这个新课题,我刚刚开始学习,说不上有什么认识和看法。这里最多只能说上一点最粗浅的想法。

首先,对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或经济范畴,人们已经下了不少定义,虽然说法不同,但说来说去它的核心内容离不开现代的高科技,或者说离不开信息与智力这两务。很显然,它是以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变化为底蕴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成果。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自然也就带有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明的特色。而我们所要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经济,自然它也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经济。如果只是把它看成是类似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属于社会生产分工或部门经济的划分,而不是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那当然也就不会带有什么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特色了,而只是工艺性的特征。

其次,把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看成是同类范畴的东西,那就必须对“知识”作一个特定的界说。在中外《辞书》中对“知识”这一概念都有明确的定义,虽然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但究其本质含义来说则是指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辞海》第3969页)。毛泽东有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73—774页)这是半个世纪以前的认识与划分,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知识概念的认识与划分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范围上的拓宽、内涵上的深化与分类上的细微,而就其本意来说它仍然是各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或者说升华为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由此,我们也就不能说农业经济就没有“知识”,就不要“知识”,也不能说工业经济就没有“知识”,就不要“知识”。实际上自从人类创造了有文字的文化以来,各种生产活动与生产部门都创造了很丰富的知识,就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有知识的社会,而不同于原始茫荒时代的原始人群社会。所以,知识经济概念或经济范畴中的“知识”就不能从一般意义上来界定,而必须作特殊含义的解说。或者说,它是专指现代高度发达的创新知识。

还有,究竟“知识经济”是当作生产力范畴中的创新,还是当作生产关系范畴中的创新,或者是当作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范畴中的创新,这些都需要展开进一步探索与界定。我想这也是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课题。对此,我还讲不出一种肯定的解释。这里,仅把学习中的初步想法概括为如下图所示:

对图示说明几点:

1、我们常说,劳动创造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身。人类就是通过劳动实践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提高智力水平,从而不断地发展科学与文化。这是永远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说,从发展水平上来看,任何一门科学知识所达到的最高成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作绝对的理解。

2、人们对于科学的分类,有着各式各样的划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需要出发都可以提出一种划分法。实际上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为包罗万象的庞大学科体系,它的分类不仅需用系统论,而且也需要应用层次理论。图示中所列的“科学”,只是从说明知识经济出发,对它进行第一次层面上的划分。与前面讲到的毛泽东的划分法不同,最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科学作为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已经突现了出来,并且所包涵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社会科学而且也涉及到自然科学,是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内容。人文科学以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而技术科学则是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所以,这里的划分,又是与毛泽东的划分在本质上相通的。

3、图示中的“知识与实践”是当作培养与提高人的智力的来源与基本途径,而智力又是影响知识与知识经济的重要因素,但知识不等于智力,知识的提炼与升华则形成为科学。各门科学的展开与应用发展成为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并与经济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这就是知识经济。可以看出,所谓知识经济实际上也就是现代经济的科学化与现代科学的市场化。它是现代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同时也是科学技术的商品化的最新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必将引起生产方式(含分配方式、交换方式与消费方式)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也有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形态发生新的变化。

这就是上述图示中的基本内容。

八、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冲击着全球各国经济与各门学科,它也必将影响到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民族经济学科的研究。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科建设必须重视学习和研究知识经济及其发展趋势,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探索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知识经济发展特点与趋势。这里的重点首先仍然是,探索国内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怎样发展知识经济问题。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严重地存在着“梯型化”,这就给我们研究提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如何在十分落后而又不平衡的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就是知识的差距,就是科学技术的差距,就是人才的差距,也就是教育的发展差距。要全面缩小和彻底消除这些发展中的差距,需要经过一段很长时期的发展过程。怎样才能缩短这个发展过程,从梯型化中的最低一档达到最高一档是逐级爬行,还是跳级超越,这也是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一个现实的尖端性课题。这里仍然是“梯度论”和“超越论”之争。我们曾经讲过,从局部范围来说(例如某些条件好的民族与地区)能超越的就力争超越发展,而从全局范围来说(例如所有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恐怕短期内难以达到全面超越,只能是实行“加速发展战略方针”。怎样才能加速呢?我认为2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不仅找到了加速发展的可行道路,而且也总结出了加速发展的许多具体办法。这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政治路线,实行“双向开放与双向循环”经济运行规则,采取“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多元办法,全面推进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说得具体一点就是:

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一定不要忘记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国家要强盛,人民要富裕,绝不是鼓吹“亿万富翁论”,而是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这就是中国和美国发展道路的不同,也是今天的中国和解放前的中国的根本不同点。实际上,人人都成为亿万富翁,那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可能吗?

第二,加速发展也绝不是不择手段化公为私,挖国家的墙脚,更不是全面私有化。我认为,处在初级阶段低层次的地区,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只能是以国有经济为支柱、合作经济为主干、私有经济为补充这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经济结构的新型混合经济。

第三,“双向开放与双向循环”,是加速发展战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针,过去已作过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所谓“四个轮子一起转”指的是:①民族地区发展知识经济,如同过去革命与建设时期一样,首先还是要依靠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以自力更生为主,依靠自身的力量,用自己的脚走路,不能老搞“等、靠、要”;②国家一定要大力支持,特别是基础建设(尤其是信息设施、交通运输、水利建设与生态治理)要把重点移向民族地区,没有这一条民族地区是不可能发展知识产业的;③兄弟省市的支持与合作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对口支援”与“全国帮助”(对西藏建设),既是开发扶贫也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④积极争取外援,吸收外资与高新技术乃至人才,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种办法。四种办法好比四个轮子,如果配合好四个轮子一起转,那民族地区发展知识经济自然也就可以进一步加速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四轮方针”。

我的希望是,在加强知识经济研究与加速民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我国民族经济学科的建设!

标签:;  ;  ;  ;  ;  ;  

加强知识经济学习促进民族经济学科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