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 邓建英 610041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近年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广泛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希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对教材研究还有待深入,对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还不够精准,对学生习作兴趣、习作生长点的认知较为模糊等原因,使得“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 仿写 读写切入点
【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崔峦老师明确提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练习,做到读写结合。”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古往今来国文教育者的共识。
四年级是培养、发展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常常会有课堂练笔的教学环节,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习得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随着“读写结合”的普遍实施,越来越清楚地提醒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们: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才是让“读写结合”落到实处的关键。
【案例描述与分析】——《林中乐队—精彩段落仿写》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母鹿咳嗽着。狼嗥叫着。猫头鹰哼哼着。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声音 《林中乐队》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找准“读写切入点”的前提
仿写前,老师带着学生深入学习这一段,学生已经了解这一段是《林中乐队》的一个重要段落,达成以下阅读教学目标:掌握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体会到了作者饱含的热爱、欣赏之情。习得了文章运用动作描写来生动、详细地刻画林中的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
分析:“写”的目标在阅读开始时,就应该被确定为了。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根据文本的特点,提炼出本堂课“写”的训练点。实际上,找准“读写结合切入点”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精准定位阅读教学目标。本堂课目标的设定显然是不准确的。“写”的目标是否准确及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目标的精准和达成。显而易见,本堂课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不够精确的——掌握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体会到了作者饱含的热爱、欣赏之情。而没有认识到本段文字运用丰富的动作描写、使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生动、详细地描写林中的各种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没有立足于本段文字的特点,不准确的阅读教学目标下的“写”会走向何方?
二、仿写练习
(一)仿写前提示:
1.认真观看老虎视频;
2.要求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3.你对它有什么感受?
分析:由于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没能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仿写的目标也就出现偏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看老虎视频
(二)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师:看了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视频内容:一只老虎,嚎叫着,在笼子里走来走去……
生:老虎很威武
生:老虎很可怕
……
(三)动笔仿写(5分钟)
(四)全班分享交流
生1:啊!老虎可真是威武啊!瞧,它在笼子里走来走去,不时地抬起头来,伸直了脖子,发出嗷……嗷……的吼声。
生2:老虎全身金色,还有黑色的条纹。他在笼子里悠闲地走动着,走一会儿,就发出一声嚎叫,很是吓人。
……
分析:果然,学生的仿写显得无话可说,且千篇一律,与《林中乐队》第二段无论是“形”还是“神”都相去甚远。虽然是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却没能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
根本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没有根据文本的特点,找准本次读写练习的切入点。
【案例反思】:
一、研读教材,研究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根据文本特点,本次读写的切入点应该在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描绘声音。而声音具有特殊性,它并不是具象而是无形、抽象的事物。我们很难用正面、直接的方式去呈现声音的生动和美妙,只能是像文本一样,通过作者的感受、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描绘。
二、写作素材的选择要慎重。
写作素材选用声频就好。视频的使用,使画面信息干扰了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故而,学生在写的时候受画面信息的干扰和局限,都描写了老虎在笼子里走来走去,而对于本堂课最重要的描写对象——声音,也只是局限“嚎叫”。这显然与笔者、编者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读写结合调整建议】
一、调整阅读教学目标
将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聚焦在作者运用丰富的动词以及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声音的不同和美妙。
二、基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找准读写结合“切入点”,生长出仿写要达成的目标
1.认真倾听声音;联想,这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可能会有哪些动作?可能在想什么?听了它的叫声,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声音,展开合理的想象,强调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3.既然是写声音,就应该将写作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换成音频文件,同时,声音再有层次一些,要更有变化,用丰富、多变的声音来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的空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的教材观。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植根于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越来越多的老师也认识到: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只有从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入手,捕捉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找准读写的切入点、开展有生长价值的“真读写”,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稳步地提升。
论文作者:邓建英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声音论文; 切入点论文; 学生论文; 老虎论文; 目标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