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痞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证。翟教授认为胃痞证的发生是因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导致。病机关键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治疗以行气消痞为主,注重疏肝行气解郁,以运为健,辨证施治。
【关键词】胃痞病;以运为健;情志因素;翟玉祥;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31-01
翟玉祥,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王灿晖教授,擅长中医内科杂病的诊治,在治疗脾胃病、虚劳等疾病积累大量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跟师,收获颇丰,现将翟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以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胃痞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脾胃系病证,以患者自觉胃脘部胀满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特点。胃痞病的发病多为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临床表现类似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胃痞病方面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是病机关键
翟教授认为,胃痞病的发生或加重与患者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或情志失调有关,上述病理因素可引起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调。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加之肝气调达,方使气机升降如常,中焦运转流利。升降失职,中焦运行受阻,上下气机不相顺行,则胃脘部壅滞痞满,正如《诸病源候论》中:“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病机关键在于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治疗上首当辨虚实,实痞主要与痰湿、食积、气滞有关,虚痞往往责之脾胃虚弱。且本病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实邪干胃,阻遏气机,日久失治,耗伤正气,可致脾胃虚弱;反之中焦虚弱,也易招致邪气内侵,故本病多虚实夹杂,往往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时轻时重。久病要重视患者情志,情志失畅,致气机郁滞、逆乱均会对本病产生影响。
2.重视调理气机,疏肝运脾和胃是辨治核心
翟教授认为本病发病主要由于气机升降失司,所以治疗上应重视调理气机,以行气消痞为主要治疗原则。再根据虚实,辨证施治,同时顾护脾胃,消补兼施,以运为健,条达肝气,标本兼治。还需特别注意兼顾患者的情志疏导。
2.1 肝胃不和证
翟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叶天士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胃土必伤”[2],肝气横逆犯胃,脾胃纳运失司;中焦痞塞不通,也会出现土壅木郁。肝脏体阴而用阳,全身气机畅达疏布有赖肝脏调节,肝失疏泄则脾胃的升清降浊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且易受情绪波动而反复,治疗当重视“降气”,使得气机条畅。翟教授选药多用柴胡,白芍,郁金疏肝理气解郁,白芍既柔肝止痛,且酸甘化阴,可防疏肝之品辛燥伤阴;配合枳壳、木香、陈皮行气健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脾胃湿热证
翟教授认为,现在社会,生活习惯、方式的转变,容易出现调摄失司、饮食不节的情况,当精神压力超过身体承受范围,会造成七情内伤,久而影响津液疏布,湿邪内生。湿邪内阻,脾胃失健,水谷不化,易生痰浊,如《兰室密藏·中满腹胀》日:“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3]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中阻所引起的胃痞病,往往伴脘痞,口干,大便粘腻,苔腻伴齿痕,脉滑等表现,这类患者出现的口干,要辨欲饮水否。口渴欲饮,饮水则舒,说明津液耗伤,阴液亏少;口渴欲饮而饮不解渴,则说明气化不利,津液输布障碍,津不上承于口,要注重祛湿,恢复气机升降,津液能上达于口,口渴症状自然缓解。治疗上多清热化湿,和胃消痞。翟教授用药多采用黄连、黄芩泻热和中,半夏、厚朴理气和胃燥湿,陈皮、砂仁行气化痰,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病久脾虚加太子参、白术、山药,湿重可加草果,石菖蒲。用药时应精而专,兼顾患者多重症状。
2.3 中虚气滞证
翟教授认为,脾胃之气亦即中气,中气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得以充养五脏六腑,脾胃亦得自养。如果中气亏虚则气血生化乏源,纳运失健则气机升降无常,日久则胃之脉络自痹,胃腑不得荣养。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相因,则气机畅通,水谷纳运有序。若脾气虚弱,运化不及,食滞于胃,胃气不降,导致或加重气机中阻。因而中虚和气滞可以互为因果,对于中虚气滞所引起的胃痞病,往往会伴随胀满或疼痛,纳呆,呃逆,甚至呕吐痰涎。治疗上以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为主,以运为健,治疗上多采用党参补中益气,补其不足以助升运和降,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山药益气健脾养阴,合用陈皮、木香、砂仁行气燥湿和胃,再配合消食导滞药物。
2.4 寒热错杂证
《灵枢·师传》云:“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翟教授认为,如果脾胃受损,中虚而易为寒邪所侵;土不培木,肝经血虚,容易化火上炎;肝经发病,又易木郁乘土,横逆犯脾胃,形成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的证候,临床上多表现为脘痞胃胀,反酸烧心,嗳气,口干苦等。尤在泾论曰“痞者,满而不实之谓。夫客邪内陷,既不可从汗泄,而满而不实,又不可从下夺,故惟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泻其满。而其所以泄与散者,虽药之能,而实胃气之使也。”翟教授在治疗上多用半夏降逆和胃止呕。厚朴下气除满,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干姜辛温散寒,再佐以补益脾胃药顾护中气,鸡内金、莱菔子消磨助运,诸药配合,辛开苦降,补泻兼施。脾虚明显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肝郁重加郁金、木香疏肝行气,胁痛甚加配以金铃子散二味寒温并用,湿重,加砂仁、陈皮,反酸烧心明显可加冬凌草。
3.小结
对于胃痞病的治疗,中医多以健脾理气疏肝解郁为治则,然理气之品、消食助运之药繁多,翟教授临证机灵而法活,辨证施治,药精力宏,减少患者脾胃运化负担,还注重对患者情志的疏导,既借助药物调节气机阴阳,又通过情绪调节使患者自身气机畅达,在临床上收获了不错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金·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葛惠男.叶天士治胃四法探析[J].中医杂志,2015,56(15):1344-1345,1348.
[3]金·李东垣.兰室密藏[M].中国古籍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杨帆:男(1985-),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助理研究员,专业中医内科学脾胃病方向。
通讯作者:翟玉祥,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yxzhai@163.com
论文作者:杨帆,翟玉祥(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脾胃论文; 气机论文; 中焦论文; 教授论文; 患者论文; 健脾论文; 虚实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