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化学选择题的解析与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择题论文,试卷论文,理科综合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共拟选择题22道,其中化学选择题有9道(第6题~14题)。本文就这9道题目做出解析,然后分析其特点并作以点评。
1.试题解析
6题 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解析 本题考查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数量表示,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或核内质子数,也就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质量数,氦为2号元素,显然B选项正确。
7题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I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解析 本题是气体状态方程与物质的量的综合应用。同温、同压、同容积的两个容器,由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而这些气体均为双原子分子,即两容器中的原子数相同,答案为A。
8题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HCI和CO B.HCl、H[,2]和CO
C.CH[,4]和NH[,3]D.HCl、CO和CO[,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混合气体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过浓H[,2]SO[,4],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NH[,3];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发生的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无CO[,2],而有其他酸性气体HCl;剩余气体由CH[,4]、H[,2]、CO全部或部分组合,其在O[,2]中燃烧的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剩余气体中无含氢元素的气体CH[,4]和H[,2],而为CO。综上分析,选项为A。
9题 将20mL0.4mol·L[-][1]硝酸铵溶液跟50mL0.1mol·L[-][1]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解析 本题虽属于比较离子浓度的大小,但却含有明显的计算因素,先计算,后比较。
10题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解析 按照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要求进行判断,A、D中产物正确,但电荷不守恒。B中发生的离子反应还有:只有C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答案为C。
11题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效平衡的思想以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对于气体反应,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平衡反应的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只是体积相应的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而平衡不移动。如果改变各组分的量不是成倍关系,按照勒夏特列原理,可得平衡向着减弱变化幅度大的方向移动。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A、B选项的平衡不移动。
对于C选项:
A、C增加幅度相同,B增加的幅度最大,平衡向着减弱B的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
同样对于D选项,由于反应物A和产物C减小的幅度相同,而反应物B减小的幅度最大,平衡向着减弱B大幅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应向左移动。答案为C。
12题 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解析 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H[,2]O=Ca(OH)[,2]
5618
5.6g1.8g
5.6g生石灰结合了石灰水中1.8g水,原饱和石灰水中就有少量的Ca(OH)[,2]析出,使得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100g-1.8g,答案为D。
13题 用0.01mol·L[-][1]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o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D.醋酸
解析 本题实则是考查酸的强弱,pH相同、体积相同的强酸,用同一强碱中和,消耗强碱的体积相同;pH相同、体积相同的强酸与弱酸,分别用同一强碱中和时,弱酸消耗强碱的体积大。题中告知的盐酸、硫酸是强酸,高氯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而醋酸是弱酸,则在题中条件下,醋酸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答案为D。
14题 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
K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只有一个,该族的序数为1,A选项正确。
L层电子为奇数的原子,其L层电子数分别为1、3、5、7,而这些原子分别在ⅠA、ⅢA、ⅤA、ⅦA族,B选项正确。
L层电子为偶数的原子,其L层电子数分别为2、4、6、8,而这些原子分别在ⅡA、ⅣA、ⅥA、0族,8≠0,C选项不正确。
M层电子为奇数的主族元素的原子,其M层电子数(主族)分别为1、3、5、7,而这些原子分别在ⅠA、ⅢA、ⅤA、ⅦA族,D选项正确。
答案为C。
2.命题特点
(1)基础、传统
以上选择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物质的量、常见气体物质的化学性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平衡与勒夏特列原理、物质的溶解与析出、中和反应与酸的强弱、元素周期表知识。这些题目涉及的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内容或主干内容,题型大多是常规题型,知识性较浓,而与生活、应用的距离显得远些。题目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主,题干简练,与选项联系紧密。
(2)计算量小
9道化学选择题中,单纯的计算题几乎没有出现,只在第9题、11题、12题中涉及了一些计算因子,而计算在各题中的权重又不大,用到的计算关系和数值,心算便可以完成。可以说今年的化学选择题较之往年,淡化了计算,淡化了速算和巧算。
(3)适度、灵活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今年对化学平衡用一个选择题的形式进行了考查,解题用到了等效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该题能考查出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能考查出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是否真正的理解或掌握。题目难度适中,有一定的灵活性。
(4)有效干扰
例如14题的题干较短,而选项较长,且在选项中设置了一些干扰词语,如K层电子为奇数的只有一种元素,而在A选项中加了修饰语“所有元素”;C选项中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这里的“所有主族”表面上看起来是和D选项中的“所有主族”相互对应,实际上既是强调,也是干扰。这些词语的加入,增加了选择项的长度以及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但这样的干扰是有效干扰,可以更好地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判断能力。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化学选择题回归基础,继承传统,在基础中突出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在基础中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也启示我们,化学教学中更要抓纲务本,打好基础,在基础上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